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冰河世紀》看過吧,那只松鼠苦苦追尋的‘美食’,就是櫟樹的果實。櫟樹還有一個詩意的名字,叫橡樹……”6月14日,在前往河北雄安新區的途中,許中旗教授就像打開了話匣子,全程都在給同行人員普及著櫟樹知識。
許中旗是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副院長。他研究發現,人類大規模出現前,雄安新區所在的河北平原曾經密布著以櫟樹為主的森林,后來隨著人口日益增多,農業發展規模越來越大,把原始森林植被破壞了,櫟樹才從平原地區消失。多年來,許中旗執著于把櫟樹“請”回河北平原,而雄安集團生態建設公司技術總監徐成立也恰好有著同樣的追求。
盛夏的“千年秀林”郁郁蔥蔥,在雄安新區10萬畝苗景兼用林建設項目第4標段,被“請”回這里的櫟樹樹干已經有成人的拳頭粗。“看,咱們這片櫟林長得不錯吧!”剛見到許中旗,徐成立就“炫耀”起這片在“千年秀林”重現生機的櫟林。
“‘千年秀林’的樹種選擇要和千年之城的雄安新區相匹配,需要具備鄉土、長壽、美觀、珍貴、抗逆等特點。這些櫟類全部具備,所以我們才把櫟類作為‘千年秀林’的樹種之一。”為了讓這個古老的鄉土樹種回歸,徐成立、許中旗和國內外專家做了大量嚴謹細致的調查研究。
2018年4月,他們和德國專家一起從雄安新區出發,按櫟樹可能分布的地域向西追溯,來到緯度相近的保定易縣深山區。幾經尋找,終于在一座廟宇旁發現了大片的天然櫟樹林,為櫟樹在雄安新區“安家”提供了有力佐證。
“易縣山區漫山遍野的櫟樹,與我們常見的灌木狀櫟樹叢長勢截然不同,就像舒婷詩歌《致橡樹》中描繪的那樣,‘銅枝鐵干,像刀,像劍,也像戟’,一棵棵矗立在山坡上,美得像一幅幅畫。”許中旗感嘆說,“它們在山野間恣意生長的模樣,正是‘千年秀林’追求的最佳狀態。”
這次尋訪,讓櫟樹穿越千年重回河北平原的夢想照進現實。此后經過連續4年的精心試種,如今在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已經形成了3個較大規模、以櫟樹為主體的同心圓狀林片,中間是櫟樹,外圈混交五角楓、欒樹、國槐等,再往外仍種植櫟樹,模擬林木在大自然中的存活狀態,使“千年秀林”更加貼近自然森林。
近自然育林需要堅持的首要原則,就是選擇鄉土樹種或至少是適應立地條件的引進樹種。“櫟樹、黃連木等優質樹種,歷史上就分布在華北平原,它在這個地方暫時消失了,不代表它現在不能在這個地方生長,這里就是它們的家。”徐成立肯定地告訴許中旗,“試種結果證明,我們當時的選擇完全正確。”
“這片櫟林長勢很好,我希望它能夠更加茁壯成長,成為我們在平原地區推廣櫟林的一個樣板。”許中旗和徐成立再次約定,要通過進一步研究,讓“回家”的櫟樹盡快適應家鄉環境,重新把森林植被構建起來。
擘畫雄安千年大計,“千年秀林”是秀美的起筆。“我們培育的森林不僅要接近自然,更要優于自然,這樣的林子才是最穩定、最綠色、最有潛力、最可以實現生生不息的。”徐成立自豪地說,過去5年時間里,雄安新區已累計造林45.4萬畝、2300多萬株,森林覆蓋率由最初的11%提高到32%,為地球增添了一抹亮眼的“雄安綠”。
總策劃:趙 兵 丁 偉
總監制:李 遙 劉 麗 賈 芳
策 劃:李鐵兵 商 棠 楊建民
監 制:王嘉林 賀宏偉 鄧光韜 姚偉強
編 導:鄭佳洵 信賀寧 喬 婭
拍 攝:張建勛 王守一
剪 輯:趙博軒
海 報:李元華 師語彤
指導單位
中共河北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
合作單位
河北省林業和草原局
鳴謝單位
中國雄安集團生態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河北農業大學林學院
河北省洪崖山國有林場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白馬國有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