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政協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聯組會上的重要講話在河北代表委員和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
端穩端牢“中國飯碗” 兜住兜準兜好民生底線
“必須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首要任務”“在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上持續用力”……3月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的農業界、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委員,參加聯組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在我省代表委員和干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家表示,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高度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全面提升我省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端穩端牢“中國飯碗”,扎實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兜住兜準兜好民生底線,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會場熱議】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主任楊玉成對國家糧食安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糧食安全對于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性。”楊玉成委員說,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全力保障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推動高標準農田規范建設是重要抓手。此次上會,他帶來了關于強化高標準農田規范建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對基本農田實行差別化保護等提案,致力于推動耕地保護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的政策措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來,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總書記強調,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全國人大代表、柏鄉糧庫主任尚金鎖認為,高產量離不開好種子,夯實糧食產能基礎,必須抓住種子這個“要害”,大力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同時在優質選種技術上進行科研創新,通過對比試驗,篩選出群眾接受度高、種植意愿強、適應性強、品質優的糧食品種,提高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
打造特色鄉村旅游等產業,謀劃建設鄉村振興教育基地,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近年來,在全國人大代表、張家口市橋東區東望山鄉元子河村黨支部書記郭建仁帶領下,元子河村走上了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郭建仁代表對未來有了更大盼頭,他們將按照總書記提出的要求,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提升村莊綠化景觀覆蓋面,發展生態循環種養,通過農業旅游引流市區游客,幫助脫貧戶穩定脫貧、農戶增收,不僅要讓村民富起來,更要讓村子和村民的精神變得美起來。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內涵豐富,深刻闡明了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回憶參會時的場景,全國政協委員、邯鄲市肢殘人協會副主席劉衛昌難掩激動之情,作為一名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別的委員,他長期關注著社會保障領域的問題,全國兩會期間,他準備提交關于對重度殘疾人實施集中托養服務的提案,建議在頂層設計方面,對特困群體進行托養、康復護理等多方面照顧,保障殘疾人在就業、求學等方面的需求,讓特困群體特別是殘疾人群體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燕趙回響】
“河北是糧食主產省。我們將牢記總書記的囑托,牢牢把握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積極發展糧食生產,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真正落實到位,全面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總農藝師鄭紅維表示,必須堅決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把糧食生產作為“三農”工作頭等大事。今年,我省將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舉措,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全面開展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加強種業創新攻關,圍繞節水小麥、谷子、馬鈴薯等15個優勢種源,開展育種聯合攻關,選育一批突破性品種,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河北貢獻。
近年來,邯鄲市肥鄉區堅持耕地數量與質量并重,嚴格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扎緊耕地保護的“籬笆”。全區共建成高標準農田51.41萬畝,提升耕地科技含量,保障糧食單產和品質。“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為我們做好農業工作指明了方向。”該區副區長張偉說,“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耕地面積保護,通過嚴守耕地數量和提升耕地質量雙管齊下,不斷鞏固農業發展基礎,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阜平縣顧家臺村和干部群眾座談時的諄諄教誨,激勵著村黨支部每名成員。“今天總書記在講話中說,鄉村振興不能只盯著經濟發展,還必須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重視農民思想道德教育。這為我們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增強了信心。”35歲的村黨支部書記顧錦成高興地說,“我們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把顧家臺建設成宜游宜居的生態名村,重點在旅游新業態、生態觀光園、基礎設施改造提升、村容村貌改造提升等五大板塊發力。同時積極培育文明鄉風,成立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形成人人關心、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的和諧氛圍。”
近年來,衡水市率先探索建立了建檔立卡貧困失能失養人員集中供養模式,2000余名符合條件的特殊困難老年人實現了集中供養。該市民政局社會福利科科長楊巧玉表示,全市將按照總書記的要求,把縣、鄉、村三級農村養老服務網絡設施納入建設規劃,探索農村互助養老模式,深化農村“以地養老”、示范互助幸福院試點成果,推動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探索公辦養老機構公建民營,促進公辦養老機構提檔升級改造,完善兜底性養老服務,加大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用心用情做好養老服務民生實事,逐步滿足農村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術。
(河北日報記者趙建、薛惠娟、崔叢叢、高原雪、劉劍英、寇國瑩、焦磊 通訊員魏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