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市桲欏樹社區
“三區”同步發展,小山村“抱團”走上鄉村振興路
【關鍵詞】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社會化服務,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正在承德興泰汽車線束制造有限公司車間忙碌的平泉市桲欏樹社區居民。 河北日報記者 陳寶云 攝
【新聞現場】
初冬時節,記者來到群山環抱的承德平泉市桲欏樹社區,一座現代化小城鎮的新風貌撲面而來:一棟棟樓房干凈整潔;小學、幼兒園、敬老院、衛生院、黨建文化廣場、足球場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種植園區、工廠車間內,一派忙碌景象……
“食用菌是我們的看家產業,守好家底、用好家底,才能攢厚家底。社區剛和遼寧一家公司達成合作意向,在現有香菇、羊肚菌的基礎上,合作發展平菇種植,可帶動更多農戶增收。”11月15日,記者走進桲欏樹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一場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座談會正在召開。談思路、出點子、提建議,桲欏樹社區黨委書記、主任金旭東與大家圍繞做大做強富民產業,暢所欲言。
“一進桲欏樹溝,一天三頓喝稀粥。”因為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生產條件落后,生活在桲欏樹溝的群眾曾經身陷貧困。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年輕人紛紛外出,農村空心化日益嚴重。
2012年,一次敢為人先的改革改變了鄉親們的命運:平泉以金杖子村為中心,整合周邊毛家溝、郭杖子、王家溝、郝杖子、馬杖子等行政村,開始中心村建設,成立桲欏樹社區,在全省率先實行農村社區化管理機制,并探索出一條新型農村社區、現代產業園區、鄉村生態功能區的“三區”同步發展新路子。
沿著平坦的水泥路進山,昔日貧窮的山溝里如今煥發著勃勃生機。“分散在溝溝岔岔的近1.2萬村民集中搬遷安置后,社區以每畝880元的價格將土地統一流轉、統一規劃,種植了蘋果、蜜桃、板栗等,果園建好后,再被劃分成若干地塊,承包給社區居民管理經營。”金旭東說,果園不僅綠化了荒山荒坡,還成了村民的“綠色銀行”。目前,果園面積已突破4000畝,僅富硒蘋果種植就達3500畝,單品年收入超千萬元。
“每人補貼5萬元,我家只出了1萬多元,就住進了13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正在社區興泰汽車線束制造有限公司車間忙碌的楊金鳳笑著說。剛搬遷時,她還一度為“沒地種、搬上樓”的新生活而發愁。
為了讓村民搬得出、住得穩、有工作、能致富,桲欏樹社區同步引進了承德興泰汽車線束制造有限公司,又通過土地流轉、集約經營,全面推進現代化農業園區建設,陸續發展設施菜900畝、高標準食用菌760畝。
“只要不懶惰,社區一年四季有活干、有錢掙。”楊金鳳說,自己一年務工就能掙2萬多元,僅此一項,就是原來種地收入的五六倍。
冬日的暖陽灑滿山谷,成片的大棚里,朵朵香菇像撐起幸福生活的小傘。“今年又是個豐收年,45個大棚,10萬個菌棒,一棒純掙4元多。”作為首批8位返鄉創業青年之一,經過十多年的努力,金繼民和伙伴們一起,讓小蘑菇成為幫助鄉親們致富的大產業。
如今,金繼民又被委以重任,擔任社區新建的香菇菌棒廠副廠長。
“現在每天可生產菌棒4萬個,產能基本在社區內部被消化一空。”金繼民說,這個年生產能力超過1000萬棒的菌棒廠,為社區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保障。
鄉村要振興,人才是關鍵。“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鄉村要永葆活力,就需要更多年輕人獻計出力。今年,社區又新建了27棟兩層帶院新民居,將優先提供給返鄉青年。”11月16日,在定期召開的青年致富能手座談會上,金旭東介紹了社區鼓勵返鄉創業“政策包”:發展產業可免繳3年土地流轉費,聘請技術人員全程跟蹤指導,協調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為返鄉創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
截至目前,桲欏樹社區已吸引160多名青年返鄉創業,32名青年成為致富帶頭人,帶動320多名青年勞動力到園區務工增收。
社區黨建廣場旁,現代化的幼兒園、敬老院、衛生院、電影院已相繼建成,并陸續投用。“不僅要讓腰包鼓起來,還要過上教育、醫療、養老、娛樂等公共服務完善的高品質生活,這樣才能吸引人、留住人、用好人、成就人。”金旭東說。
按照“山上觀光旅游蓋帽、山中果樹纏腰、山下平坦大地菌菇唱主調”的產業布局,桲欏樹社區正向著宜居宜業、產業興旺、生活富足、生態秀美的美麗社區目標邁進。預計到2025年,社區農業年產值將達到1.6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集體年收入達到1000萬元。
【記者手記】
從窮山溝到城里人都艷羨的新農村,桲欏樹社區的變化,讓人欣喜,給人啟示。
桲欏樹社區剛起步時,首先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一份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可操作性的“三區同建”規劃,把產業發展、農民就業、公共服務等作為有機整體,統籌考慮,并一以貫之。
在發展道路上,也有看似更好的產業。但社區黨組織堅定信心,發揚民主,始終把牢深耕農業產業這一方向,在最熟悉的領域穩妥前行。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一個個像金繼民這樣的致富能手被委以重任,做到人盡其才、人盡其用,鄉村振興才會有更多操盤手、執行人、推動者。(河北日報記者 陳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