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促進高質量發展
——承德高質量推進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
歷史機遇千載難逢,先行示范使命在肩。
2019年5月6日,承德市獲國務院批復同意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以下簡稱創新示范區),成為全國6個創新示范區之一。這也是承德建市以來首個全域性國字號創新發展平臺。
3年來,承德緊扣“城市群水源涵養功能區可持續發展”建設主題,以科技創新為支撐,深入實施“水源涵養能力提升、主導產業轉型升級、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創新驅動能力提升”五大行動,有效破解“水源涵養功能不穩固、精準穩定脫貧難度大”兩大瓶頸問題,探索形成了一批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承德模式”,創新示范區建設已從開局起步轉入全面建設、高質量推進的新階段。
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示范區建設高位推進
日前,“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典型固廢協同利用集成示范”項目通過專家組論證,正式啟動。
據悉,該項目由河北睿索固廢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牽頭,聯合北京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等10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共同承擔。
作為傳統的礦業聚集區,承德仍有30億噸的尾礦積存,每年還有上億噸的新增。如何變廢為寶,成為擺在承德面前的重大課題。
“這一項目落地承德,將為全國礦產資源產業集聚區提供固廢跨產業綜合利用的綠色循環發展綜合解決方案。”河北睿索固廢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在承德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崔海濤看來,該項目作為承德市實施的首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并實現歷史性突破,離不開聯創聯建等體制機制的創新。
創新示范區建設涉及面廣、部門多,如何才能上下“一盤棋”,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地?
3年來,承德創新示范區建立健全管理、規劃、政策、立法和考核體系,為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省科技廳牽頭推動下,建立了河北省推進創新示范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省發改委等27個省直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市級專門組建可持續發展促進服務中心和專家咨詢委員會,各縣(市、區)也成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將創新示范區建設工作納入縣(市、區)、市直部門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建立了縱向到底協調聯動、橫向到邊廣泛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
科學做好頂層設計。省科技廳指導承德市編制和落實可持續發展十年規劃、五年建設方案和年度實施方案,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提高源頭把控能力。
構建省市政策支撐體系。省政府從政策機制、生態環境建設、綠色產業發展、社會事業發展及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建設五個方面出臺30條專門支持政策。
省級財政每年安排1.5億元支持示范區建設,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升格為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平泉市獲批全國農村宅基地改革試點,承德高新區獲批“創新型園區”建設試點……目前,省級政策已有17條取得實質性進展。
承德市配套出臺“36+18”條支持政策,市人大做出高質量推進示范區建設的決議。目前,市級政策已有15條取得實質性進展。
“省市政策含金量高、突破性強,為創新示范區先行先試、當好改革創新排頭兵提供了保障。”承德市科技局局長蘇艷華表示。
3年來,圍繞創新示范主題和破解瓶頸問題,承德在生態建設、循環經濟、脫貧減貧等領域培樹打造可持續發展典型案例11個,形成《承德市可持續發展典型案例集》。其中,豐寧“母親水窖”案例被列入《中國城市人居藍皮書(2021):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11評估報告》,圍場智慧分級診療等2個案例被列入科技部創新示范區典型案例集,面向國內外發布,發揮了創新示范區的典型樣板作用。
科學治水,精準扶貧,有效破解瓶頸制約
蟠龍湖,萬頃湖光碧波,兩岸群山青翠。
巡完3.5公里的湖邊,寬城塌山鄉清河口村村民趙玉國跳上一條小漁船,要巡視湖面。
“你看,沒有垃圾。這綠水青山的,多美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趙玉國說,他曾是靠網箱養魚為生的漁民,現在轉型上岸,成為一名河道管理員。
灤河、潮河、遼河、大凌河,承德是“四河之源”。“京津一杯水,半杯源承德”。
“承德創新示范區建設,主題和核心在水,優勢和潛力在水,責任和使命也在水。”承德市委書記柴寶良說,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堅決扛起“兩區”建設政治責任,承德要在推進高水平生態建設上再建功立業。
聚焦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建設,承德實施造林增綠提質、流域水生態改善、風沙源綜合治理、污水垃圾處理四項工程,推進建設重點項目28項,其中已竣工21項。結合重點項目實施,研發推廣了塞罕壩及周邊地區森林撫育提升、壩上退化草原濕地治理、灤河潮白河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大氣污染綜合治理等新技術、新成果20余項。
頒布實施第一部實體性地方法規《承德市水源涵養功能區保護條例》,編制潮河流域、灤河流域生態保護規劃等27項制度規范,從源頭上筑牢生態環境保護第一道防線。
開展河湖綜合整治、排污口整治、工業企業達標提升、城鄉污染治理、打擊違法排污五大攻堅戰,重點推廣示范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種植區土壤板結治理等重點領域關鍵技術,承德謀劃實施八百里灤河水質保護等153項重點工程,年造林60萬-8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00-600平方公里,全市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建率達100%。
承德還先后與北京密云區、懷柔區、延慶區和張家口、內蒙古多倫簽署生態環境聯防聯建聯治協議,開展聯合監測和聯合執法,生態共建共治共享成果持續深化。
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如今,承德森林覆蓋率由2018年的58.75%提高到2021年的60.03%,地表水國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由2018年的94.7%提高到100%,市區PM2.5年平均濃度由2018年的32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7微克/立方米。
在科學治水的基礎上,承德市大力開展精準扶貧、穩定脫貧,建成了五大特色優勢產業示范帶和十條龍型經濟產業集群,865個產業幫扶項目帶動受益人口16.79萬戶次,18.31萬脫貧人口實現穩崗就業……2021年,承德同全國一道步入小康社會。
科技創新引領,蓄勢賦能高質量發展
初夏的平泉市,70余萬畝油松蒼勁挺拔,針葉蒼翠欲滴。置身林中,陣陣松香撲鼻而來,讓人神清氣爽。
如今,想呼吸天然負氧離子已不必走進森林,承德隆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過納米技術,可以讓人們把森林空氣帶回家。
“我們利用松樹自然脫落的松針為原料,依托公司的核心技術提取黃酮、揮發油等多種有效成分,研發生產植物負氧離子液,并開發相關系列健康產品。”公司總經理張鑫媛指著展廳內琳瑯滿目的商品介紹。
從無人問津的小小松針到8大系列30余款產品,背后是科技創新的強勁支撐。
“承德的創新示范區建設,生態是基本底色,可持續發展是核心要義,造福百姓是根本目的。”承德市市長王亞軍表示,加快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之路,承德既要做好“生態支撐、水源涵養”,更要加快科技創新,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立足推動承德市“3+3”主導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承德大力加強高新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實施文化旅游產業培育、釩鈦新材料及制品產業培育、清潔能源產業培育、大數據產業培育、綠色食品及生物健康產業培育、特色裝備制造產業培育六項工程,推進建設重點項目104項,其中已竣工37項,項目計劃總投資1734.92億元。
全市“3+3”主導產業和縣域“1+2”特色產業發展壯大,產業轉型升級邁出堅實步伐。承德市成功入選“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錄,金山嶺長城晉升國家5A級景區。裝機容量世界第一的豐寧抽水蓄能電站首批兩臺機組并網發電,全市清潔能源新增裝機107萬千瓦、總裝機達到861萬千瓦,被列為國家清潔能源生產應用產業基地、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主導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8年的39%提高到2021年的50%以上。(河北日報記者 李建成 尉遲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