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我們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
即日起,河青新聞網推出“文明之美看東方——青豆看河北”專欄,帶您一起領略燕趙大地上的歷史文化。
【導語】提起“長春宮”,很多武俠小說愛好者會想到這里是《射雕英雄傳》中人物丘處機的居所。其實在比丘處機出生稍早的年代,在今天的河北唐山地界還有過一個“長春行宮”,居住在此的是金朝皇帝,這組建筑群也有著特殊作用。今天,我們就以這篇文章帶您來了解一二。
今天大長春村的行宮工廠
今天大長春村的行宮紀念館
豐南區“打圍”游戲所用的紙牌
金朝皇帝的“春水秋山”
建立金王朝的女真人本來就是游牧民族出身,所以建立政權后他們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辦公、休閑方式。皇帝們會選擇在春秋季節在距都城較近的山林水澤間打獵休閑。因為春季捕獵魚雁多在水邊,秋冬季圍獵在山林間,所以金朝皇帝的出巡漁獵活動就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春水秋山。
公元1153年,海陵王完顏亮遷都燕京(今北京市),改這里為中都,此后,皇帝的漁獵活動就改到了今天的華北地區。在今天的順義、保定、徐水都有皇家圍獵禁地和行宮,而唐山地域的駐蹕地點則在灤州的長春淀行宮和薊州的玉田行宮。
今天的唐山一帶沿海又地處河流下游,境內的洼淀極多。即便到了20世紀70年代,在今天的豐南區還有規模可觀的淺水濕地。長春淀又名長春濼、大定淀,具體位置在今天的唐山市豐南區一帶,這里洼淀甚多蘆葦茂盛,每到春秋季節就是波光蕩漾、浮光躍金的景象。優越的自然環境孕育出大量的飛禽走獸,眼光不錯的金世宗下令鑿渠通水、建設行宮,自然而然,行宮也就被稱作“長春宮”了。
根據《金史》中的相關記錄,金世宗完顏雍在位期間曾六次來長春宮駐蹕,金章宗完顏璟則至少來過一次。皇帝來此的目的可絕非打獵休閑那么簡單,他們玩樂之余也要處理政務,這倆皇帝做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
皇帝在長春宮處理政務
公元1178年春天,金世宗駐蹕長春宮,期間他看到石城、玉田兩地的縣令年老無能,就不無感慨地說,縣令是最貼近民眾的官員,如果有尸位素餐、年老無能者就得替換淘汰。事后,年輕有為的玉田主薄石抹杳得到了升職。
公元1181年春天,金世宗第三次駕臨長春宮。當時的灤州、薊州一帶的百姓因為自然災害挨餓。負責賑災的官員怕有的貧民在災后無力償還,就沒有發給他們糧食。在豐南的金世宗聽聞后非常惱火,他責成有關人員去辦理。因為糾察不嚴,監察御史石抹元禮、鄭達卿受到了“笞四十”的處罰,其他涉案官員也被論罪。
金世宗的前任完顏亮好大喜功,在位期間他不斷用兵還大興土木加重人民負擔。這些活動讓不少百姓遭殃,鬧的民怨沸騰。金世宗繼位后,不斷糾正完顏亮在位期間的弊政,他愛惜民力、任人唯賢,國家經濟有所恢復。
在長春宮,他下令賑災、裁汰官員的行為就是在努力緩和階級矛盾。可以說,金世宗在長春宮的這兩次發號施令,是他御極29年勵精圖治的縮影。
到了金章宗在位時,推崇文治的他還曾在長春宮斥責射殺懷孕母兔的行為,舉報者還得到了一定獎勵。完顏璟在位期間,全國達到了5600萬的人口峰值。不過,盛極必衰,金章宗去世后,金王朝國勢急轉直下。
長春宮的衰敗
金章宗推崇儒學,在位期間又打敗了南宋韓侂胄的北伐,迫使戰敗國簽署“嘉定和議”,賠給金國軍費300萬兩。但是,在繁盛的表皮下卻隱藏著巨大的社會危機。金章宗統治后期,因為連年用兵導致了嚴重的財政赤字,朝廷濫發紙幣又加劇了通貨膨脹,這讓全國的經濟體系瀕于崩潰。
完顏璟去世后,北方的蒙古完成了統一,繼位的衛紹王完顏永濟和金宣宗完顏珣無力阻擋蒙古鐵騎的南下,在戰略決戰野狐嶺戰役中,金軍慘敗而歸。此后的金王朝陷入了風雨飄搖的狀態,公元1234年,金哀宗在蔡州上吊自殺,繼位還不滿一個時辰的金末帝完顏承麟死于亂軍之中,立國120年的金王朝最終滅亡。
可以想見,金章宗之后的皇帝忙著處理戰事,已經無暇再到長春淀游玩,此時的長春行宮已經基本停用。在后世的《元史·地理志》“灤州”條目中,我們已經看不到長春行宮的記錄,可以想見,這座行宮很有可能在元初時已經消失。
行宮不在,但長春淀尚存,在《灤州志》中,“長春古淀”還被列為“灤州八景”之一。但因為人口激增對耕地需求的增加,讓風光秀麗的長春淀也風光不再。晚清光緒年間的《灤州志》的作者就發出了“昔有謝風亭,蓮池柳岸,今剝落飄零久已”的無奈感慨。
大、小長春村以及長春宮的遺跡
清代的《畿輔通志》中有關于長春淀的具體位置記載:“長春淀,在灤州西南一百二十里長春社。”大致位置就在今天唐山市豐南區的大長春村、小長春村一帶。
原來煊赫一時的長春行宮因為戰亂消失不見。而發生在15世紀初的“靖難之役”讓灤州一帶的土著居民所剩無幾,這就人為性地割裂了金元到明朝時期的文化傳承。外來移民并不知曉金代行宮的典故,所以,長春淀和長春行宮的故事,在這一帶的流傳度不高。
8個世紀過去,顯赫一時的行宮早已蕩然無存,但是在今天的豐南區還能找到關于金代行宮的蛛絲馬跡。豐南區地方志辦公室的主任郭百新常年致力于長春行宮資料的搜集和整理,他找到了一些極富價值的文化遺跡。
郭百新說:“20世紀50年代,在大長春村南一公里的位置,人們在此發掘出土了一艘大木船,這足見古代的長春淀的水非常深而且水域面積大,足以讓大船航行。”在今天的小長春村西南的位置曾有過一塊坡地,早年間在此散落有不少遼金時期的瓦片。郭百新將豐南的金代瓦片和黑龍江金上京博物館的瓦片進行過對照,二者厚度接近,這足見大長春村的金代古建筑是具有極高規格的,這也可作為長春行宮舊址在大長春村、小長春村一帶的旁證。
另外,據郭百新說,在當年的大長春村西側還留有一口“花園井”,民間傳聞是遼國蕭太后所用,但實際上這口井更有可能是長春行宮的遺物。而且,在今天的豐南區黃各莊鎮的東鴻鴨泊村一帶還有一種從稻地鎮流傳過去的“打圍”紙牌游戲,這種游戲和文獻記錄的金代皇帝打獵的活動極為類似。這也可作為金代皇帝在今天豐南一帶頻繁圍獵的證據。
2016年,在行宮故地的大長春村建設了行宮廣場和行宮紀念館,作為展示金代行宮遺址的文化地標,它們必將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