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太行山上,滿目青翠,在河北省贊皇縣松會村,山上湛藍的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不斷將光能轉化成綠色電能,“流”向這座小山村。葡萄大棚里,村民正打理著新發的嫩芽,滿眼都是收獲的期待。
松會村鳥瞰圖(受訪者供圖)
“以前的松會村,可不是這個模樣。”看著眼前的繁榮景象,松會村的老支書路振崗無限感慨。
松會村是水庫移民村,地處太行山南麓深山區,土地貧瘠。過去村里缺少支柱產業,2015年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一半村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轉機始于2016年。國網贊皇縣供電公司駐村工作隊入駐,開始了對口幫扶工作,工作隊與村兩委開始謀劃松會村的“致富大計”。
想脫貧就要有產業支撐。松會村三面環山,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適合種葡萄。駐村工作隊邀請專家實地考察,將發展葡萄產業作為松會村的脫貧項目。
“種葡萄能致富?”為了打消村民顧慮,駐村工作隊組織村民到邢臺前南峪村、秦皇島昌黎縣等地考察學習。
“走出大山才算開了眼界,這葡萄里藏著大門道,種好了真能發家致富。”回到村后,村民張淑珍不顧丈夫的反對,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除草、施肥、打尖、摘心、蔬果……小小葡萄園承載著張淑珍脫貧致富的希望,她每天恨不得住在葡萄園里。
張淑珍的葡萄園喜獲豐收(受訪者供圖)
2017年秋天,松會村的葡萄喜獲豐收,全村60多畝的葡萄通過電商平臺等渠道銷售一空。張淑珍收入1萬多元,最初反對她的丈夫,也開始一起打理葡萄園。這一年,靠種葡萄,這個小山村實現了整體脫貧。
2018年3月,贊皇縣調整駐村干部,新一屆工作隊接過“接力棒”。為了不斷做大葡萄產業,新一屆工作隊幫助注冊“松會葡萄”商標、打造文化長廊、增加葡萄品種,拓寬增收渠道。
在念好“葡萄經”的同時,新一屆工作隊又協助跑辦村集體光伏扶貧項目。2018年6月,308千瓦的村級光伏電站正式并網發電,現在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10多萬元的收入。
“眼下,俺家種著近兩畝的葡萄,年收入能有四五萬元。俺家的葡萄甜,日子更甜!”手里有了錢,張淑珍把老房子裝修一新,還置辦了全套的家電和家具。
“村里的葡萄產業要想再上新臺階,還得延長產業鏈。”松會村黨支部書記路彥菲說,村里正在謀劃采摘、觀光、休閑、農家樂為一體的葡萄特色產業。
村民路振英把家里閑置的房屋粉刷一新,開起了農家院,做起了大鍋菜、烙餅等贊皇特色小吃,招待來往的游客,年收入能有三四萬元。
松會村從脫貧到致富,鄉村振興的道路越走越寬廣。2021年松會村葡萄相關產業產值達83萬元,人均年收入1.1萬元。同年冬季,村里建設了12畝葡萄大棚,可將葡萄成熟期提前20余天,預計每畝可增收1萬元。
看到松會村種葡萄致了富,周邊的村子也紛紛效仿。目前,以松會村為中心的葡萄產業帶初步形成,種植面積1000多畝。
山還是那一片山,人還是那一方人。隨著百姓思想的轉變,一條康莊大道正在山村人民的眼前愈發清晰。(記者 劉桃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