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作 站點到村 物暢其流——河北省努力打通快遞進村“最后一公里”
加快發展農村寄遞物流體系,進一步便利農產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進村,是滿足農村群眾生產生活需要、釋放農村消費潛力、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近年來,我省持續推進快遞進村工程,嘗試和探索“郵快合作”“快快合作”“郵交合作”等模式,打通快遞進村“最后一公里”,讓快遞真正下得了鄉、進得了村、入得了戶,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毛細血管”進一步暢通。
快快合作
抱團發展,共配進村
每天早晨7時許,內丘縣快遞共配中心的員工們已開始忙著分揀快件。兩個多小時后,這些被分揀好的快件就會由13輛快遞車分別運往各個村級代收點。
“目前,縣共配中心平均一天處理快遞20000單,最遠能送到離縣城60多公里的村級代收點。”內丘縣快遞共配中心負責人韓晉說。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農村地區的消費潛力不斷釋放。但由于農村有些地方住戶少、業務量較少,單個快遞品牌業務量更小,延伸服務要有車、有人,運營成本比較高,導致單個快遞企業在行政村一級設點動力不足,快遞進村難成為農村物流體系建設中的一個制約短板。
破解快遞進村難,變“單打獨斗”為“抱團發展”。2021年,邢臺市郵政管理局積極推動“快遞進村”被列入邢臺市20項重點民生實事。邢臺市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快推動“快遞進村”工程的通知》,要求各縣(市、區)成立快遞進村工作專班,明確牽頭部門,督促各品牌快遞企業通過“快快合作”等多種形式推動“快遞進村”。內丘縣結合實際,推動當地韻達、申通、圓通、百世、極兔等快遞公司建立快遞共配項目,共建1個縣級共配中心,并在鄉鎮和行政村設立網點(鄉鎮網點和行政村網點同等對待),快件從縣里集中分揀后按設定線路直接配送至鄉鎮網點和行政村網點。
變“單打獨斗”為“抱團發展”后,快遞企業進村的成本降了下來。韓晉介紹,合作之前,不管有多少快遞,一個公司的快遞進村時都需要一輛車。現在,多個公司的快遞可以共用一輛車,運輸成本大大下降。
2021年12月3日11時,在內丘縣西張村公共服務站,前來取快遞的村民絡繹不絕。“現在正是孩子們放學的時間,村民們接孩子的同時順便取一下快遞。”該快遞站點的老板馬小輝一邊忙著給老鄉們取快遞,一邊向記者介紹。
馬小輝今年34歲,由于需要照顧孩子,她不能像其他年輕人一樣外出打工,2020年她開始通過做社區團購賺錢。由于快遞不能直達村里,最近的快遞站點離村也有三四公里,導致村里團購的人并不是很多。2021年3月1日,馬小輝在社區團購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快遞代收業務,內丘縣快遞共配中心每天都會把快件送到站點。村民們取快遞方便了,團購的熱情也提高了,每天快遞量能達到二三百件,現在她每個月能收入兩三千元。
韓晉說,以前由于單個公司的快遞業務量少,村民們不愿意代收快遞。現在,幾個公司聯合設點,提高了村民代收快遞的積極性??爝f共配中心項目運行不到一年,已建成57家村級代收點。
郵快合作
最大程度發揮郵政網絡價值
2021年11月20日17時,棗強縣崔莊村的張女士來到村里的郵政驛站,一次性取走5件快遞包裹。她說,村里有了郵政驛站后,取快遞再也不用出村了。
崔莊村距離棗強縣城約20公里,村民們進一次縣城坐車得半個多小時。當地村民們的快遞一般是先從縣城拉到鎮上的各個快遞網點,他們再騎20分鐘的自行車到鎮上各個快遞網點取回來,很不方便。
2021年5月,棗強縣政府籌集40萬元,租賃場地、投入設備,建成郵快合作共配中心。共配中心管理以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河北省棗強縣分公司為主導,韻達、申通等6家主要快遞企業全部入駐。各家快遞企業同場地處理作業,中國郵政棗強縣分公司承擔從縣共配中心到村級郵政驛站的配送,每日確保1個投遞頻次,輻射周邊11個鄉鎮、551個村。棗強縣也成為全省第一個實現郵快共配、快遞進村的縣。
與快快合作不同,這一模式以郵政公司的普遍服務網絡為基礎,利用郵政公司現有農村服務平臺和各村郵政服務站點,既最大程度發揮了郵政網絡價值,又利于快遞企業補齊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短板,使農村也能享受到與城市同樣的寄遞服務。
前期,因信息系統不互通,郵政投遞員一天最多需要登錄7個系統APP,才可完成快件投遞和信息回傳。為提升郵件處理效率,省快遞協會組織中國郵政河北省分公司和6家民營快遞公司的省級業務技術人員,到棗強現場辦公,集中解決了信息系統對接問題。郵政投遞員可以全部使用郵政生產系統PDA,接收和投遞“四通一達”和極兔6家快遞企業。
棗強縣郵快合作共配中心,5條伸縮機、100余米皮帶機、監控、分揀格口等設備配備齊全,這里每天可接收處理快件5萬余件,實現當天到件當天分揀處理。
自郵快合作以來,棗強縣快遞進村業務量穩步提升。2021年5至11月,棗強縣快遞進村的快件量達148萬件。
郵交合作
山貨賣到城里去
2021年12月6日11時許,一輛公交客車到達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山灣子村郵政支局。支局負責人巴艷輝接收完客車代運的郵件后,將一批裝有當地農產品的快遞放到客車上。這批快遞搭載客車到達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郵政網點后,當天就被寄往全國各地。
“郵交合作,村里的山貨搭上了公交客車,快遞時效提高了,山貨銷路也更好了,幾乎每天都有村民往外郵寄農產品。”巴艷輝說。
山灣子村位于圍場最北部,距離縣城六七十公里,地理位置偏僻,山高路窄、急轉彎較多,特別是在冬季雪后,車只能靠撒沙土和融雪劑才能通行。2009年,為降低運輸成本,郵政公司與圍場客運公司山灣子線客運班車合作,開通了縣城至山灣子村的公交代運郵路,公交客車每天為棋盤山支局、新撥支局、山灣子支局三個網點運輸郵件。
山灣子村村民張金友,每天上午都會將粉條拉到山灣子支局,由支局營業員打包稱重后,運往全國各地。“粉條加工是我們這里的一項主要產業,過去想往外面賣,但是快遞不方便運不出去。現在好了,公交客車每天一趟,客戶在網上下單后當天就能運走。”張金友說。
借助電商,張金友的粉條銷路逐步擴大,他還和郵政公司簽訂了代銷協議,每天寄出的快遞達三四十件。
郵交合作,為更多的村民帶來了便利,也激發了他們網購熱情。巴艷輝介紹,郵交合作的最初幾年,一個支局最多也到不了四五十捆(袋)郵件,主要拉運報刊和信件。隨著電商發展,村民的網購量大大增加,現在平均一個支局的快遞包裹量就達到了300捆(袋)。
目前,圍場已開通縣城至朝陽灣鄉金礦村和山灣子鄉山灣子村兩條交郵合作線路,日均運量1200余件,峰值時達1600余件。
為進一步深化郵交合作,2021年5月,圍場郵政分公司聯合縣交通運輸局下發了《關于深入推進農村物流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雙方成立了交郵合作工作小組,共同推進貨客郵融合站點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河北日報記者 方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