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北三縣與北京通州區加強產業協作推進一體化發展
融合產業鏈條 提速協同創新
【樣本解讀】
一河之隔,隔不開廊坊北三縣與北京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熱盼。
北三縣是廊坊發展的“領頭羊”,也是對接京津的“橋頭堡”。按照《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要求,瞄準北京“擺不下、離不開、走不遠”的功能和產業,廊坊北三縣著力做好新的功能增量和存量裂變文章,圍繞加快形成與北京上下游融合產業鏈條、打造創新引領的現代經濟體系,加快建設“科創燕郊、智造三河、商務大廠、文旅香河”。
產業融合
加速融入北京產業鏈條
布線包膠、超聲波焊接、電測試、發泡成型、安裝保險絲……經過一系列工序之后,完整的奔馳汽車線束系統走下廊坊萊尼線束系統有限公司三期生產線,打包裝車后發往位于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奔馳汽車有限公司。
位于三河經開區的萊尼線束是北京奔馳的主要線束系統供應商。落戶這里以來,萊尼線束已相繼兩次擴產。“我們目前正在與北京一些研發機構合作,努力攻關新能源汽車的線束研發。”廊坊萊尼線束系統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谷海楠說。
三河市,同北京城市副中心隔潮白河相望。在一些傳統產業、落后產能被加速淘汰出局之時,汽車改裝及零部件這一傳統產業,卻在加快融入區域產業鏈中,走出一條“掘金”之路。
三河世原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為北京現代汽車公司配套生產車身部件。通過逐步對生產車間實施改造,生產自動化率達到95%以上。
海納川海拉(三河)車燈有限公司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德國技術,為奔馳E級車型進行配套,成為三河汽車改裝及零部件產業的佼佼者。
近年來,通過加快建鏈、延鏈、補鏈、強鏈,三河基本具備了整車以外的所有汽車部件生產能力。
2021年,三河市組織參加三次項目推介洽談會,簽約北京轉移項目54個,總投資779億元,創歷年新高。積極與通州區對接,探索一體化聯合招商、跨區域分稅共享等機制創新,緊盯龍頭企業、央企京企、外資項目等重點,引進一批“鏈主型”企業,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成鏈集群、發展壯大。
除了三河市,香河縣與北京各開發區、商學會和通州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建立了信息共享和聯合招商等機制,已承接產業轉移項目83個,中糧集團可口可樂、北京牛欄山、韻達電商等79個項目已建成投產,北京稻香村食品生產基地等項目正在抓緊建設。
“引進一個項目,帶動一片產業。”從項目承接到產業聯動,廊坊北三縣充分利用區位、資源等優勢,加強產業布局調整和產業鏈重構,主動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區域產業協作不斷走向深入。
精準承接
產業集聚效應日益凸顯
在位于香河機器人小鎮的河北百納信達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塊塊電路板在全自動的貼裝生產線中,按照電腦程序,自動貼上大大小小各種功能的電子元器件。
“我們正在生產一種可以進行人臉識別的門禁與閘機設備,目前這個產品已經應用在京東部分辦公大樓里。”該公司總經理陳飛介紹,百納信達是一家集科研、設計、生產、銷售和系統集成于一體的高科技企業,聚焦人工智能、雙目視覺、工業互聯網等領域,是京東、百度、阿里等互聯網知名企業的合作方案提供商。
除保留部分研發團隊外,企業將大部分生產和研發部門搬到了香河,廠房面積比過去在北京通州區的廠區擴大了近3倍,新上了兩條生產線。企業生產需要的線纜線束、外殼等配件,也能在機器人小鎮或者香河實現本地采購。企業去年的銷售收入達到2400萬元。
香河縣地處京津唐“金三角”腹地,距離北京CBD40公里,距離北京城市副中心13公里,是承接京津機器人產業轉移的理想區域。聚焦機器人核心產業,香河機器人小鎮已聚集安川都林、美國ATI、德國尼瑪克等行業領軍企業,140多家落地企業中的80%來自北京。園區逐步形成產業鏈條日臻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集群,被評為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園區。
而在大廠回族自治縣,文旅產業也有新動向。
去年12月22日,國家京劇院文旅融合產業化基地(域見未來健康文化旅游產業園)項目在大廠開工建設。
該項目承接以國家京劇院為代表的文化產業疏解,圍繞戲劇文化核心主題打造中國戲劇文化產業創新傳承示范區。在未來的發展藍圖中,這里將與大廠影視小鎮攜手,成為通州區環球主題度假區、張家灣設計小鎮等副中心特色小鎮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從而實現聯動發展。
從單一項目的承接,到發揮各自優勢打造全產業鏈集群,廊坊北三縣和通州區產業協同正在加速。廊坊北三縣立足主導產業方向和現實產業基礎,著力打造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健康、影視文創、家具等特色產業集群,精準承接京津產業有序轉移,推動特色產業集群化集約化發展。
協同創新
助力高端高新產業發展
走進燕郊高新區內的興遠高科產業園,“國家級眾創空間”的一樓公共區域內,咖啡廳、便利店、干洗店等生活休閑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興遠高科(三河)孵化器有限公司專門開設了財稅、融投資、知識產權、法務等服務窗口,讓入駐企業能快速落地投產并實現技術轉化。
“興遠高科產業園致力于打造‘場地空間+孵化器+共享配套+企業服務+智慧平臺+金融資本+N’的科創綜合體運營模式,做到‘大配套不出園、小配套不出樓’。”興遠高科產業園董事長劉永成介紹,產業園一期已入駐企業86家,二期已有15家企業入駐。
地處潮白河東岸的燕郊高新區,目前已匯集各類科研機構93個,其中國家級重點實驗室6個、院士工作站9個,各級孵化器、眾創空間15家,總孵化面積24萬平方米。
燕郊高新區是我省搭建創新型承接平臺,助力高端高新產業發展的縮影。
三河市以科創園集群建設為抓手,全力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形成與北京城市副中心產業錯位發展的良好局面。目前,共培育科創園27個,已建成興遠高科、誼安醫療等19個科創園,入駐科技型企業865家,其中來自北京的企業達6成以上。
大廠引進承接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園、數字經濟總部商務區等產業項目86個。大力承接北京科技創新資源,全縣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從2014年的8家和202家迅速增長到2021年的68家和474家;各類創新平臺從12家增長到48家,北京轉移項目占比超過80%。
高水平的創新平臺,能夠帶動建立互利共贏的創新鏈。廊坊市強化與通州區科技創新協作,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重大科技項目和應用示范項目在北三縣布局,加快推動北京科技資源向北三縣延伸,吸引北京更多科技成果在北三縣孵化轉化產業化。(河北日報記者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