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記者 張嘉琪 吳新光
夏日的一個傍晚,記者來到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居民區一條步行街上。
推開一扇沉甸甸的玻璃門,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家風格優雅的餐館:屋頂上一圈暖光射燈,落地窗上布置的明黃色線燈忽明忽暗,簡單的中式桌椅,小巧精致的吧臺,墻上掛著草原牧馬少年的彩畫……處處充斥著文藝氣息。
胡靜正在接受長城新媒體記者采訪。長城網記者 吳新光 攝
胡靜是這家餐館的老板娘,一位溫婉知性、干練隨和的女子,也是一名“80后”創業者。
食客很多,記者不便打擾。胡靜忙碌了半天,直到快收工時,才坐下來,給我們娓娓道來——
胡靜是承德圍場人,與塞罕壩有著很深的情緣。之前,她在北京、石家莊都工作過,各方面待遇也都不錯。不舍塞罕壩這片綠,這片林子,讓她和丈夫最終選擇在此創業。
“幾年前,我辭掉大城市的體面工作,陪丈夫回塞罕壩開民宿。我們白手起家,分工合作,遇到問題共同解決,一起經歷挫折,換來了如今生意的紅火穩定。”最初,她們的民宿只是普通的農家樂,由于地處塞罕壩機械林場核心居民區,常有游客在此落腳,“從那時起,我就萌生了開特色精品民宿的想法。”胡靜說。
“堅定想法后,我們把老房子重新裝修,打算開一家能夠帶給游客舒適體驗的民宿。”
胡靜在民宿內整理房間。長城網記者 張嘉琪 攝
走進這家名為“簡單小舍”的民宿,記者的第一感覺就是干凈整潔,每一間客房都配備了獨立的衛生間。民宿內部采用天井設計,搭上一層厚厚的玻璃,透過玻璃,陽光鋪灑下來,備感溫馨。沿著樓梯走上二樓房頂,不僅可以在這里晾曬被褥,還可以在這里種種蔬菜和花草。
在夫妻二人的悉心經營下,民宿生意風生水起,回頭客越來越多。“塞罕壩這里的民宿一般都不提供餐食,最多提供一頓簡單的早餐。有些游客就建議我們開一家特色餐館,以便能品嘗到塞罕壩當地的特色美食。”
2019年,胡靜和丈夫租了距民宿不遠的一間店面,開起了餐館。“塞罕壩是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水的源頭、云的故鄉,所以我們把這家餐館取名‘云鄉源’。”
胡靜和丈夫經營的餐館。長城網記者 張嘉琪 攝
遠離大城市的喧囂,走出“鋼筋水泥叢林”的羈絆,在塞罕壩經營民宿開餐館,胡靜已然成為一個幸福的老板娘。
“到了旅游旺季,天不亮就要為客人準備早餐,晚上常常要忙到凌晨一兩點。”其實,胡靜也面臨著幸福的煩惱。
塞罕壩的這片綠水青山,已經成為真正的金山銀山。對這句話,胡靜感觸特別深:近幾年,每逢周末和節假日,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來到塞罕壩,享受這里的藍天白云與青山碧水,民宿和餐館生意也是越來越好。
當游客起床時,用塞罕壩當地最新鮮的食材做成的早餐已經端上桌。簡單的白粥、水煮菜,裝在精致的餐具里,因為是原生態的食材,能讓食客有種回歸自然、樸素的幸福感。中午、晚上,餐館里預備了山野菜、手把肉、小雞燉蘑菇、柴雞蛋等塞罕壩特色美食,游客還可吃到山林特有的榛蘑、蕨菜等美食。
餐館內的文藝布置。長城網記者 吳新光 攝
“作為年輕的民宿經營者,我們充分借助互聯網平臺進行推介宣傳,比如在抖音等平臺發布塞罕壩的小視頻,這里的綠水青山吸引了眾多粉絲的關注、點贊和轉發。”在胡靜看來,與父輩相比,自己更需要創新精神和開拓進取意識。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奮斗與夢想。
胡靜和丈夫的父輩,都是塞罕壩機械林場的務林人。談起塞罕壩,胡靜的眼里就寫滿了憧憬:“留在這里,夢想也許會在這里實現呢!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到塞罕壩、留在塞罕壩,塞罕壩的明天會越來越好。”
胡靜在民宿的陽臺上種植蔬菜。長城網記者 張嘉琪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