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訊 日前,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實施意見全文如下。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精神,進一步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加快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統籌推進、協同發力,政府主導、各方參與,權責清晰、約束有力”工作原則,優化生態保護補償政策,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創新生態保護補償方式,加快健全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分類補償與綜合補償統籌兼顧、縱向補償與橫向補償協調推進、強化激勵與硬化約束協同發力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維護生態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到2025年,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基本完備,以水流、森林、草原、濕地、耕地等生態環境要素為實施對象,以生態保護成本為主要依據的分類補償制度日益健全;以提升公共服務保障能力為基本取向,縱向補償和橫向補償協調推進的綜合補償制度不斷完善;以受益者付費原則為基礎,政府主導、各方參與的市場化、多元化補償格局初步形成,全社會參與生態保護的積極性顯著增強,生態保護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動局面基本形成。到2035年,適應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基本定型。
二、完善分類補償制度,推動重要生態環境要素保護
(一)健全水流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持續推進白洋淀、衡水湖等重點水域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改善和優化水域生態環境。針對河流源頭區和重要飲用水水源地開展水流生態保護補償,實施燕山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永定河上游和太行山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水流生態保護補償,加大對重要河湖的水流生態保護補償力度,改善和修復重要河湖生態系統。因地制宜實施入海河流河口生態修復恢復。按照國家部署,做好蓄滯洪區水流生態保護補償工作,研究建立近海生態保護補償制度。
(二)完善森林效益補償制度。健全公益林補償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結合實際探索對生態公益林實施差異化補償。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按照國家政策要求全面停止國有天然林商業性采伐,繼續落實集體和個人所有的天然商品林協議停伐,用好國家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補助資金,加強天然林資源保護管理。
?。ㄈ┩七M實施草原生態補償。全面落實草原生態保護補獎等政策,將全省納入生態保護紅線的草原依法列入禁牧范圍,根據實際落實好草原禁牧、休牧制度,促進草原生態養護和恢復。鼓勵有條件的市縣通過植被保護修復開展沙化土地治理。
?。ㄋ模┙∪珴竦厣鷳B保護補償制度??茖W利用國家相關政策資金,完善濕地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推動實現國家重要濕地(含國際重要濕地)生態保護補償全覆蓋,探索推進省級重要濕地生態補償試點工作,加強白洋淀、衡水湖等重要濕地生態保護與修復。
?。ㄎ澹┘訌姼厣鷳B保護補償。完善以綠色生態和可持續為導向的農業生態治理補貼制度,優化耕地保護補償機制,因地制宜推廣保護性耕作,健全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在地下水超采區繼續開展季節性休耕,深化化肥減量增效示范縣建設。
三、優化縱向補償制度,加大生態安全重點保護力度
?。┘哟罂v向補償投入力度。用好中央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積極爭取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加大對生態功能重要地區的支持力度。按照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組織做好相關項目謀劃、申報等工作,支持重點生態功能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堅持生態保護補償力度與財政能力相匹配、與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相銜接,逐步加大省級生態保護補償調節資金投入力度,將生態功能重要地區納入省級對下生態保護補償轉移支付范圍。保持對原深度貧困地區支持力度不減。
?。ㄆ撸┩晟剖∫韵驴v向補償機制。按照國家部署,推進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實施差異化補償。對生態功能重要性突出地區,在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測算中通過提高轉移支付系數、加計生態環保支出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在整合優化自然保護地的基礎上,建立健全自然保護地體系生態保護補償制度。
?。ò耍娀v向補償激勵約束。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引導性政策,完善轉移支付激勵約束機制,調動市縣生態保護積極性。按照國家部署,引入生態保護紅線作為相關轉移支付的分配因素,加大對生態保護紅線覆蓋比例較高地區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補償資金與破壞生態環境相關產業逆向關聯機制,對生態功能重要地區發展破壞生態環境相關產業的,適當減少補償資金規模。按照國家部署,通過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對吸納生態移民較多地區給予補償,引導資源環境承載壓力較大的生態功能重要地區人口逐步有序向外轉移。
四、健全橫向補償制度,促進生態受益地區與保護地區利益共享
(九)完善跨省橫向補償機制。用好中央跨省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政策,鞏固落實京冀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津冀引灤入津上下游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積極推動官廳水庫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護橫向補償機制建設,完善京津冀流域生態保護橫向補償機制,深入開展跨區域聯防聯治。
?。ㄊ┓e極探索橫向補償方式。支持張承地區與京津探索水流、森林、草原等生態環境要素橫向生態保護補償,鼓勵市縣創新資金補償之外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通過對口協作、產業轉移、人才培訓、共建園區、購買生態產品和服務等方式,促進受益地區與生態保護地區良性互動。
五、加快推進市場化多元化補償,激發全社會參與生態保護積極性
(十一)健全市場化生態補償方式。建立健全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用能權初始分配制度,逐步開展市場化環境權交易。探索地區間依據區域取用水總量和權益,通過水權交易解決新增用水需求。明確取用水戶水資源使用權,鼓勵取水權人在節約使用水資源基礎上有償轉讓取水權。持續推進全省排污權交易工作,擴展排污權交易行業,拓展污染物交易種類,完善交易價格體系,推動組建排污權交易二級市場,探索建立排污權儲備,優先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科技示范項目。建立全省碳排放報告與核查制度,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完善碳排放配額核算報告、配額分配等配套措施,落實好以國家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為基礎的碳排放權抵消機制。完善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推行跨市域用能權交易。
(十二)探索多樣化生態補償方式。按照國家規定,建立健全自然保護地控制區經營性項目特許經營管理制度,鼓勵原住居民參與特許經營活動,探索建立自然資源所有者參與特許經營收益分配機制。積極爭取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項目試點。鼓勵各地將環境污染防治、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等工程與生態產業發展有機融合,完善居民參與方式,建立持續性惠益分享機制。加快發展生態農業和循環農業,加強生態環保教育培訓,擴大綠色產品生產,提升生態保護能力和水平。
?。ㄊ┩晟瀑Y源占用補償方式。建立占用補償、損害賠償與保護補償協同推進的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建立健全依法建設占用各類自然生態空間的占用補償制度。完善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準確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對履行自然資源資產保護義務的權利主體給予合理補償。按照國家部署,探索建立危險廢物跨區域轉移處置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制定完善野生動物致害補償辦法,依法依規開展野生動物致害補償。
六、強化財稅金融政策支持,發揮政策調節功能作用
?。ㄊ模┲鸩教剿鹘y籌保護模式。推動生態保護地區所在地政府在保障對生態環境要素相關權利人分類補償政策落實到位的前提下,結合生態空間中并存的多元生態環境要素,系統謀劃、因地制宜,完善生態治理規劃目標、推進路徑及階段重點,依法依規、穩步推進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統籌使用,一體化推進生態保護補償工作,提高生態保護整體效益。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促進政策協同,避免重復補償。
?。ㄊ澹┩晟坡鋵嵷敹愔С终摺3掷m深化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工作,全面落實資源稅、環境保護稅等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稅費以及土地、礦產、海洋等自然資源資產收益管理相關規定,嚴格執行節能環保、新能源、生態建設等相關領域的稅收優惠政策,發揮稅收政策的調控引導作用。實施政府綠色采購政策,嚴格落實節能產品、環境標志產品品目清單制度,探索建立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政府采購標準,建立健全綠色采購引導機制,加大綠色產品采購力度,支持綠色技術創新、綠色建筑發展,促進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
(十六)積極推進金融政策創新。按照國家部署,積極用好基于資源環境權益的融資工具,推廣生態產業鏈金融模式,拓展市場化融資渠道。積極爭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試點,推動生態保護補償融資機制與模式創新。支持引導金融資本、擔保資源優先向綠色領域配置,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提供綠色信貸服務,鼓勵符合條件的非金融企業和機構發行綠色融資債券,鼓勵金融機構依法依規開展綠色信貸資產流轉和證券化工作,支持綠色企業上市和再融資,鼓勵保險機構創新發展綠色保險產品和服務。
七、完善相關領域配套措施,增強改革協同
?。ㄊ撸┩七M法治建設。全面貫徹環境保護法以及水、森林、草原、海洋、漁業等方面法律法規,嚴格落實國家各項制度規定,推動生態保護補償依法合規開展。根據國家立法進程,結合我省實際,適時研究出臺生態保護補償相關法規規章或規范性文件,為深化生態保護補償改革提供堅實制度保障。扎實推進各項法律法規落地實施,加強執法檢查,強化法治宣傳,營造依法履行生態保護義務的法治氛圍。
?。ㄊ耍┙∪涮字贫?。加快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探索基于排污許可制的排污權確權,將確權結果作為排污單位污染物減排、排污權交易依據,以及新建、改建項目新增排污權的替代指標來源。貫徹執行國家統一的綠色產品評價標準、綠色產品認證及標識體系,健全地理標志保護制度,完善綠色電力生產、消費證書制度。大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逐步構建多層次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監管制度體系,推動生物多樣性指標納入生態質量監測、評價與考核體系。
?。ㄊ牛┩晟票O測體系。深入推進全省重點區域、重要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評估,先行開展以生態產品實物量為重點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探索不同類型生態產品經濟價值核算制度,編制試行全省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規范。按國家要求,積極推進自然資源分等定級和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推進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與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互聯互通,開展生態保護紅線本底調查和人類活動遙感監測,統籌推進全省生態狀況、生態保護紅線等監測評估。建立生態保護補償統計指標體系,健全生態保護補償信息發布制度,推進生態保護補償科學化、規范化、透明化。
八、壓實工作責任,推動改革任務落地見效
?。ǘ娀熑温鋵?。各級黨委、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強化主體責任意識,嚴格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壓緊壓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要牽頭建立生態保護補償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協調相關職能部門一體推進改革任務落實,生態保護地區要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生態受益地區要認真履行補償責任,合力推進改革任務落地見效。
(二十一)強化評價考核。在健全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對生態保護補償責任落實情況、生態保護工作成效進行綜合評價,建立健全評價結果與轉移支付資金分配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加大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結果公開力度。按照國家部署,逐步探索對預算相關支出開展生態環保方面的評估。強化生態保護補償資金預算績效管理,促進績效與責任深度融合。將生態環境和基本公共服務改善情況等納入政績考核體系,將生態保護補償責任落實情況、生態保護工作成效作為開展有關創建評比的重要內容,積極探索建立綠色考核評價機制。
(二十二)強化監督問責。省有關職能部門要做好制度銜接和政策解讀,加強業務指導,動態跟蹤工作進展,開展生態保護補償實施效果評估。對生態保護補償工作開展不力、存在突出問題的地區和部門,納入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范圍。加強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對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依規依紀依法嚴肅追責問責,確保改革工作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