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國際博物館日,河北省各地博物館推出精彩紛呈的特色活動——
“博物館的力量”讓世界更美好
5月17日,游客在河北博物院觀看“河北省產業工人建功新時代風采展”。通訊員 賈希希 攝
今年5月18日,是第46個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博物館的力量”,寓意21世紀的博物館擁有巨大潛力和迸發力,促進世界變得更美好。連日來,圍繞這一主題,河北省眾多博物館立足自身資源和地域特色,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同時,紛紛開展線上線下多種活動,為不同群體提供更有意義的文化體驗。
有序回歸
精彩活動講述“河北故事”
出示身份證、健康碼、預約碼,彼此間隔一米、佩戴口罩……5月17日清早,許多通過實名預約的市民,有序步入河北博物院大廳。“聽說有反映工人風采面貌的新展,就和老伴兒一起來看看。”采訪中,石家莊市民陸先生激動地說。
老人所說的新展覽,就是數日前推出的“河北省產業工人建功新時代風采展”。該展覽由河北省總工會主辦,在河北博物院1、2號展廳免費開放。該展覽設有勞模和創新工作室領銜人、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冠軍代表、河北大工匠、職工創新成果等四個展區。以60位先進人物為主線,展出人物事跡、活動榮譽、創新創效成果等文字材料256份、照片966張,征集職工榮譽獎章獎牌、創新成果實物或模型、工藝作品等76件。
五月,西柏坡峰巒疊翠,巍峨挺拔。西柏坡紀念館,有序迎接著游客。一頁頁泛黃的文件,一張張定格歷史的照片,以及飽含紅色回憶的革命文物,引領著參觀者穿越時空,追尋歷史足跡。“今年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的力量’,作為紀念館,最基本的力量正是來源于紅色文物背后的人和事,這是一種永不褪色的紅色力量和紅色滋養。”西柏坡紀念館副館長段彥峰說。
“文物不是塵封的古董。博物館的真正價值,在于傳播文化、啟迪世人、提升素養。”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一級巡視員張立方表示,博物館在適應社會發展的歷程中,已逐漸演變成多職能的文化復合體。搭建博物館與公眾溝通互動的平臺,把蘊藏在文物背后的文化和情感傳遞給大眾,是博物館人的責任和使命。
5月18日,廣受歡迎的“鑒賞”活動在河北博物院再度推出,主要涵蓋陶瓷、書畫、玉器和雜項等領域。“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民間收藏熱也在持續升溫。一批收藏愛好者在看重藏品市場價值的同時,也存在對歷史文化價值的深層次解讀和挖掘的需求。”河北省文物局總工程師劉忠偉告訴記者,民間收藏文物公益鑒賞活動,不僅能夠提升公眾的文物鑒賞水平,更在于加強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積極引導民間科學、合法收藏,有利于加強收藏市場規范管理。
“云端”綻放
“線上花開”成為常態
“云展覽”“云直播”“云逛館”“云講座”……持續推進的文物資源上云探索,填補和滿足著人們巨大的文化需求。今年,圍繞國際博物館日,河北省各地博物館繼續發力“云端”,進一步延伸公共文化服務功能。
“這次我們推出的是‘故夢·新生’主題活動,相信大家會得到更加新穎、獨特的觀看體驗。”5月15日,河北博物院院辦主任黎波告訴記者,該主題活動將以河北博物院《戰國雄風 古中山國》《大漢絕唱 滿城漢墓》兩大精品展為依托,甄選具有典型性與代表性的文物,利用數字化科技手段,通過服裝展示、3D人物互動與劇場演繹等多種豐富多彩的形式,對戰國中山與西漢中山的歷史故事進行解讀與闡釋。
官網、微博、直播、微信公眾號……近年,河北省各級各類博物館充分利用館藏資源和數字化技術,不斷推出“云游博物館”“國寶·云約會”“云觀展”“直播帶貨”等活動。同時,還積極尋求與多家媒體客戶端合作,開展“線上看博物館”“博物館在移動”等專題活動。不單體量厚重的常設展覽實現“化靜為動”,甚至隨著技術手段的持續突破,越來越多的臨展也得以“線上花開”。
圍繞“博物館的力量”,冉莊地道戰紀念館推出“抗戰奇觀 地下長城”云展覽,讓更多觀眾沉浸式體驗紅色文化,同時將“云課堂”送入多所學校,教育引導更多中小學生愛黨、愛國、愛家;邯鄲博物館《關注我們,帶你感受博物館》系列視頻5月18日在央視頻、博物館官網、抖音發布,內容涵蓋“最·說邯鄲”“博物館童聲講解”“云講邯博”等,還將通過抖音直播邯鄲通史陳列展覽;正定博物館將推出“云游看展——正博小姐姐帶你云游正定博物館”直播活動,還將推出“空中課堂”《壁立東方——中國傳統壁畫公開課》,為人們開啟跨越時空的文化盛宴……
“云端的精彩,展現了文物數據的活力。”省文物局博物館處副處長姚飛說,河北省數年前就啟動博物館數字平臺建設,還聯合省內院校共同開展可移動文物數字化標準編制,積極指導各地文博單位開展線上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省內各級平臺、文博單位紛紛開辟新渠道、創新新方式,全省文博資源得到有效匯總對接、整體推廣,“線上花開”已逐漸成為發揮博物館功能的常態化方式。
苦練內功
大力深挖博物館潛能
“李海毅等十名講解員,被授予‘金牌講解員’榮譽稱號……”日前,為了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由邢臺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主辦,邢臺市博物院承辦的首屆“邢博杯”講解員大賽在邢臺博物院落下帷幕。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邢臺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冀勝利表示,大賽的舉辦有利于深入挖掘邢臺歷史文化資源,推動講解員隊伍建設,為文博事業儲備新力量,樹立新形象。
“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不只擁有海量藏品,更是滋養文化血脈的甘泉。視覺時代,彰顯文物價值、發揮社教功能等,更應強化內容錘煉,在展品價值發掘和活動的趣味性、知識性等層面持續深挖。這考驗著博物館的研究水平和長遠眼光。
記者走訪調查發現,新媒體的介入讓博物館進一步擺脫“高冷范兒”,但無論是直播、展覽、展示,抑或社教活動,各館水平良莠不齊。不少博物館愛好者反饋,許多直播貌似很時尚,實則花里胡哨,消耗著公眾對博物館的感情。
“冰冷數據講不出故事。身處變革的時代,博物館更應努力苦練內功,提升認知能力、加強研究儲備、吸收復合型人才……”正定博物館館長朱志輝認為,“內容為王”永不過時。從博物館自身而言,應通過線下培訓、專題研究等方式,讓從業者了解更多專業知識、掌握相關技能,成為行家里手,在不斷提升中打造“看家本領”,讓博物館真正發揮出巨大的文化力量,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記者 龔正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