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農歷臘月二十七。柏坡嶺上,張燈結彩迎新春。
走進村民閆上青家的小院,一段耳熟能詳的民謠從門縫里飄出。
“最后的一碗米用來做軍糧,最后的一尺布用來做軍裝……”正在哼唱《西柏坡擁軍小唱》的是老黨員閆上青,“咱西柏坡人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65歲的閆上青目睹了西柏坡的發展巨變。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修建崗南水庫,包括西柏坡村在內的10萬老區人搬到了山坡上的旱地。
那些年,日子過得苦,閆上青背井離鄉跑到石家莊開大貨車養家糊口。
1991年,回村擔任村委會主任的閆上青,一門心思琢磨著讓鄉親們腰包都鼓起來,他響應國家號召,辦過焦化廠,還組建過西柏坡貨運車隊。
但是在閆上青看來,西柏坡更好的發展始于2013年夏天。
當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柏坡,同縣鄉村干部、老黨員和群眾代表座談。
“總書記關心咱老區人的生活,惦記著西柏坡旅游業的發展,還叮囑黨員干部要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考好,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努力交出優異的答卷!”作為西柏坡村的黨員代表,閆上青參加了那次座談會。
牢記總書記的囑托,西柏坡人鉚足勁謀發展。
近年來,西柏坡的紅色旅游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建起了3000平方米的游客中心、7000平方米的紅旅小鎮。產業發展后勁足,鄉親們的腰包越來越鼓。“現在全村九成以上的家庭從事與旅游服務相關的工作,村民人均年收入從1991年的250元增長到現在的12000元啦!”閆上青笑著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這兩年,閆上青把經營旅游紀念品的生意交給了兒子,自己則在一墻之隔的民俗村里找到了新工作。
除了在民俗村大舞臺演唱西柏坡民謠,他還當起“編外”講解員,給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講述70多年來一代代西柏坡人接力“趕考”的故事。
“過上好日子,更要講好老故事。我們要以身示范講好西柏坡故事,守住咱西柏坡的根!”
走進民俗村,閆上青揮舞著掃帚掃起積雪,準備迎接新春的第一波游客。(河北日報記者 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