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10月4日電(記者楊帆)忙完收獲期,這幾天河北省遷安市閻家店鎮隔灤河村村外漫山的栗樹林里安靜下來。67歲的村民李維每天精神頭很足,沒事總到林子里轉轉。
“國慶節前忙了一個來月,現在就剩冬天剪枝了。”李維一邊收拾樹下散落的板栗殼,一邊介紹,“今年產量好,12畝栗樹收了7000多斤板栗,賣了4萬多塊錢。”
要問為啥收成這么好,李維說:“因為我們這水往高處走啊!”
隔灤河村地處燕山山脈半山區,有耕地2000畝,另有山地4000多畝。由于當地獨特的氣候,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村民開始拓荒山種板栗。可由于村里缺少水源和灌溉設施,種板栗只能靠天吃飯。
“澆不夠水會直接影響產量。曾經有一年,一棵樹收七八斤果,十多畝地才產一千多斤。”李維說。
隔灤河村黨支部書記王靜介紹,全村580戶,90%以上的農戶種板栗,為幫村民守好這碗飯,2018年起,村里下決心要解決水的問題。
由于隔灤河穿村而過,且一年四季流水不斷,在當地政府幫扶協調下,從村里“引水上山”的思路被選定。
人心齊,泰山移。2018年10月引水工程開工,共鋪設管道20多公里,山上4000多畝的板栗林有水可用了。
“把水引上山后,保證了全村板栗增產,2021年全村板栗收入達到500多萬元。同時,我們把山路硬化,村民上山方便了,板栗下山也方便了。”王靜說。
“以前上山只有幾條小路,卡車上不去,村民都是用筐背板栗下山。”村民李翠華說,這個國慶節前集中采摘那幾天,不少外地商人都聚集在這兒收購,車來車往的,可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