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綠水青山,繪就生態畫卷。
森林覆蓋率35.1%,空氣質量綜合指數4.62,PM2.5濃度為41微克/立方米,優良天為173天,各項關鍵指標均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
近年來,邯鄲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戰略性任務,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推動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退后十”,加強礦山整治、荒山綠化,強力推進滏陽河全域生態修復……向“綠”而行的邯鄲,繪就了古城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畫卷,也給百姓帶來了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
礦山新顏 生活新篇
第一站:武安九龍山礦山生態修復公園
金秋十月,武安九龍山公園內落英繽紛、滿目蒼翠,雨后的秋風送來泥土芬芳,遠處山水交融、碧綠萬頃,如此美景不僅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當地群眾勠力同心、奮楫篤行的成果。
九龍山礦山生態修復公園。
2017年以來,為了推進生態環境治理,武安將礦山生態修復和文化旅游相結合,啟動實施了九龍山生態修復工程,在關停“散亂污”企業、拆除違章建筑、整治渣山、填充廢棄井筒的基礎上進行了精細規劃,充分利用原有山形地貌,治理煤矸石渣山、建設三湖六潭六溪、綠化荒山荒地近2萬畝,打造多個精品節點,完善配套設施、修復生態。建設階段最高峰的時候,共有3000多名施工人員同時作業,形成了“3000人決戰九龍山,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態勢,將昔日滿目瘡痍的廢棄礦山打造成集文化、體育、農業、生態、休閑五位一體的“生態休閑體驗區”,整體綠化覆蓋率達到100%,常綠比達到70%,極大地改善了生態環境和周邊百姓的生活環境,如今的九龍山公園已經蝶變成了邯鄲市的生態屏障和城市后花園。
九龍山礦山生態修復公園。
“之前我們出門,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自從九龍山開始整治,把礦渣、垃圾都拉出去了,又修建水系、造林綠化,環境也慢慢好起來了。之前我們村好多搬出去的人現在到周末也都愿意回來住兩天。在這種環境里生活,心里美著呢!”武安市康二城鎮興盛莊村的支部書記張根立高興地介紹。
興盛莊村是九龍山區域內唯一的村子,常住人口200余人。隨著九龍山環境的改造和修復,生活在這里的村民,親眼看到九龍山和自己居住的村子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九龍山礦山生態修復公園。
“我們的規劃是把九龍山打造成一個康養、休閑的區域,這也是我們九龍山遠期發展的一個目標和定位。”九龍山公園的負責人李強告訴記者。
現在的九龍山,山綠了、水清了,以前的荒山渣山變成了綠水青山。從曾經的黑色廢棄地到如今山披綠、林成海、路成廊的綠美景觀。隨著九龍山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的明顯改善,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得到了大幅提升,很多村民在景區找到了工作,村子也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千年響堂 又見青山
第二站:峰峰南響堂森林公園
巍巍太行八百里,悠悠響堂上千年。南響堂山屬太行山余脈,坐落于資源型老工礦區——邯鄲市峰峰礦區的主城區,規劃總面積6000畝,是南響堂寺周邊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項目。過去因為采礦業、水泥業發達,山體植被損毀。從2017年開始,峰峰礦區拉開了礦山生態環境修復的序幕,用時三年把這片廢棄礦山改造成城市森林公園,被譽為“東太行的綠色明珠”“華北罕見的城市山體公園”。
南響堂森林公園。
“我是附近東紙坊村的村民,以前的南響堂山可沒這番景致,幾年前,這里還遍布采石廠和水泥廠,道路坑坑洼洼,渣石亂堆、粉塵漫天。屋里屋外的連個衣服都不敢晾,晾了衣服不一會就又落滿灰塵。”說起南響堂翻天覆地的變化感受最深的還是周邊的居民。
礦山生態環境修復以來,峰峰礦區關閉廠礦,啟動廢棄采坑、露天采面修復工程,按照“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建則建、宜景則景”的原則,采取“生物治理+工程治理”的辦法,通過分級削臺、砌溝筑坎,客土回填、引水上山,削坡平整、造林綠化等措施,對南響堂山進行全面修復治理。
南響堂森林公園。
南響堂山再披綠裝,邯鄲市峰峰礦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相關負責人張懷賦百感交集,“治理過程中,我們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嚴格督促礦山開采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本著‘投資主體多元化、治理工程項目化、治理過程規范化’的原則,采取財政投一點、對上爭一點、企業拿一點、群眾籌一點的‘四個一點’辦法,多渠道籌集礦山修復治理資金。同時,我們還創新全民共治機制,通過‘籌工籌勞’,‘小手拉大手’,建設巾幗林、青年林、愛心林等,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參與南響堂礦山修復治理。通過幾年的努力,真正讓礦山披綠裝,礦山變景山。”如今的南響堂森林公園已經成為集山、林、花、草為一體,集森林體驗、森林旅游、森林休閑、森林康養于一身的休閑好去處。
南響堂森林公園。
推坡造景、沿山修路、植被覆蓋,南響堂這個昔日溝壑縱橫、傷痕累累的“光頭山”,變成了草木蔥翠、環境優美的 “風景山”,改善了峰峰礦區主城區一帶的生態環境,也為群眾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
水清河暢 優哉游哉
第三站:磁縣開河馬頭
水是城之源,水是城之魂,河為水之載,千年來流淌不息的滏陽河,像母親一樣滋潤著磁州大地。在滏陽河磁縣段,經過兩年多的綜合治理,水面已波光粼粼,沿岸枝繁葉茂。
滏陽河開河馬頭精品段。攝影 閆洪圖
“滏陽河是我們的母親河,通過對河道進行擴挖疏浚、岸坡防護、治污截污、增加植物綠化、景觀建設等工程,我們做到了對河道退污還清,提高河道行洪能力,改善沿岸的生態環境和人民的居住環境。現在滏陽河的水質現在有了特別大的改善,河暢、水清,兩岸植物也是特別茂盛。”邯鄲市水利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經理馬曉龍對記者說著近幾年滏陽河的巨大變化。
滏陽河磁縣精品段。攝影 閆洪圖
滏陽河是邯鄲市內唯一有基流的河道,發源于邯鄲市峰峰礦區和村鎮,流經邯鄲9個縣(區)、145個村,境內總長184公里。數百年來,清澈的滏陽河水滋養著沿河群眾,這里曾經水美魚肥、貨輪穿梭。然而近些年來,水量減少、河道斷航,缺乏相應的管理,滏陽河風光不再。
2020年以來,滏陽河生態修復工程兩次寫入邯鄲市政府工作報告。邯鄲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水利局、市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等多部門聯合編制的《邯鄲市滏陽河全域生態修復規劃》正式出臺后,邯鄲市滏陽河流經的9個縣(區)全力投入到滏陽河生態修復工程中。
磁縣開河馬頭。攝影 閆洪圖
如今,經過綜合治理的滏陽河實現了水清、岸綠、路暢,作為其生態綜合治理工程中的精品段,風情水街開河馬頭以漕運歷史文化為主題,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滏陽河周邊文旅產業日益興旺。滏陽河(磁縣段)也成為邯鄲市唯一入選的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家有梧桐 鳳凰自來
第四站:復興經濟開發區
秋天的風,穿過邯鄲復興區西部山崗,穿過康湖生態林,穿過復興經濟開發區,涼涼的,有微香的味道。各類的果實傳遞著豐收的喜悅,成千上萬畝的生態林,為復興區輸送著充足的氧氣,人們在這里創業、生活,倍覺清爽。
“空氣好,路邊設有專門的漫步道,沿途還可以欣賞生態美景,所以復興區的很多人會用一場愜意的‘健步行’來緩解一天工作的疲乏。復興人的生活跟以前大不一樣了!”復興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郭雪良向記者介紹道。
復興區生態美景。
復興區曾經以配套鋼鐵產業為主,作坊式企業尤甚,模偏小、集聚不強。許多客商到此后,常常會因交通和環境原因選擇離開。
痛定思痛,自2017年以來,邯鄲復興區全力以赴修復生態環境,擦亮“山水邯西、生態復興”金字招牌。隨著一批生態修復重點工程的施工建設,邯鄲復興區聚焦高質量發展,全面創一流,結合主城區周邊整治,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壓減過剩產能、取締“散亂污”企業。
復興區生態美景。
壓鋼、減煤、降塵、治企、增綠,先后拆除“散亂污”“兩高一低”企業近900家,拆除各類違建5000余處、260萬平方米,累計騰退土地1.3萬畝,“去”出發展新空間。
修道路、齊配套、優服務、靚環境,建立復興經濟開發區,通過產業集聚和產業鏈延伸,持續招引高質量企業,調整產業結構,以唯品會、海盾智聯、海爾智慧物流等企業為代表,逐漸形成高端裝備制造、現代商貿物流、新能源、新材料等主要產業集群,“轉”來發展新動能。
復興區生態美景。
“現在,我們復興經濟開發區已成為小項目有能力孵化,大項目有空間承接的投資寶地。很多企業家、縣區代表來我們這里參觀考察,我們復興區成了‘慕名者’紛至沓來的‘風水寶地’!”提到復興區的變化,郭雪良的語氣激動起來,臉上洋溢著滿滿的自豪。
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遍地開花;企業發展有希望,人們生活有情調。如今,歷經綠色轉型,步入高質量發展軌道的復興區,猶如靈巧的飛燕,正以輕盈的姿態翱翔天際。
策劃:楊日明
監制:董亞青
統籌:霍文龍
文案:武萌 張謝雅 韓曉寒
視頻:張謝雅 韓曉寒 陳芳 武萌
出鏡:張謝雅 韓曉寒 陳芳 武萌
編輯:武萌
海報:張謝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