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wǎng)·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澤凱 見習記者 劉淼
北京冬奧會上,奧運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受到網(wǎng)民關注和喜愛。雄安新區(qū)容城縣面塑非遺傳承人侯京政,利用面塑工藝制作了一個個生動可愛的冬奧會吉祥物。今天,記者就來到侯京政家中,一探究竟。
雄安新區(qū)容城縣面塑非遺傳承人侯京政制作完成的面塑“冰墩墩”“雪容融”。長城網(wǎng)·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澤凱 攝
進入家門,迎面便是各式各樣的面塑作品。既有傳統(tǒng)的“福祿壽”,也有時下的“抗疫先鋒”。看著可愛的面塑人物,記者決定體驗制作一個“冰墩墩”。侯京政一邊介紹著制作工藝,一邊準備制作面塑的材料。“我們先給面做一個拉伸,這樣方便成型。”侯京政將手中成型的面坯拿給記者。
說起面塑,不得不提到花餑餑,侯京政最開始與花餑餑結緣,就是因為小時候跟著家里老人學做花餑餑,小小的面團變換著各種樣式,讓年幼的侯京政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他的眼里,花餑餑不僅僅是一種食物,更多是傳承,里面包含著團聚的味道。而面塑工藝最早是作為花餑餑的點綴物,因色彩艷麗、形狀小巧,格外吸引人注意。
長大后的侯京政并沒有第一時間從事面塑工作,而是像每個年輕人一樣,決定走出家鄉(xiāng)去闖一闖。“在做面塑之前,我在膠東半島做銷售,發(fā)現(xiàn)那里的人們很喜歡面塑,也有很多人從事這個行業(yè)。當時我就琢磨,這不就是我小時候家里做的花餑餑上的點綴物嘛,或許我也可以回到容城,自己嘗試推廣一下,畢竟我的家鄉(xiāng)也需要有人去傳承和發(fā)揚面塑藝術。”侯京政拉著妻子于紅杰的手說,“我愛人是山東人,2017年雄安新區(qū)設立,我覺得對我們這些手藝人來說是個機會。我愛人也放棄了原來的工作,跟我一起回到雄安,一直打拼到現(xiàn)在。”
侯京政妻子于紅杰正在制作面塑“冰墩墩”。長城網(wǎng)·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澤凱 攝
于紅杰告訴記者,“最開始創(chuàng)業(yè)很難,最難適應的就是氣候。這邊天氣很不適合面塑的存放,面胚常常因為濕度不夠而干裂,為此我們做過很多次改良。”于紅杰指著操作臺上的面塑作品說,“這些都加入了甘油,保持水分,增加面的柔韌度,為創(chuàng)作冬奧系列作品,我們還添加了丙烯來豐富作品的顏色。”
經(jīng)過于紅杰的介紹,記者注意到操作臺上除了“冰墩墩”和“雪容融”,還有幾個正在做冰雪運動的“冰雪健兒”。“這幾個是我自己創(chuàng)作的具有咱們雄安元素的冬奧運動員面塑人。我們平常制作的面塑體現(xiàn)的是靜態(tài),為更好地展現(xiàn)運動健兒的靈動感,我研究了大量冰雪運動的視頻、圖片,經(jīng)過反復推敲、修改才有了你今天看到的這些。你看,這個運動員的頭巾加入了白洋淀荷花元素,衣服融入了容和塔元素。”侯京政耐心地給記者介紹。
雄安新區(qū)容城縣面塑非遺傳承人侯京政教記者制作面塑“冰墩墩”。長城網(wǎng)·冀云客戶端記者 李澤凱 攝
在與記者交談過程中,侯京政手上的“冰墩墩”已經(jīng)有了雛形,“我們想通過展現(xiàn)這樣的非遺文化,助力北京冬奧會,為奧運健兒加油助威。”談及未來期盼,侯京政說,“我們馬上要搬去容東片區(qū)了,打算在那里成立一個小的工作室,可以讓周圍的大人、小孩都來參與到面塑這個非遺文化中來,讓更多的人了解面塑、喜歡面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