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成都海關查獲4頭活體‘大力神甲蟲’”的消息引起網友對“國門生物安全”的討論。記者調查發現,雖然法律明令禁止引進,但在不少網絡平臺上仍存在大量販賣走私外來物種的情況,專家認為這種流行趨勢或引發物種保護、生態安全以及健康和公共衛生問題。
1
外來“異寵”敗走海關
4月15日,成都海關查獲4頭活體甲蟲,經鑒定為長戟犀金龜,包括雌雄各兩頭,其中最大的一頭身長175毫米。這兩對“蟲蟲特工”外形威武霸氣,常被稱為“大力神甲蟲”,大量網友跟帖呼吁有關部門關注外來物種在網絡平臺交易盛行的亂象。
圖為成都海關查獲的一對“大力神甲蟲”。
隨著大眾寵物的增多和普及,一些寵物愛好者開始獵奇,飼養“異寵”成為熱潮。甲蟲形象是日本漫畫、游戲以及動畫中一個常見的元素,據海關人士透露,每年查獲來自世界多國的走私“異寵”,特別是受動漫游戲文化影響的國家與地區情況更為突出。這些外來品種的甲蟲,因色澤美麗且力量強悍受到“異寵”愛好者關注。
2021年,我國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農業農村部據此會同海關總署最新修訂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攜帶、寄遞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和其他檢疫物名錄》,明文規定活動物(犬、貓除外)禁止攜帶、寄遞入境,海關將對此做出銷毀或退運處理。
海關總署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全國海關共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173種,1.39萬次;境外預檢淘汰不合格動物2.33萬頭,淘汰率18.74%。偽裝成甲蟲玩具、埋進盆景土、謊稱陶瓷花瓶……近年來,各地海關多次查獲“漏網之蟲”的花式違規攜帶、寄遞進境情況。
2
“漏網之蟲”和它的“異寵”伙伴
仍在網絡橫行
記者調查發現,在不少網絡平臺上,包括甲蟲在內的外來活體“異寵”的買賣和直播飼養行為仍然相當流行。
在電商平臺搜索“甲蟲”“長戟大兜蟲”“澳洲彩虹鍬”等“洋貨”琳瑯滿目,有的成蟲價格高達每只兩三千元。電商平臺上所售賣的外來“異寵”并不局限于甲蟲,搜索巴西所羅門蜘蛛、歐洲野蠻收獲蟻、亞洲雨林蝎子、非洲發聲蟑螂,甚至有劇毒的澳洲紅背蜘蛛等,都能輕松找到購買鏈接。
一些網店自稱所銷售的寵物是從國外進口的,但記者問及是否有出入境檢驗檢疫證明,有的網上店主含糊其詞,有的則直接表明沒有。
少見的外來物種雖然豐富了寵物選擇,滿足了人們的獵奇心理,但也帶來了許多問題。
——可能傳播病細菌和病毒。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外來“異寵”可能攜帶病毒、真菌、線蟲等外來有害生物,一旦傳入國內將威脅我國農業生產安全、生態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有的“異寵”具有毒性,若隨意飼養,可能危及飼主人身安全。
——擠占本土物種的生存空間。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毛康珊介紹,繁殖能力強的外來物種能很快在自然界安營扎寨。
毛康珊舉例,巴西紅耳龜在寵物市場受寵,因其超強適應力、沒有天敵,迅速泛濫中國,導致很多“土著”龜類滅絕。“寵物棄養、養殖逃逸和錯誤放生是引發巴西龜在我國入侵和泛濫的主要途徑。”毛康珊說。
——污染基因庫、破壞本土生態結構。專家介紹,外來物種會與本土物種雜交導致基因庫污染。例如此前,日本已經在當地發現了本土扁鍬甲以及泰國扁鍬甲雜交產生的新物種,后者因雜交優勢可能會取代本地物種。瑞士洛桑大學學者在《美國科學院院報》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寵物貿易已經成為入侵物種擴散的重要途徑,促進了包括紅火蟻在內的入侵物種在全球蔓延,不但破壞了當地生態結構,還直接給當地的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
3
專家:
規范相關平臺 預防“潛在危害性”
目前,網絡平臺販賣走私外來物種仍缺乏監管。北京安博(成都)律師事務所陳籽行律師表示,外來物種監管涉及多部門,如林業草原局、海關、農業部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國現行法律并未禁止合法進口的外來物種交易。“海關監管是針對走私行為,如果是正常入關流通的,銷售行為則由市監局監管。”
專家認為,非法攜帶、寄遞“異寵”等活體動物進境,增大了外來入侵物種和有害生物傳入風險。不允許引進的物種,在網絡平臺卻存在交易的灰色地帶,規范售賣外來物種問題亟待關注。
——強化網絡平臺責任。記者隨機對電商客服進行咨詢,有的客服表示,平臺禁止了野生動物的交易,但不清楚有沒有針對“外來物種”的管理辦法。記者隨后在淘寶查詢,平臺要求活體寵物賣家資質為經營范圍包含動物養殖或寵物活體銷售的營業執照。受訪專家建議,網上售賣活體動物是否外來,電商平臺方應有健全的審核機制。
——封堵運輸監管漏洞。雖然《郵政法實施細則》第三十三條規定,禁止寄遞或者在郵件內夾帶各種活體動物,但大部分網絡賣家提供包郵服務,不允許7天無理由退款、“死亡補發”。記者詢問郵寄這類產品是否會被監管部門查扣時,該店主表示“不會,都是合作很久的快遞”。
——加強公眾宣傳教育。受訪專家認為,應加強公眾宣傳教育。“除了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健全購買渠道,告知寵物買主購買外來物種的潛在風險也很有必要,應當使用本地物種替代。”毛康珊說。(記者:盧宥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