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浪翻滾,機器轟鳴。6日,河北省邯鄲市成安縣的小麥開始收割,標志著河北省小麥大面積收獲自南向北陸續展開。雖然2021年秋汛給河北省冬小麥播種帶來嚴重不利影響。但經過不懈努力,目前河北小麥長勢普遍好于常年、接近歷史最好的去年,夏糧豐收在望。
從差到優 糧食大省豐收來之不易
麥收將至,冀南平原的麥田一片金黃色。望著長勢喜人的小麥,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賈宋鎮寧營村種糧大戶寧永強臉上露出了笑容。“每一根麥苗都來之不易。”
南和區自古就有“畿南糧倉”的美譽,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區、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區。去年秋天,受秋汛影響,南和區冬小麥普遍比往年晚播10-15天。
寧永強種了2000畝小麥,全部為優良強筋小麥品種。“那時候,可把我愁壞了。”
和寧永強有共同煩惱的麥農不在少數。數據顯示,去年歷史罕見秋汛給河北省冬小麥播種帶來嚴重不利影響。由于農機難以下地,全省晚播小麥比例高達76%,越冬前一、二類苗占比只有39.2%,苗情近30年來最差。
面對特殊生產形勢,河北省統籌中央財政4億元、省級財政1.5億元農業生產救災資金,全力推動小麥促弱轉壯和病蟲害防治。農業農村系統深入實施糧食穩產專項行動,開展科技壯苗百日會戰,先后開展了鎮壓鋤劃、春季肥水管理、中后期“一噴三防”等一系列“田間日”活動,千方百計促進苗情轉化升級。
5月30日,在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賈宋鎮寧營村,農業技術人員正在講解小麥后期管理技術。(受訪者供圖)
經過不懈努力,到4月初河北省一、二類苗占比達到88.8%,比越冬前提高49.6個百分點。目前,河北省小麥長勢普遍好于常年、接近歷史最好的去年,夏糧豐收在望。
藏糧于技 麥田有了責任人
播種時間晚,苗情長勢與往年相比較差,要想小麥收成好,壓力可想而知。為讓夏糧顆粒歸倉,農民喜迎豐收,河北省為麥田配備了多項專業“保姆”。
位于曲周縣娘娘寨村80畝的田地里小麥長勢良好,籽粒飽滿。正在地頭忙碌的種糧大戶趙榮霞告訴記者,預計收成不會低于去年。
“這塊地受去年秋汛影響,播種期推遲,麥苗長勢差,幾乎全是二類苗。”趙榮霞說:“就在我發愁的時候,曲周縣農業農村局技術站站長王寒菊和我聯系,成了我的‘農技云幫手’。”
早春中耕鋤劃、葉面噴肥,有利于促進二類苗的升級轉化。小麥分蘗不足,當務之急要中耕鋤劃、增溫保墑,促根生蘗……重要節氣、關鍵時期,王寒菊總是通過微信視頻方式,給予趙榮霞技術指導。今年4月底,整塊地的小麥全部由二類轉為一類。
據介紹,河北農業農村系統在137個產糧大縣成立糧食科技服務團,在1766個鄉鎮設立糧食科技服務站,向4.5萬個行政村選派糧食生產科技專員,緊盯小麥苗情變化,分區域、分類別、分時節加強田間精準管理。
不僅如此,河北加強對農民的免費培訓,向群眾開展免費農技培訓班,加強技術指導,推動冬小麥促弱轉壯。
在得知將要開辦培訓班后,寧永強在村里第一個報了名,通過參加培訓掌握了科技壯苗技術。現在,寧永強也成了南和區的一名糧食生產科技專員,積極幫助周邊農戶通過科技手段促進弱苗轉壯。像寧永強這樣的“土專家”,在南和區共有213名。
在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賈宋鎮寧營村,糧食生產科技專員寧永強在麥田里查看小麥長勢。(受訪者供圖)
確保顆粒歸倉 河北打響麥收攻堅戰
河北省邢臺市襄都區晏家屯鎮心長村村民李浩近日完成了對自家聯合收割機的保養和調試,為即將到來的麥收做好了最后準備。“我已經與本村和周邊農戶簽訂了麥收服務合同,就近就能干活。區里的農機保障組也和我聯系,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我的農機保障工作,在麥收期間有什么問題可以隨叫隨到。”李浩說。
為保證夏收夏種工作正常進行,襄都區與專業農機銷售維修公司簽訂服務合作協議,備足農機配件,安排專人分片負責轄區內的農機保障工作,麥收開始前,開展以聯合收割機為重點的“三夏”機具檢修保養工作。
“我們派出農機‘專員’指導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等社會化服務組織高質量完成‘三夏’機具的維修保養工作,以良好狀態投入生產,為夏糧豐收保駕護航。”襄都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菅華強說。
夏收是奪取夏糧豐收的最后一環,來之不易的好局面絕不能功虧一簣。“三夏”期間,河北省將組織9.7萬臺小麥聯合收割機、19萬臺玉米播種機等200萬臺農業機械投入田間作業,確保小麥機收率穩定在99.5%以上、玉米機播率穩定在95%以上、小麥機收平均損失率控制在2%以內。
“現在我地里的二類苗90%都轉化成了一類苗,麥子長勢比往年還好。”望著黃澄澄的麥子,寧永強止不住地笑,“高興啊,就等豐收了。”(記者郭雅茹、趙鴻宇、白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