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綠色的電網“調節器”
——撫寧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現場探訪
6月中旬,站在國網新源河北撫寧抽水蓄能電站項目上水庫選址地,遠眺崇山峻嶺盡披綠色,電站運行辦公樓拔地而起,地下廠房通風洞口附近各種運輸車輛往來穿梭……
“現在最重要的施工內容都在通風洞里,‘撫寧號’正在里面24小時工作著。”電站工程部副主任張曉波說,撫寧抽水蓄能電站主要由上水庫、輸水系統、地下廠房、下水庫等組成,總裝機容量120萬千瓦,額定水頭437米,安裝4臺單機容量30萬千瓦的單級混流可逆式水泵水輪機,工程于2020年正式開工建設。
張曉波所說的“撫寧號”是世界首臺大直徑超小轉彎硬巖掘進機,整機長85米,最小轉彎半徑僅90米,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盾構機——TBM,利用如此大斷面小轉彎TBM進行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在我國尚屬首次。
我國TBM研發、生產、應用等技術早已十分成熟,為何到現在才首次應用?
“主要因為設備成本。”張曉波說,在單次工程中,TBM使用距離越長,設備攤銷成本越低,電站的使用距離僅2公里多,所以使用成本很高。
既然使用成本高,為何還要使用TBM?
“效率高,最重要的是安全。”張曉波說,原來挖掘通風洞、交通洞時要先爆破,然后人工對爆破口進行加固,工人直接暴露在掌子面;現在使用TBM不用爆破,最前端的刀盤利用壓力和旋轉破碎巖體,向前推進,隨后部分自動完成錨噴支護、混凝土澆筑等工作。當施工人員到達破碎巖體位置時,那里已是相對穩定的隧道模樣了。
減少爆破環節,不僅安全,還有利于環境保護。常規隧道開挖,主要設備都是使用汽柴油,尾氣排放較多,而TBM是靠電掘進,真正的零排放。“抽水蓄能電站都是建在山區,減少對原有自然環境的破壞,始終是我們遵循的重要原則。”張曉波說,建設此抽水蓄能電站,最大的作用是讓京津及冀北電網保持高效穩定運行,從而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現在施工,未來運行都能實現綠色。環保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抽水蓄能電站將來如何“綠色調節”火電站呢?
通常,白天出現用電峰值,晚上出現谷值。“由于風光等綠色能源極不穩定,火力發電功率又難于調節,這時就需要抽水蓄能電站進行調節。”張曉波說,當用電高峰時,抽水蓄能電站上水庫放水,電站發電,補充電網中用電缺口;當用電低谷或是風光等綠色能源大發電時,電網消納不了,抽水蓄能電站就把下水庫的水抽到上水庫,消耗電網中多余的電量,電能轉化為勢能,儲存起來,以此保持電網平穩、高效運轉。
據了解,此電站上水庫調節庫容617萬立方米,下水庫調節庫容722萬立方米,設計年發電量16.06億千瓦時、年抽水用電量21.41億千瓦時。電站建成后將以500千伏線路接入京津及冀北電網,每年可減少標準煤耗10.5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4.9萬噸。
截至目前,“撫寧號”累計掘進1400余米,場內道路、隧道工程、橋梁工程、溢洪道及泄洪放空洞、南溝渣場等工程正有序推進。(河北日報記者孫也達、師源 通訊員楊楠)
短評
把“綠色”理念融入每一個細節
我們在采訪時,發現工地附近山坡上有工人在種草。這邊施工,那邊種草,這個工地的施工現場真的是與眾不同。
在山區進行大型施工,改變部分山體形態不可避免。為防止破損面出現落石現象,施工方一般是對山坡進行硬化加固或安裝護坡網。但在撫寧抽水蓄能電站建設中,工人們卻在破損面填土、種草,還同時綠化著那些原本毫無植被的山坡。
這種把綠色理念融入工程每一個細節的做法讓我們印象深刻。這種保護自然、尊敬自然、恢復自然的做法讓人敬佩。
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對立、不可調和的,而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因此,在大型工程建設時,時時處處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把綠色生態理念貫徹于各個方面、各個環節,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必然要求。
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就是利用自然的力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所以只有在利用自然勢能的同時還要最大程度對自然“給予”,才能充分享受自然的“賦予”。這種“互惠”的做法值得更多工程項目人員去借鑒、學習。(孫也達 師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