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各部門認真履職,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大力推進平安建設,有效解決影響安全穩定的突出風險問題,助力續寫了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的“兩大奇跡”。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國內外安全形勢不穩定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我國社會治理風險多樣多發,傳導性增強,迫切需要發揮市域“前線指揮部”的重要作用,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防范化解政治安全、社會治安、社會矛盾、公共安全、網絡安全“五類風險”,以一市一地的安全穩定夯實國家長治久安的堅實基礎。
一、明確市域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的目標要求
防范化解市域重大風險,是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突破口。要強化目標導向,堅持底線思維,把風險挑戰研究得更深一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努力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確立“市域成為重大風險終結地”的基本目標。市域是社會治理宏觀和微觀的轉承點,治理半徑較優,資源統籌余地較大,法治手段較多。實踐證明,把重大風險化解在市域效率高、效果好、影響小。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集中力量、發揮優勢,千方百計阻斷風險外溢,確保市域成為重大風險的終結地。
——守住“不發生重特大案事件”的底線要求。市域情況千差萬別,面臨風險的類型特點、復雜程度各有不同,但確保市域內不發生重特大案事件是共同的底線要求。要堅持急在治標、重在治本,以政治安全為根本,嚴防發生暴力恐怖等重特大案事件;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嚴防發生群死群傷的重特大案事件;以社會穩定為保障,嚴防發生重特大群體性事件,筑牢市域社會安全穩定底盤。
——扛起“防范化解五類風險”的主責主業。防范化解“五類風險”是市域各級各部門的政治責任,也是市域社會治理的主要任務。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健全社會治理體制、發揮“五治”作用,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提升“五類風險”防范化解能力。要大力發揚斗爭精神,以“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頑強意志,堅決扛起防范化解風險的重大責任,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市域。
二、著力防范化解市域政治安全風險
政治安全是黨和國家安全的生命線。要堅持把維護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堅決消除市域內影響政治安全的苗頭隱患,嚴密防范敵對勢力各種滲透破壞活動。
——嚴防“顏色革命”落地。當前境外反華勢力伺機策動“街頭政治”的圖謀愈加明顯,要始終把防范“顏色革命”落地作為重中之重。
——嚴防暴恐分裂活動發生。當前我國周邊局勢日益復雜,要始終繃緊反恐防暴這根弦,扎實推進反恐維穩法治化、常態化,維護穩定大局。
——嚴防意識形態領域滲透。境外敵對勢力不斷炒作社會熱點,挑動負面情緒。要加強市域思想陣地管理建設,切實維護意識形態安全。
三、著力防范化解市域社會治安風險
要立足市域打防管控實戰化的特點,提高動態化、信息化條件下社會治安能力,有力防范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
——深入開展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堅決防范黑惡勢力危害百姓。要按照2022年常態化掃黑除惡“十件實事”部署要求,認真貫徹落實《反有組織犯罪法》,深入開展打擊涉網黑惡犯罪專項行動,全力緝捕“漏網之魚”,深挖徹查重點線索,督辦攻堅重大案件,分批接續深化重點行業整治,持續推動重點地區整改提升,決不讓黑惡勢力有滋生空間。
——依法嚴懲人民群眾深惡痛絕的違法犯罪,堅決遏制高發多發態勢。要縱深推進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堅決遏制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高發態勢。針對拐賣婦女兒童、養老詐騙等犯罪,要集中摸排一批線索、偵破一批案件,以“打”開路、綜合治理,最大限度鏟除犯罪滋生蔓延的土壤。要緊盯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黃賭毒、食藥環、盜搶騙等突出違法犯罪,繼續堅持露頭就打,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
——加強公共場所治安防控,嚴防突發案事件。在城市,要將公安專業力量、單位內保力量、社會志愿力量有機組合,確保突發案事件第一時間得到防范處置。在農村邊遠地區,要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和專群結合辦法,打造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全面提升治安掌控力。對省、市交界治安復雜地區,要加強市域間的社會治安協調聯動,做到無縫對接、高效協作。
——加強服務管理,及時消解風險隱患。要加強對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救助救治,嚴防肇事肇禍。要推動市域健全心理服務體系,及時發現生活失意、心態失衡、行為失常等人員,專門建檔、精準干預。要做好刑釋人員安置幫教,做好社區矯正人員等群體教育管控工作,健全政府、社會、家庭三位一體服務管理體系。
——加強重點行業、重點物品管理,全面堵塞治安防控漏洞。要切實加強對危爆物品生產、運輸、倉儲、銷售、使用、回收等各環節、全過程管控。持續加強對麻醉、精神藥品及其他新型成癮性物質的管理力度,嚴防非法濫用。持續抓好快遞、物流等重點行業管理,做到防患未然。
四、著力防范化解市域社會矛盾風險
社會矛盾集聚可能演變為重大風險。要進一步提高防范化解各種社會矛盾的能力,最大限度將矛盾吸附在市域、化解在萌芽、解決在基層。
——妥善防控涉眾矛盾,切實維護民生和社會穩定。要堅持維穩與維權相統一、治標與治本相結合,積極穩妥化解涉眾矛盾。對因房企經營困難導致的涉眾房產矛盾,要按照“一樓一策”“一市一策”要求,推動做好保交樓等工作。對資本無序擴張給行業秩序、勞動關系和用戶利益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要運用法治方式規制資本行為,切實維護民生和社會穩定。
——及時化解鄰里、家庭矛盾糾紛。對排查發現的糾紛,要及時登記建檔、研判風險,精準調配力量,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解紛服務。要堅決克服“調解過”就是“化解完”的麻痹思想,確保通過糾紛化解,讓家庭、鄰里關系回歸正常。
——創新化解物業糾紛,增進城市社區和諧。要借鑒有的地方將業主委員會注冊為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經驗,自主經營和管理公共區域,共有收益用于改善基礎設施、抵減物管費;建立黨組織領導下的居委會、業委會、居民理事會、物業企業“五位一體”議事協調機制,推進業主委員會發揮主體作用,共同參與小區物業治理,從源頭上減少物業糾紛。要推廣“紅色物業”的經驗,試行社區、物業兩支隊伍融合發展,物業組織既提供優質物業服務,又協同社區做好社會治理工作。
——全力預防涉疫問題,助力疫情防控大局。近期全國本土疫情點多、面廣、頻發,要將防范化解涉疫矛盾作為當前市域社會治理的重要任務,依法精準打擊以暴力、蓄意隱瞞等方式阻礙防控措施落實、故意散布傳播謠言、生產銷售偽劣防疫物資等涉疫情防控違法犯罪行為。政法各單位要協助有關部門,更好地采取文明規范合法方式,優化疫情防控措施。要精準調處涉疫糾紛,為群眾排憂解難。
五、著力防范化解市域公共安全風險
公共安全是社會安定、城鄉安寧的重要保障。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決扛起防范化解市域公共安全風險的責任,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深入推進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防范安全生產風險不能有絲毫松懈麻痹。要全面“治”,統籌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集中攻堅,下大力對礦山、石化、特種設備等重點行業領域開展整治,全面清理安全生產隱患。要突出“防”,健全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實現從事后應對向事前防范轉型。要加強“管”,用好警示約談、安全監管等做法,壓實屬地管理、部門監管、企業主體責任,以嚴格執法促進安全生產。
——深入推進交通事故預防“減量控大”。當前各類意外死亡中,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最多。要深入推進“平安交通”建設,常態排查隱患,提升發現和糾治能力,確保交通事故“減量控大”。要系統治理電動自行車亂象、工程運輸車野蠻駕駛、酒駕等行為。要推進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建設,加強公路、橋梁隱患排查和改造,提升安全防護水平。
——深入推進城鄉防災減災救災工作。要織密城市燃氣、供排水等生命線工程以及防汛、消防等監測感知網絡,提升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能力。要深入推進消防、油氣、建筑施工等專項治理,全面排查整改大型商超、老舊小區、地下空間等重點場所安全隱患,讓“生命通道”暢通。對極端氣候災害可能造成的城鄉安全風險,要健全市域應急綜合指揮體系,加強物資和力量儲備,確保遇到突發災害事故能以最快反應、最優決策、最強力量將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六、著力防范化解市域網絡安全風險
隨著各類風險日益向網絡延伸、聚集,要把市域網絡安全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統籌網上網下兩個戰場,深化地域、部門間協作配合,共同守護網絡空間。
——著力整治網絡亂象。當前,一些網絡平臺充斥欺詐、造謠、誹謗、低俗的內容;有的煽動網絡暴力,侵害他人隱私和尊嚴;有的頻繁炒作社會熱點,挑動網民對立。要協同推進“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及時清理非法不良信息,有效處置網絡暴力苗頭。
——依法打擊網絡違法犯罪。要全鏈條打擊網絡黑灰產業,從源頭上斬斷“黑卡”“黑號”“黑路由”。要提升網絡基礎設施安全防護能力,筑牢市域數據安全防火墻,有力防范和打擊侵害公民隱私、竊取數據秘密等違法犯罪活動。
——建強主流價值網絡空間。面對分眾化、差異化、互動化網絡傳播趨勢,要強化市域政法新媒體陣地建設,深入推進網上意識形態斗爭,讓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潤物無聲、沁入心田,讓正能量充盈網絡空間。
——落實“三同步”機制。網絡輿論應對直接反映市域社會治理能力。面對網絡輿情,要及時處置違法行為、回應網民質疑、澄清事實真相、放大理性聲音,牢牢掌握網絡輿論主動權。
七、著力提升市域防范化解風險能力水平
加強風險防范化解,確保市域成為重大風險的終結地,責任重大、任務艱巨,要適應形勢要求,全方位提升能力水平,增強市域共防風險、共筑平安的向心力和執行力。
——壓實責任鏈條。要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推動市級黨委“一把手”扛起保一方安全穩定的主責首責。要明確防范“五類風險”等各項任務牽頭單位和參與單位,發揮考評指揮棒作用,嚴防對已發現的風險隱患推諉塞責、放任不管。要更加注重多元參與,推動社會力量自覺履行社會責任,鼓勵廣大群眾積極維護社會秩序,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平安格局。
——加強制度保障。要健全市域風險研判機制,對“五類風險”開展常態排查、重點排查,定期分析情況、總結規律,精準指導工作。要健全決策風險評估機制,努力把風險隱患解決在決策之前。要健全風險包案攻堅機制,以領導掛帥帶動各級各部門對矛盾風險“清倉見底”。要健全風險防控協同機制,搭建權責明晰、高效聯動、上下貫通的市域風險防控指揮鏈。
——夯實基層基礎。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推動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努力把風險化解在早在小。要做強鄉鎮街道,推動依法賦予綜合管理權、統籌協調權和應急處置權,發揮政法委員作用,整合基層資源力量,形成風險防控合力。要做實社區,以專業力量助推平安村(社區)建設。要織密網格,讓網格服務管理更為精準精細。要深化科技應用,持續推進和優化“雪亮工程”,依托“城市大腦”,開發更多一線工作者實用管用、廣大群眾易用愛用的社會治理場景,為基層賦能、減負。
——要深化創新探索。認領“防范化解五類風險”項目的地區要立足實際,研究新辦法、總結新經驗,并通過輪值舉辦試點創新研討會加強交流,讓一地經驗成為共同財富。中央政法委將在試點驗收評估中,實地考察、提煉、集成、推廣一批成熟有效經驗,不斷提升市域風險防范化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