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養產業蓬勃發展,產業增加值達180億元;入選全國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將獲中央財政9億元資金支持;全域13條主要入海河流水質達到Ⅲ類,是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城市……十年來,秦皇島各項事業成就非凡,譜寫出新時代壯美篇章。
黨的十八大以來,秦皇島市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積極打造國際一流旅游城市,走出一條向海發展、向海圖強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生態新名片
國際四大觀鳥勝地之一,良好生態成幸福生活標配
盛夏傍晚,海水碧波蕩漾,一望無垠。家住北戴河新區蔚藍海岸的王紅兵到海邊散步,沙灘細軟,落日余暉,恬靜而愜意。
57歲的王紅兵是唐山人,退休后,他選擇在這里康養旅居。2021年,一家五口更是決定定居于此。“從旅游、旅居再到定居,是優美的環境留住了我們。”王紅兵感慨地說。
良好生態環境是秦皇島最大的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2016年9月28日,國務院同意設立“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范區”,示范區圍繞健康服務業、健康制造業和健康農業三大板塊,構建起了“醫、藥、養、健、游”五位一體生命健康產業集群。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踏入北戴河國家濕地公園,水碧草青,一只只水鳥或覓食或嬉戲,盡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2018年以來,秦皇島市強力推進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海洋生態修復成果顯著。目前,北戴河國家濕地公園已發現鳥類412種,占中國總鳥類的三分之一,成為候鳥遷徙重要通道和國際四大觀鳥勝地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秦皇島市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市PM2.5濃度排名保持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推行河湖長制,13條主要入海河流水質達標率100%,秦皇島灣北戴河段入選國家首批美麗海灣優秀案例……
生態環境是秦皇島發展之基、立市之本。堅持全市域、全領域、全過程、全方位抓生態建設,如今,良好生態已成為幸福生活的標配。
旅游新名片
高標準打造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旅游收入最高達1013.97億元
7月17日,秦皇島市蔚藍海岸沙灘,180名小水手齊聚中帆協北方總部基地,“秦皇島帆船季·青少年帆船夏令營開營儀式”拉開帷幕。
今年3月,中國帆船帆板運動協會北方總部基地落戶秦皇島。該市體育局水上運動中心負責人賀太兵說,帆船帆板運動每年能直接吸引外地游客4萬余人,帶動旅游總人數達到10萬多人。
近些年來,秦皇島市不斷豐富旅游業態,將旅游和體育、工業、研學等結合,推進帆船帆板、輪滑等運動,培育了首鋼賽車谷等一批高質量工業旅游點,推出了暴風湖營地等研學旅游產品。
積極打造國際一流旅游城市,秦皇島市以“上山、下海、入村、升空”為方向,構建全域、全季、全業態旅游新格局,高標準打造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秦皇島的美,美在碧海藍天的海岸線,美在紅瓦綠樹的古城。162.7公里海岸線沙細浪緩,223公里明長城橫貫東西,長城海濱公園、京津后花園、中國觀鳥之都的美譽,每年吸引著數千萬國內外旅客前來休閑度假。
隨著旅游高質量發展的腳步,該市年接待游客數最高達7262.33萬人次,旅游收入最高達1013.97億元,較10年前增長16.17%和22.93%,旅游業已成為全市名副其實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同時,該市游客人均花費、平均停留時間、過夜游客比等體現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連續多年全省領先。
文化新名片
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傳承弘揚中華文明
7月13日,陰雨。山海關區旅游和文化廣電局文物保護工程股的吉雙喜和往常一樣,每隔三四個小時,都要去山海關長城北翼城1號至4號馬面現場看一看,檢查是否出現古磚松動、脫落等情況。
64歲的吉雙喜負責長城保護工作已經有37個年頭,深感長城保護越來越受重視。“這幾年,建了長城記錄檔案、設了長城保護員和長城保護工作站,讓長城保護更容易落地了。”
秦皇島長城資源稟賦天成,保護好長城,進而深挖長城文化價值,是該市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抓手。2021年,山海關中國長城文化博物館(暫定名)在長城腳下開工建設,將秦皇島市文化產業發展推向高潮。
“此館是全國最具影響力的長城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現代化綜合博物館,是我省乃至全國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重大標志性支撐項目,是傳承弘揚中華文明的重要陣地。”中國長城文化博物館項目建設山海關區工作專班副主任劉瑞說,秦皇島以此館為核心,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秦皇島段),打造長城文化體驗旅游帶,讓文物和文化資源煥發新時代風采。
此外,十年間,秦皇島市文化發展已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之勢。昌黎縣(地秧歌)入選2018-2020年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舉辦“長城腳下話非遺”活動,搭建全省非遺項目展銷展演平臺……
黨的十八大以來,秦皇島以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抓手,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市文化設施覆蓋由市縣鄉三級全覆蓋發展到市縣鄉村四級全覆蓋;文化事業繁榮發展,人均文化事業費從2012年的24.5元增加到2021年的58.7元,在全省排名第一;先后支持260余個文旅項目建設,累計投入超過550億元,獲得全國文明城市、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最佳表現城市等榮譽稱號。
科技新名片
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率63.4%,當地企業填補一項又一項國內空白
在中信戴卡公司,工程技術研究總院智能化制造科副科長王佶正忙著“鑄造智能化”項目研究,模具溫度變化、冷卻條件、壓力狀態等關鍵參數不斷送到他手中。
中信戴卡是全球領先的鋁制汽車零部件制造商。不久前,該公司六號工廠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成功獲評“燈塔工廠”榮譽稱號,這是我省唯一、全球汽車鋁車輪行業唯一的“燈塔工廠”。
獲此殊榮后,中信戴卡并未放慢科技研發腳步,“鑄造智能化”技術將通過收集鑄造過程中產生成品缺陷的數據,進行量化分析,及時調整鑄造工藝,形成標準化流程,提升生產效率,降低成本。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黨的十八大以來,秦皇島越來越多的企業在政府支持、鼓勵下增加科技研發投入,一項項國內空白被當地企業填補。
——秦皇島星箭特種玻璃有限公司生產的多種類航空航天用抗輻照玻璃蓋片,被應用在神舟系列飛船、中國空間站上;
——哈電集團(秦皇島)重型裝備有限公司生產的“華龍一號”蒸汽發生器被稱為“核電之肺”,其中,自主研發的管板鎳基合金堆焊等關鍵技術,解決了核電領域一項項“卡脖子”難題;
——昌黎縣興國精密機件有限公司與上海大學聯合共建了氫冶金低碳技術研發試驗系統,完成我國首次“氫冶金”實驗,讓高爐冶金實現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走在世界前列。
十年來,秦皇島市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率達63.4%,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增長率分別達到81.5%和83.8%,科技創新力量正在成為驅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城建新名片
入選全國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實施建設項目301個
雨后的湯河帶狀公園,分外清新美麗。60歲的馬寶華像往常一樣來這里鍛煉,可體驗感卻跟以往不同。
“以前,公園里下完雨總得等上一半天兒地面才干,如今,公園進行改造后,路面幾乎沒有積水,鍛煉遛彎一點不耽誤。”馬寶華笑著說。
馬寶華口里的“改造”,是秦皇島引入海綿城市理念,對綠地、道路、駁岸等進行改造提升,設置透水鋪裝、雨水收集系統等設施。
“秦皇島是著名濱海旅游城市,汛期與旅游旺季高度重合,需要足夠的城市韌性和承載力作支撐。為此,早在2016年,我們就啟動海綿城市建設,為山水城海‘舒經通脈’。”海港區園林綠化中心副主任常永亮解釋說。
不久前,秦皇島市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名單,將獲中央財政9億元的資金支持。目前,全市共實施海綿城市建設項目301個,26%的城市建成區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
提升城市“顏值”,不斷為城市高質量發展賦能。十年間,秦皇島市在城市建設上抓項目、提品位、強管理,打造干凈綠色美麗的海濱城市。目前,縣區創建“潔凈城市”率達到100%;污水處理率達97.1%,排放標準達到一級A;創建了河北省首個實現與國家平臺聯網運行的智慧城管信息平臺,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等稱號。(河北日報記者 師源 孫也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