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新華社記者 田定宇 攝
長城網·冀云客戶端7月24日訊(記者 李代姣 通訊員 李燕茹)7月24日14時22分,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準時點火發射,約495秒后,問天實驗艙與火箭成功分離并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中國電科網絡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網通院”)架起測控通信“天路”,指引“問天”奔向“天和”。
據悉,在“問天”升空之前,中國空間站組合體由天和核心艙、天舟三號、天舟四號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組成“一艙三船”形態。為迎接“問天”來訪,天舟三號已于7月17日10時從組合體撤離,騰出端口,與“問天”默契進行太空接力。問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對接成功后,空間站內部空間將擴大一倍,可同時保障6名航天員長期在太空工作和活動。
7月24日,搭載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新華社記者 田定宇 攝
火箭發射安全的“保衛官”
據了解,網通院研制的安全控制系統(以下簡稱“安控系統”)是航天發射任務中的“保衛官”,此次護送問天實驗艙的長征五號B遙三運載火箭,也離不開安控系統的全程護航。
正常情況下,火箭發射精確可控,飛行高度、速度、位置都是提前預設好的。一旦火箭出現發射異常,安控系統就要提前明確需要保護的區域、安控管道等,再根據火箭偏離軌道的情況,選擇在一個安全區域將火箭炸毀。在發射任務的主動段,它要實時動態監測火箭發射過程數據,分析判斷火箭狀態,“目不轉睛”護送“問天”安全進入既定軌道,是名副其實的火箭發射安全“保衛官”。作為航天發射任務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網通院研制的安控系統是目前我國標準最高、可靠性指標最嚴格的設備。
太空之旅的“導航員”
網通院研制的測控系統,常被技術人員形象地稱為“風箏線”,這是因為它主要完成航天器的遙控、遙測、測速、測距、測角等,還要完成與航天器之間的信息交互。它是天地之間信息交互的唯一途徑,也是航天器正常工作運行、充分發揮其應用效能的重要保障,是一切太空之旅必不可少的“導航員”。
本次“問天”發射任務,網通院研制的多個陸地固定站、海上測量船,各地面站與指揮中心組成的通信網,構成了陸、空、地、天三維立體的測控通信網,精確測量火箭和實驗艙的速度、聚力、飛行姿態等,指引實驗艙順利抵達,并繼續守護其在軌運行,履行使命。
天地通信的“信息高速公路”
除了測控系統,“問天”還少不了衛星通信系統的陪伴。網通院研制的衛星通信系統,就如同航天測控網和天地通信的神經系統,它是連接地面與飛船、地面測控中心與測控站的紐帶,是溝通天地、連貫四海的“千里眼”和“順風耳”。有了它,各種語音、圖像、命令和數據才能在天地之間、地面測控中心與各測控站之間進行實時可靠的傳輸。
網通院在國內多站點新建了固定衛通站和車載衛通站,對海外多站點衛通設備進行升級改造,數據傳輸能力大幅提高,打造天地通信的“信息高速公路”。
為保障本次“問天”發射任務,網通院派出多名技術骨干進行遠程保障,在我國航天筑夢路上繼續貢獻河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