我市充分發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等基層醫療機構作用,減輕醫院等大型醫療機構壓力,在“家門口”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筑牢基層首診的第一道防線,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我們中心嚴格落實國家及省市疫情防控要求,優化各類措施,為群眾提供分類分級的醫療服務,滿足群眾的就醫需求。”長安區河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呂漢卿說,中心利用家庭醫生團隊與河東街道社區、居委會配合,在居民出現核酸陽性或者自測抗原陽性時,指導其正確居家隔離、科學用藥。在居家期間,如有不適癥狀可隨時撥打家庭醫生電話,或者通過微信等網絡平臺咨詢,中心會提供遠程指導,需要藥物治療時會派家庭醫生團隊或志愿者上門提供服務。“中心設立了發熱診室,開設了陽性病區,不方便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可以在中心住院治療。中心積極對接醫藥公司,最大限度保證居民正常用藥,退燒、止咳、抗病毒、抗生素類藥品等‘四類藥品’保供充足。”
50歲的社區居民齊輝利就是在河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幫助下完全康復。她告訴記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她在社區服務中心家庭醫生指導下,在家中合理飲食起居、科學規范用藥,醫護人員還對她進行了心理疏導,讓她解除了患病初期的焦慮,很快順利康復。
和齊輝利有著共同感受的還有社區居民劉桂玉,“感染新冠病毒居家治療期間,新華區電大街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醫護人員一直指導我科學用藥,為我提供中藥湯劑,使我很快得到康復。”劉桂玉所說的新華區電大街社區衛生服務站所提供的公共衛生及醫療服務,覆蓋了電大街居委會、北焦居委會、朝陽居委會、北站居委會四個居委會所轄社區居民,服務站組建了4個家庭醫生團隊,分別對四個社區提供醫療服務。
站長萬國紅告訴記者,他們通過電話隨訪、微信公眾號等形式向轄區居民公布家庭醫生團隊服務熱線,為社區居民提供防疫科普指導,為高齡等行動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送藥上門診療服務,為發熱等新冠肺炎相關癥狀患者進行基層首診,指導癥狀嚴重患者有序轉診。“服務站還發揮國醫館的作用,對于轄區內輕癥患者,通過微信診療的方式,經分析診斷后,提供清肺排毒湯、疏風解毒湯等中藥湯劑。”
長安區東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了公眾號線上醫療問題答疑及抗原陽性熱線咨詢電話,并向社會進行了公布,有需求的群眾可以隨時撥打。該中心加強了退熱、止咳、抗病毒等對癥治療的藥品,以及抗原檢測試劑、中藥飲片湯劑等藥品供應儲備,組建了四支家庭醫生巡診小分隊,由主管醫師、執業護士、藥師或者公共衛生醫師及社區專干巡視員組成,根據轄區管理范圍施行網格包聯責任制,幫助轄區居民解決醫療問題。
他們將之前的發熱篩查門診改造成發熱診室,遠離正常診療區,患者在預檢后分診進入不同的區域,防止交叉感染。“發熱患者、新冠病毒感染者有單獨的診療區,中心為他們提供面診、常規檢驗、輸注治療、購藥等服務。”該中心主任田豐說。
對于重點人群,尤其是65歲以上的風險人群,該中心實現了家庭醫生簽約全覆蓋。“由社區協助,以日常的公共衛生管理為基礎,我們把轄區內65歲以上的老年人劃分為重點人群、次重點人群、一般人群三個風險等級,每周通過網絡、視頻、電話或上門出診服務等方式完成一次隨訪服務,指導他們進行抗原檢測、用藥情況、癥狀監測,研判病情進展,動員疫苗接種。”田豐說,患者一旦出現醫學轉診指征的情況,他們會第一時間通過上級衛生機構的診療平臺,將其轉入到定點醫院治療,或者協助其進行轉院。“希望通過我們基層醫療機構的努力,在‘家門口’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醫療服務,盡可能減輕醫院等大型醫療機構的壓力,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記者 李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