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輕盈優雅的北京冬奧會主火炬在鳥巢點燃,一模一樣的“雪花”緊接著在張家口賽區綻放,奧運之火照耀京張大地。
一個標準、兩座城市、三個賽區,北京冬奧會又一次書寫奧運歷史,透過開閉幕式和賽事轉播的鏡頭,中國向世界展示城市文明與山水之美的交相輝映。
北京冬奧的精彩華章,始于2014年3月14日。當天,北京向國際奧委會提交申請文件和保證書,向世界宣告“京張兩地攜手申辦2022年冬奧會”。就在提交申請的十幾天前,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國家戰略。
8年來,北京冬奧會的申辦、籌辦與舉辦,牽引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走向深入,在交通、環境、產業、公共服務等領域結出累累碩果。冬奧落幕,“一起向未來”的夢想還將延續,純潔的冰雪之光,將見證這21萬平方公里土地煥發出更迷人的協同之美。
京張攜手
同心綻放一朵雪花
113年前通車的京張鐵路老鐵軌上,奧運之火搭乘改裝后的高鐵列車駛過。北京冬奧會開幕前一天,熊熊火焰照亮了屬于北京與張家口的一段往事。
居庸關古商道上駝鈴陣陣,往來京張的駝隊絡繹不絕。商貿和軍事的戰略考量,讓一百多年前的中國人不顧八達嶺的重重天險,決意在此修建屬于自己的鐵路。1909年,京張鐵路通車,古道駝鈴變成火車轟鳴。
蒸汽火車上,“走東口”的商客們難以想象,腳下這條古道有一天竟蛻變成見證冰雪奇跡的奧運之路。
2013年,地緣相近的北京市與河北省張家口市正式向中國奧委會提出申辦2022年冬奧會的申請。這個消息讓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充滿期待——“我們非常高興,因為它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當北緯41度的世界黃金滑雪帶遇上起伏波動的燕山余脈,成就了張家口豐富的冰雪資源。在此舉辦雪上項目賽事,恰恰能與北京優勢互補。但相較于同一城市主辦大賽,設施建設、賽事組織、人員調度、后勤保障等諸多方面都考驗著兩個城市的配合度。
京張兩地賽區相隔約200公里,交通問題就是第一大難關,2014年時最快的火車也要跑三個多小時。提速建高鐵,成為冬奧籌辦的關鍵性工程。
“工期非常緊張!需要挑戰在高寒、大風沙地區建設運營時速350公里高鐵的世界性難題。”從北京段的康莊特大橋到張家口段的東花園隧道,中鐵十八局項目部常務副經理張洪志所負責的標段恰好地跨京張,親身經歷了兩地如何攜手攻關。
2016年全線開工,2019年全線通車,穿山越嶺的京張高鐵短短三年多就建成運營,開通了世界上首個直通奧運賽場的高鐵站,運動員們1小時內就能從北京直達張家口賽區。
直連延慶與崇禮的延崇高速公路,為京張兩地打通了汽車出行的便捷通道。這條高速公路第一座景觀大橋杏林堡大橋別出心裁,兩座橋塔顏色紅白相間。“大橋拱塔的紅色代表北京,白色代表塞北,寓意京冀兩地攜手,冬奧情緣一線牽。”落成時,河北高速延崇籌建處辦公室副主任祝培文的一番話道出建設者的期待。
2021年2月11日,除夕,崇禮夜晚的氣溫降至零下10攝氏度以下,云頂滑雪公園寒風刺骨。受疫情影響,剛剛組建的云頂場館保障團隊放棄回家過年。保障團隊有人從北京抽調來,有人是張家口本地選派,此前都未曾謀面。
“都在一起過年了,就算親人了!”云頂團隊人事經理侯瀟然曾擔心,不同背景、經歷的人聚在一起工作可能需要較長時間的磨合。但這個除夕,大家包餃子、唱歌跳舞、看晚會,敞開心扉,親密相融。
“我們雖然在張家口,但跟北京配合得很好。”一個防疫信息協調群,把張家口城市運行指揮部醫療防疫組的張秀清和北京疫情防控工作人員連在一起。賽前雙方敲定統一的防疫措施、流線設計、協調政策,賽時有突發情況第一時間推送信息,確保疫情防控萬無一失。
谷愛凌在北京賽區首秀、再轉戰張家口賽區,蘇翊鳴先在崇禮云頂滑雪公園摘銀、又到首鋼滑雪大跳臺奪金——為了運動員能在相隔約200公里的不同賽區間完美轉換,滑雪板等裝備必須精準送達,兩地的“物流小哥”為此演練了無數次。冬奧期間,云頂場館的物流經理常志強與北京方面協調配合,成功接收、送走1730件滑雪裝備,沒有一件損壞,沒有一件出錯。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從場館建設到運營保障,從物流配送到醫療防疫,從新聞官到志愿者,京張團隊的成員們高效協作,親密無間。肩負共同的使命,大家都在為一朵“雪花”的綻放而努力。
冰雪為媒
冬奧牽引協同發展
山連山、連綿不斷,溝套溝、難以計數。曾幾何時,京西北銀裝素裹的山巒擋住了塞北人的富裕之路。
2015年7月31日,吉隆坡。決定2022年冬奧會主辦城市前的記者會上,有媒體把略顯尖銳的問題拋給了北京申冬奧代表團:“張家口和北京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差距是比較大的,如果申辦成功了,將在哪些方面展開合作?”
外界的擔心不無道理。崇禮當年還頂著“貧困縣”的帽子,產業經濟、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皆是短板。另一邊,北京飽受“大城市病”困擾,亟待疏解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諸多癥狀,在京張兩地盡顯。
京津冀大地會銘記2014年2月26日。這一天,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為國家戰略。
“辦好2022年北京冬奧會,是我們對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的莊嚴承諾,也是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要把籌辦冬奧會、冬殘奧會作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發揮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牽引作用,努力在交通、環境、產業、公共服務等領域取得更多成果”……幾年來,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考察冬奧會籌辦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領航定向、擘畫藍圖。
自籌辦伊始,北京冬奧組委就與主辦城市一起,研究制定與區域長期發展目標相一致的遺產計劃,交通、生態環境、醫療、產業等領域的深度合作,既有力保障了北京冬奧會籌辦,又為京津冀區域全面協同發展發揮重要的牽引作用。
2月7日,北京冬奧會首例醫療航空救援上演了讓人驚嘆的速度,從傷情報告到雪場轉移,再到崇禮院區創傷中心急診搶救室接受救治,整個過程不到20分鐘。殊不知,救治這位運動員的崇禮醫院曾只是一家縣城醫院。
2018年,在運動醫學享有盛譽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正式接手崇禮醫院。“剛開始接手的時候,崇禮醫院是一家二級醫院,根本滿足不了冬奧會的要求。張家口賽區承擔了整個冬奧會109塊金牌中的51塊,也就意味著我們要承擔46%的醫療保障工作量。”艱巨的任務一度讓北醫三院崇禮院區院長敖英芳發愁。
冰雪為媒,協同發展。北醫三院選派多名專家進駐崇禮院區長期坐診、帶教、開展各類手術,更建立了一體化急救指揮救治系統。三年的工夫,崇禮醫院升為三級醫院,更成為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輻射更廣闊的區域。
賽區外,張家口市第一醫院與北京天壇醫院共建腦科中心、與北京朝陽醫院共建呼吸疾病診療中心、與北京安貞醫院共建心臟中心,張家口市傳染病醫院與北京地壇醫院共建肝病中心……
“張家口是河北省最早與北京簽署醫療衛生協同發展框架協議的地區,老百姓成了直接受益人。”張家口市發改委協同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與合作前同期相比,門急診人次平均增長56.3%,出院人次平均增加78.4%,手術例次平均增加71%,三、四級手術平均增加58%。
一隅觀全局。8年來,一次次攜手合作,既利冬奧,又計長遠。
2月4日至17日,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24微克/立方米,京津冀三地PM2.5濃度同比下降40%以上。“北京藍”不僅是冬奧的靚麗底色,也成為京津冀居民都熟悉的生活底色——去年京津冀區域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6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減少88%。
生態環境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備受關注的大氣污染治理,三地責任共擔、信息共享、協商統籌、聯防聯控,在燃煤治理、工業減排、機動車油品升級、散亂污企業關停、執法聯動等領域積累實招。
作為北京的上風上水地區,張家口時刻守護北京的碧水藍天:遏制壩上地區生態退化,2020年地下水位較2017年回升1.09米;退出礦山454處,未達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的大中型礦山已全部停產;全部完成張承壩上地區植樹造林方案任務,阻擋北路和西北路沙塵南下,涵養京津水源……
正月十三,瑞雪降臨三大賽區。崇禮石窯子鄉扯旗溝村,莊稼漢王玉斌心花怒放:“雪來了,土壤就肥了,金蓮花就好了!”近幾年,承擔冬奧場館建設運營任務的北京國資公司與張家口崇禮區選擇在產業扶貧上合作,一筆“國資奧運發展專項基金”支持崇禮打造金蓮花生產合作社,這直接讓王玉斌每年增收一萬多塊錢。
2019年5月,在脫貧攻堅和冬奧籌辦的雙重背景下,崇禮退出貧困縣行列,成為奧運消除貧困的經典案例。
京津冀也因冬奧結下“氫”緣。800多輛氫燃料車在三大賽區示范運營,成為三地協同發展氫能產業的里程碑。北京打造氫能科技創新引領區、天津打造氫能示范服務先行區、河北打造氫能產業供給核心區,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因冬奧契機而更加清晰。
駐扎張北多年的京能集團張家口風電項目指揮長李勝利,緊盯著每一次冬奧場館點亮的瞬間:“我們發出來的電,助力本屆冬奧會實現‘碳中和’,我們深感榮耀。”張北的風點亮北京的燈——充滿詩意的合作已持續多年,張家口的清潔能源大規模輸送北京,也將為京津冀清潔供熱埋下伏筆。
相知相融
京津冀一起向未來
海拔1500米,崇禮太子城。
隨著冬奧場館的建設,隱匿在歷史塵埃中的金代夏季行宮在太子城被發現。800多年前,行宮四面環山,三水交匯,河流最終奔向金中都。
“太子城遺址在公元1202年便是金朝行宮,北京是金中都,當時二者便是一體的;冬奧會舉辦時間是2022年,跨越820年,北京與崇禮的緊密聯系得到了延續。”在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黃信看來,這是一次神奇的巧合。
山同脈、水同源、人相親、地相連,賡續歷史也開創未來。
后冬奧時代,如何統籌奧運場館賽后利用和體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推動奧運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是所有主辦城市都面臨的重要課題。
“北京方案”為世人所期待。2021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匯報會時提出,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
雖然只有2.48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但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上密集分布著25個奧運場館、21個大眾滑雪場、6項世界文化遺產、136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56個高等級旅游景區……
冬奧落幕,新的答卷已開始書寫。
崇禮太舞滑雪場。“后冬奧時代,滑雪游客的數量有望井噴式增長。”來崇禮多年,太舞滑雪小鎮常務副總裁李永太有了新發現:自帶滑雪板的游客越來越多,滑雪運動越來越成熟;客源結構從年輕發燒友為主,變成了全年齡段滑雪度假。
海陀山下。延慶賽區所在的張山營鎮,一批“冬奧人家”民宿開張。“冬奧會自帶流量,延慶的知名度一下子提高了!”春節期間,民宿老板張海超的20處“冬奧人家”接待了1500多位游客。開春了,他計劃著今年借著冬奧東風打造咖啡廳、餐廳配套設施,為未來大批游客參觀、滑雪做準備。
中關村延慶園。必勝體育CEO高峰正忙著自主研發冬季兩項運動中所使用的電子標靶,結合AI、光學識別、5G等技術對現有技術裝備提升,未來將占領更多的國際市場。在這家公司周圍,有280多家體育科技企業落地,形成了難得的產業生態圈。
張家口冰雪運動裝備產業園。天冰冰雪設備公司職員師鵬飛難掩興奮:“我們生產的造雪機、澆冰磨冰車在這次冬奧會上露臉了!”2015年,冬奧申辦成功后,這家意大利冰雪設備制造商就來到中國尋找機會。三年前,公司正式落戶張家口,產能不斷釋放。
太子城冰雪小鎮。一條有軌電車線將太子城遺址、高鐵站、頒獎廣場等新地標相連。冬奧結束,這里依舊忙碌。“為了兼顧后奧運時代的可持續運營,小鎮從規劃設計到運營思路對標國際冬奧小鎮和世界級會議會展平臺。”投資建設冰雪小鎮的中赫集團相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洲際酒店集團、北辰會展集團、中演院線都已簽約。
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正在成為兩地的“金名片”。
行而不輟,未來可期。趕在冬奧開幕前夕,《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規劃》出爐,從國家層面繪制頂層規劃,為每一寸土地設計未來。根據規劃,奧運遺產、延慶、張家口三個“發展核”將引領布局,“雙奧之城”展示區、城市活力時尚區、體育科技創新區、生態休閑發展區、長城文化體驗區、草原生態運動區“六區”將各具特色。
16天的光榮與夢想,讓世界感知京津冀大地的變遷。“一起向未來”的期盼中,冬奧情緣不斷,三地協同發展的新紀元已然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