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了解濕地保護知識和遺鷗生活習性。
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遺鷗繁殖地。
監測人員提取相關水域的水樣,隨時監測水質和環境變化。
遺鷗在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展翅翱翔。
每年四五月間,都會有8000余只遺鷗從渤海灣飛回康保棲息、繁殖。
康保縣公安人員在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巡視。
護鳥志愿者放飛康復的遺鷗。
9月15日早上,康保縣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北緣的野生動物救助站里,緊張而忙碌。工作人員正對受傷痊愈的52只遺鷗做認真細致的體檢。再過幾天,這些康復的遺鷗將被送到樂亭縣大清河野生動物救護站,與剛剛從康保遷徙到渤海灣的“親人”團聚過冬。
康巴諾爾,蒙語意即美麗的湖泊。藍天白云下,碧波蕩漾的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宛若鑲嵌在壩上高原的明珠,這里就是遺鷗溫馨的家。
遺鷗全球數量僅1.2萬只,而在康保就有8000余只,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遺鷗繁殖地,康保縣被中國動物保護協會命名為“中國遺鷗之鄉”。
“鳥類對生存環境非常敏感挑剔,哪里生態好,鳥類就在哪里定居。遺鷗對環境的要求更是苛刻,它們之所以鐘情康保,絕非偶然。”采訪中,康保縣副縣長吳向鋒告訴記者。
近年來,康保縣加大生態治理和修復力度,拆除了康巴諾爾國家濕地公園周邊的養殖場,清理了積存垃圾,實施雨污分流、湖水凈化、溢流項目,為遺鷗和其他鳥類棲息繁衍創造了良好環境。
濕地公園里,三位當地的攝影愛好者正聚精會神地抓拍水中鳥兒的一舉一動。其中,73歲的武玉章40多年來用手中的相機,不僅定格了許多人鳥共生的珍貴瞬間,更見證了這里喜人的生態變化。“以前這里是個鹽堿淖,根本看不到鳥兒。現在水清了,湖美了,鳥多了,遺鷗成為了常客。”
據統計,每年康保縣都會吸引超過10萬只水鳥到此棲息繁殖,遺鷗已成為這里聲名鵲起的生態名片,保護遺鷗也成為當地人的自覺行動。由當地愛心人士自發成立的康保縣遺鷗保護協會,目前已有500多名會員,宣傳、救助、巡護等志愿服務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近年來,已救助遺鷗800余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