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東方,其道大光。一世紀風雨兼程,一百年逐夢前行,大河之北,古老而年輕。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這里被四大著名地標界定:東臨渤海、南望黃河、西起太行山、北接內蒙古高原。具有全國最全的地形地貌,萬里長城最精華的一段逶迤其中,千年大運河近600公里蜿蜒流淌。遙遠的泥河灣,給她披上“東方人類故鄉”的神秘色彩;“千古文明開涿鹿”,為她烙上洪荒時代強者們的深深印記。先秦以來,這里一直是中華民族歷史活動的重要舞臺。明清兩代,這里是京畿輔地。在雄雞般傲立的中國版圖上,河北地處咽喉,環抱首都,護衛著祖國的心臟。
這是一片曾經飽受苦難的土地。近代以來鴉片戰爭、軍閥混戰、日本侵華,戰亂頻仍加上自然災害頻發,河北一度憂患重重、積貧積弱。
這是一片風云激蕩、英雄輩出的土地。歷史和傳說賦予河北人民史詩般不屈不撓、百折不回的品格。千百年來,古燕趙之地英雄豪杰紛至沓來:邯鄲游俠,荊軻刺秦,常山趙子龍,燕人猛張飛……或為承諾,或為原則,或為尊嚴,或為家國民族,演繹了一曲又一曲激烈、高亢的燕趙悲歌。因為抗爭與斗爭的結局多帶悲情,慷慨悲歌成為河北大地一個專有的歷史文化符號。
100年前,中國共產黨橫空出世。在黨的領導下,河北人民的斗爭、奮斗終于有了正確的方向和路徑。為了民族的復興、為了人民的幸福,河北無數的共產黨人、無數燕趙兒女用鮮血、汗水、勇氣、智慧,贏得一次次勝利,創造一個個奇跡,讓河北從饑饉凋敝走進全面小康,從慷慨悲歌走到千年夢圓,從苦難深重走向光輝彼岸。
100年來,燕趙氣質與紅色基因交相融合、輝映,河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更加果敢、自信,經過無數的流血犧牲,終使河北成為一塊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新中國從這里走來”的土地。也正因如此,河北人民的付出、奉獻、團結、奮斗,才最有價值、最有成就。
今日燕趙大地,生機勃勃、活力迸發,河北兒女信心滿懷、意氣風發。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河北省委帶領全省人民同心協力奮斗新時代、奮進新征程。這里政治生態、經濟生態、自然生態、社會生態發生歷史性新變化,京津冀繁花滿枝,雄安崛起新城,冬奧夢想綻放。河北邁上前所未有的發展新高度,人民過上前所未有的美好新生活,昂首闊步走在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
從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河北始終與黨的歷史、黨的奮斗、黨的輝煌緊密聯系在一起,以一個省域的實踐和成果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的歷史課題;以百年的奮斗和輝煌有力印證著這樣的大道: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我們就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行至兩個100年歷史交匯點,讓我們回顧河北經歷的苦難輝煌,梳理新時代的歷史成就,擁抱新時代的未來時空。
(一)河北人民從來沒有停止對光明、真理的探尋。在共產主義理想光輝的照耀下,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河北沖破黑暗迎來光明,一路擎旗奮進,走進新時代
百年前的百年里,鴉片戰爭肇始的外敵入侵,將中國卷入“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河北時稱直隸,成為各種政治軍事力量角逐的主要戰場,侵略者鐵蹄蹂躪,戰火離亂,生靈涂炭,人民遭受著前所未有的苦難。災荒年月,許多人不得不賣兒賣女。
試錯史路跌宕曲折。開眼看世界,無數仁人志士為救亡圖存、強國富民苦苦求索。舉辦新學,赴大洋彼岸探求真理,反抗侵略和奴役的斗爭風起云涌……而最終結局,仍是“諸路皆走不通”。
暗夜中,一位20多歲的青年,為“求得挽救民族、振奮國群之良策”疾疾而行。他就是河北走出來的李大釗。
于黑暗中洞穿黑暗,向光明處迎接光明。從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中,李大釗尋得一粒火種,手捧著,欣喜著。
《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新紀元》《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他“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寫下百萬字名篇,在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并創建我國首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
有親戚問李大釗:“聽說你在北京當教授?那你平時都干些啥呢?”
“點種!”
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有時只需要一粒火種。
星火微芒,匯聚成光。1921年7月,一個平常的夏夜注定不凡,中國共產黨誕生了。從此,馬克思主義信仰寫在黨的旗幟上,中國前進的道路豁然開朗。
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創造了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我們更加感受到李大釗同志歷史眼光的深邃和思想價值的珍貴,更加感受到他革命精神的崇高和人格力量的偉大。”
李大釗精神深深滋養著家鄉熱土,“紅花的種子”遍大地。河北,成為全國建立黨組織較早的省份。
1921年,受李大釗影響,38歲的京奉鐵路唐山制造廠旋床工人鄧培入黨,成為河北第一名中共黨員。1922年,河北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唐山地方委員會成立。
1923年,受李大釗派遣,弓仲韜回到老家安平縣臺城村,建立全國第一個農村黨支部——中共臺城特別支部。1924年,建立河北第一個中共縣委——安平縣執行委員會。
一旦懂得“真理的味道”,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便從未改變,勇往奮進以赴之、癉精瘁力以成之、斷頭流血以從之。
李大釗從容走上絞刑架,“不能因為你們今天絞死了我,就絞死了偉大的共產主義!”
鄧培犧牲前始終嚴守黨的機密,“共產黨員是不怕死的。”
弓仲韜帶領全家走上革命道路,“作為共產黨人,就要舍得出家財,豁得出性命。”
穿越百年,世間早已“天翻地覆慨而慷”。而信仰之光始終不滅,照亮共產黨人的奮斗之路。
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
學習向信仰扎根,認識向高處提領。選擇,匯聚在黨的旗幟下,化作一聲聲鏗鏘誓言——“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
今天,18.8萬平方公里的河北大地上,已擁有20余萬個基層黨組織、490多萬名共產黨員。他們在各條戰線、各個領域創先爭優、接力奮斗,自覺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道路決定命運,旗幟就是方向。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經濟強省、美麗河北。
(二)在河北這片被信仰澆灌、鮮血染紅的大地上,共產黨帶領人民敢于斗爭、敢于勝利,讓紅色基因的根基越扎越深,成為奮進的動力之源
紅色基因是歷史的積淀,是歷史真正厚重之所在。它根植在紅色江山的每一片土壤,傳承于熱血兒女的每一分努力。
河北在土地革命時期,是北方革命的中心;在抗日戰爭時期,是華北抗戰的主戰場;在解放戰爭時期,是奪取全國革命勝利的戰略基地。
厚重的革命歷史,造就豐富的紅色資源。瞰燕趙,河北有23家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528家省市縣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中省級118家,居全國前列。
莽莽太行山,是革命的山、勝利的山!
八百里太行,五百多里在河北。這里的紅色革命記憶,就像她的百嶺千峰,數不盡、說不完。
響堂鋪戰斗,八路軍斃傷日偽軍400多人;黃土嶺戰斗,殲敵900余人,擊斃日軍中將阿部規秀,“名將之花”凋謝在太行山上;雁宿崖戰斗,殲敵500余人……更有百團大戰在這里打響,威震中外。
這里孕育了中國北方第一個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阜平縣政府,哺育出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和最大的抗日根據地——晉冀魯豫根據地。
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競相上戰場,平山團、阜平營、靈壽營等成建制的參軍壯舉紛紛涌現,更是創造了“9000將士進涉縣,30萬大軍出太行”的不朽傳奇。
不只是太行山,長城內外,渤海之濱,冀中平原,滹沱河畔,到處都活躍著河北軍民浴血奮戰、英勇殺敵的身影,書寫著感天地、泣鬼神的革命篇章。
玉田農民暴動在北方打響武裝反抗軍閥的第一槍,磁縣、靈壽、高陽、蠡縣等一次次農民暴動接踵而至,在中國北方產生了重大影響。
八路軍115師、129師、120師縱橫馳騁河北大地,回民支隊、雁翎隊、敵后武工隊、平原游擊隊神出鬼沒,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挑簾戰八面威風。
綏遠戰役、邯鄲戰役、承德保衛戰,適時打退了國民黨的進犯;正太戰役、青滄戰役、保北戰役,使河北解放區的作戰變被動為主動;清風店戰役、石家莊戰役,使華北局面為之一新;西柏坡成為中國革命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
在這片被信仰澆灌、鮮血染紅的大地上,共產黨帶領人民敢于斗爭、敢于勝利,讓紅色基因的根基越扎越深。
這一點,可以在一大批河北紅色革命題材的文藝作品中真切感知,比如許多人熟知的《荷花淀》《新兒女英雄傳》《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紅旗譜》《野火春風斗古城》《小兵張嘎》《平原槍聲》……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孕育出珍貴的精神財富。河北產生了李大釗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唐山抗震精神、塞罕壩精神、李保國精神等,為燕趙文化注入新的內涵。
2021年,河北深化黨史學習教育,重點打造“5+N”精品黨史學習線路。
播撒火種紅色之旅、太行抗戰紅色之旅、革命圣地紅色之旅、脫貧致富之旅、開拓奮進之旅,五大主題紅色文化線路以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時間軸為主線,讓每一個紅色旅游景點都成為思古懷今、常學常新的生動課堂。僅“五一”期間,就吸引兩千萬人次參與其中。
循著紅色線路,追尋紅色足跡。狂風暴雨般的“掃蕩”“蠶食”“鐵壁合圍”,為什么沒把根據地摧毀?困難重重的敵后,共產黨領導的部隊為何越打越壯?紅色江山依靠什么代代相傳?
回望歷史,共產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黨與人民生死與共、血肉相連,凝聚起無比強大的奮進力量,揭示著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的成功密碼。
(三)定格于“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趙大地,有太多值得追尋和銘記的英雄兒女,他們身上不滅的理想之火、信仰之光,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燕趙兒女砥礪前行
太行山縱貫于西,燕山橫亙于北,兩大山脈以“人”字狀交會,撐起了河北地形的脊梁。
靈山秀水哺育了勤勞智慧的燕趙兒女。歷朝歷代,賢君廉吏、忠臣良將、仁人志士、業界翹楚、能工巧匠層出不窮,盡展風采。而百年來,歷史的天空中更加群星璀璨。
在歷次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近22萬先烈犧牲在這片紅色熱土,這僅僅是有名可考者,還有更多的無名烈士。英雄兒女堅守“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情懷,保持“亂云飛渡仍從容”的定力,踐行“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宣告,挺起不屈的燕趙脊梁。
遙記國難當頭,處于華北前哨的河北,首當其沖。
“南有南京大屠殺,北有千里‘無人區’”,1939至1945年,6年苦難,35萬人慘死,140多萬人的噩夢……長城沿線的災難,令世人驚駭。
“‘無人區’是抗日戰爭中悲壯的特寫鏡頭。”這是著名史學家胡繩對日本侵略者在長城沿線制造侵略暴行的概括。
“自古言勇敢者,皆出幽燕。”如果說慷慨悲歌是其深厚的底色,那么俠肝義膽就是其鮮明的品格。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一代代共產黨人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展現出強烈的愛國情懷、民族氣節、英雄氣概。
狼牙山五壯士寧死不屈,打光最后一粒子彈,扔出最后一顆手榴彈,縱身跳下懸崖:“中國共產黨萬歲!”
24歲的曲周縣長郭企之被黃土埋過胸口,面對敵人勸降,用盡最后氣力:“不能,一分鐘、一秒鐘也不能……”
13歲的放牛娃王二小為保護鄉親轉移,把敵人帶進八路軍埋伏圈,被日軍殘忍地刺死。
19歲的八路軍戰士董存瑞猛地拉開導火索,舍身炸碉堡,用生命開辟勝利通道,“為了新中國,前進!”
24歲的志愿軍戰士趙先有和戰友們堅守陣地57小時,打退敵人沖鋒17次,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人在陣地在!”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
英雄者,國之干也。我們無法一一列舉,但我們可以永遠銘記:“堅決革命的同志”董振堂、寧可犧牲絕不屈節的郭隆真、“刀劈鬼子”的抗日英雄節振國……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還有什么比生死抉擇更大的考驗?為什么先烈們能夠視死如歸,義無反顧?
“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
初心如磐志彌堅。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
在英雄身后,有無數后來者。
抗震、抗洪、抗疫,當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來臨,一聲聲“召必來,戰必勝”的錚錚誓言,一封封摁滿鮮紅手印的請戰書,一面面高高飄揚的鮮紅黨旗,飽含共產黨人的熾熱與忠誠,續寫下新時代的英雄兒女傳。
曾經,共產黨人以偉大的犧牲挺起民族的脊梁,把黨的事業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今天,傳承這種偉大品格,我們才能在民族復興征程上擁有磅礴偉力。
(四)團結就是力量的恢宏旋律從河北大地唱響。團結之力是鐵,團結之力是鋼,團結是力量之源,團結是成功之基。在黨的旗幟引領下,河北人民團結奮進,從勝利走向勝利
滹沱河流經平山縣,在太行深處拐了個彎,懷抱起西柏坡這個靜謐的小村莊,歷史也很巧合地轉彎至此。
過去,人們總是會問,一個小山村,何以走來新中國?而如今,人們還會再問,一個小山村如何唱響團結戰歌?
“78年前,《團結就是力量》從你們那里唱響,成了億萬人民廣為傳唱的一首革命歌曲。”2021年春節前夕,平山縣西柏坡鎮北莊村黨員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小山村沸騰了!
那是一段火熱的歲月。1943年6月,西北戰地服務團到平山參加革命斗爭,創作出歌劇和同名歌曲《團結就是力量》,激昂旋律唱出了人民心聲,迅速唱響全國。
如果說抗戰歲月是漫長和沉重的,那么解放戰爭時期,這片熱土上洋溢著的卻是黨團結帶領人民走向勝利的激越。
1948年春天,松柏吐翠,山花飄香。毛澤東率中共中央機關到達西柏坡。小土屋里,海棠樹下,打麥場里,柏坡嶺上,共產黨和老百姓同甘共苦、魚水情深。
“最后一碗飯,送去做軍糧;最后一尺布,送去縫軍裝;最后的老棉被,蓋在那擔架上;最后的親骨肉,含淚送戰場……”這首動情的支前民謠,就是燕趙兒女傾其所有,一心跟黨打天下的真實寫照。
黨中央以力挽山河的魄力和極富創意的智慧,在西柏坡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的輝煌篇章,全國土地會議、九月會議、三大戰役、七屆二中全會,“中國命運定于此村”,新中國從這里走來。
歷史的轉折令人深思。憑什么以弱勝強?靠什么無往不勝?
實踐早已給出答案:正是因為黨始終與人民團結在一起,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回望百年來路,從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煥發強大生機活力,燕趙大地上發生的奇跡,無不是共產黨領導人民同心同德、團結奮進的結果。
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剛剛開始,一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而來。危難之際,黨中央指揮若定,河北省委、省政府動若風行,帶領全省上下凝聚起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燕趙力量。
2021年新年伊始,河北遭遇不期而遇的疫情“附加賽”,省委靠前指揮,全省同心戰疫,一條心,一起拼,在打贏疫情防控殲滅戰中再次展現強大戰斗力。
最偉大的力量,是勠力同心的團結之力。《河北,你終于藏不住了》《他們,就是“熱搜”中的河北人》,兩次戰疫,兩篇熱帖,點贊無數。
歷經磨難的燕趙兒女更加堅定:團結就是力量,唯有團結一心,方能克難前行。
走過百年,多少次櫛風沐雨、披荊斬棘。之所以能無懼風雨,不畏挑戰,就是因為黨善于團結,能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五)奮斗是河北人民的優良品格和精神特質。傳承和弘揚偉大奮斗精神,河北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發展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非凡奇跡
從一棵樹到一片海,塞罕壩造就的不僅是“美麗高嶺”,更是“奮斗奇跡”。
習近平總書記稱贊其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響應國家號召,種樹去!”1964年夏天,正在承德市讀高三的陳彥嫻和宿舍5名女生,毅然放棄高考,來到塞罕壩機械林場,加入造林大軍,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絕境中,用奮斗寫就青春之歌。
從“六女上壩”的無悔選擇,到望海樓夫妻幾十年如一日的漫長守望,從爬冰臥雪石頭縫里栽種樹苗,到起早貪黑頂風冒雨修枝防蟲……從1962年開始,一代代建設者聽從黨的召喚,艱苦奮斗、九轉功成,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榮獲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
所謂壯舉,皆因奮斗!
在社會主義建設、改革的非凡歷程中,一代又一代奮斗者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鮮血和生命,為河北發展、人民幸福埋頭苦干、頑強拼搏、不懈進取。
“組織起來,生產渡荒”,饒陽縣五公村村民耿長鎖組織農戶創辦了全國第一個土地合伙組,被譽為“開放在冀中的社會主義之花”;
“治山不止,奮斗不息”,前南峪人向荒山禿嶺宣戰,在石頭山上鑿出6萬多個大坑,建成“太行山最綠的地方”;
“不靠地不靠天,就靠一條扁擔一雙肩”,在第一任黨支部書記張貴順帶領下,沙石峪村創造出“萬里千擔一畝田,青石板上創高產”的奇跡;
“有了路,才有希望”,涉縣后池村黨員干部帶頭干,百余留守老人扛锨拎镢,自帶干糧,用雙手在石山里鑿出一條致富的“愚公路”;
……
好日子是拼出來的。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
翻開“最美奮斗者”名冊,一串串熟悉的名字閃爍奮斗光芒——
“站在排頭不讓,把住紅旗不放”的馬萬水,帶領群眾植樹造林、防風治沙的呂玉蘭,一生只為綠山富民的“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為群眾服務“永遠在線”的呂建江……
新時代是奮斗者的時代,新征程是追夢人的征程。
奔走在烈日下、風雨中的快遞小哥,堅守三尺講臺的鄉村教師,貼心服務居民的社區工作者,早出晚歸的環衛工人,還有“天使白”“橄欖綠”“守護藍”“志愿紅”……努力奔跑,每一個你都能出彩。
奮斗是一種進取的氣勢,一種向前的姿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我們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
越是這樣的時候,越需要我們傳承和弘揚偉大奮斗精神,接好歷史的接力棒,跑好自己的這一程,用奮斗創造出更多“河北傳奇”。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
(六)改革開放的河北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破發展之羈,紓民生之困,謀奮進之局,河北奮楫揚帆、乘風破浪,將改革進行到底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河北的今天。
1978年,面對“社會主義中國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給出響亮回答,開啟了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
改革意味著什么?在正定農民錢永軍看來,就是“過上好光景”。他清楚記得,那時家里口糧沒富余,做夢都盼著嘗個白面饅頭。
變化始自1982年的春天。
時任正定縣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幾經調研,反復斟酌,派人到安徽小崗村學習經驗,后來正巧就選定錢永軍他們大隊搞大包干試點。
“一包就增產,農民就致富”,當年試點成功。在錢永軍家房梁上藏著吃食的籃子里,白面饅頭不再是啥稀罕物。1983年,正定全面推廣大包干,在河北開創先河。
錢永軍感嘆,“從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改革開放讓老百姓一路‘品嘗’到好日子。”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改革者的責任,正是率先沖鋒陷陣,帶領群眾前進。
對正定知之深、愛之切,習近平提出“半城郊型”經濟發展的路子,倡導改革戲必須大家唱、為企業松綁放權,推出震動全國的“人才九條”,修建榮國府,開創旅游業發展“正定模式”……改革開放為正定發展破局開路,古城煥發新生機。
從破冰到興濤,從弄潮到逐浪,河北沖破羈絆,在多個領域發出改革先聲。
闖新路。劉漢章在邯鋼推行“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被譽為“我國工業戰線上的一面紅旗”;威縣在全國率先設立首個縣級行政審批局,實施“一枚公章管審批”;
開新局。河北自貿試驗區推動數字、金融、產業三大重點領域首創性改革試驗;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構建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開放平臺;
謀新篇。河鋼收購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廠,“救活一座廠、帶動一座城”;中歐班列打通國際貨運新通道,“河北制造”閃耀一帶一路;
……
改革開放的河北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生發于這片熱土的輝煌成就和生動實踐,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壯麗史詩中的精彩篇章。
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啃硬骨頭多、打攻堅戰多、動奶酪多,“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
當一場新舊動能轉換的深刻變革開啟,鋼鐵大省以壯士斷腕的魄力毅然轉身。
堅決去、主動調、加快轉,2016年,裝備制造業全線超越曾穩坐首席首位十余年的鋼鐵業,成為河北第一支柱產業。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這是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持續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
2017年,河北省委首次提出“三六八九”工作思路,其中“九”即深化九項重點改革,成為河北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和突破口。
2018年,河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調整為河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幾字之差,意味著“深改”持續加力提速。
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攻,一個難關一個難關地破。
召開55次會議,審議405個改革事項,聽取168項改革專題匯報,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形成一批重要制度和實踐成果,全面深化改革積厚成勢。
改革利刃所向,革除的是痼疾,釋放的是活力,受益的是人民。
找到一條好的道路不容易,走好這條道路更不容易。
從最初的涓涓細流到激蕩的時代大潮,河北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面向未來,河北仍將堅定不移用好改革開放這個“重要法寶”“關鍵一招”,將改革進行到底,續寫發展新輝煌。
(七)攜帶創新基因的河北深度開掘第一動力,靠創新實現前所未有的發展。創新活力從未像今天這樣競相迸發,也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民生福祉和社會進步
歷史的巧合,總是耐人回味。
河北省第一名共產黨員鄧培當年工作的京奉鐵路唐山制造廠,如今是中車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造出了領先全球的“大國重器”。
2018年7月1日10時,我國首列全面自主化的長編組“復興號”高速動車組從北京南站駛出,百年唐車向世界遞出一張“中國創造”名片。
這個世界第一,來得并不容易。
創新,就要敢走別人沒走過的路。2004年,國家對高鐵發展戰略整體布局。第二年,580多名唐車人奉命出征,遠赴德國學習先進技術。
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沒日沒夜攻關,一項一項突破,高速動車組“軀體”“大腦”等多項“唐車創造”出爐。“復興號”采用的254項重要標準中,中國標準占了84%。
從時速350公里向著更快速度“起飛”的中國高鐵,成為河北自主創新的鮮活范例。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
歷史上的河北曾創造多個第一:近現代中國第一座機械化采煤礦井、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第一株青霉素菌種……
創新、創新、再創新!
從向科技進軍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河北創新之路扎實穩健。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吹響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號角,為河北走好創新之路指明方向。
“積極培育創新主體”“扎實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在近年的河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河北省人代會上,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為河北創新“劃重點”,并一以貫之。
以創新加速、促增長提質,匯聚起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向越來越多的“科學無人區”挺進,河北讓更多“不可能”變成“可能”——
一輛國產汽車,長城憑核心技術成為自主品牌汽車領頭羊;
一罐河北奶粉,君樂寶用4個全國第一敲開世界奶粉市場大門;
一粒降壓藥片,石藥“玄寧”走出中國創新藥出海之路;
一片玻璃基板,東旭靠自主創新讓世界認識了“中國屏”;
一只中國天眼,中電科54所成功研制安裝FAST核心系統;
一顆谷子良種,趙治海潛心選育出穩居世界畝產第一的“張雜谷”;
……
創新浪潮奔涌向前,創新讓生活更美好。
培育更多創新“夢工廠”,攻破一批“卡脖子”“殺手锏”技術,為“京津研發、河北轉化”按下快進鍵……
一個新成果,關乎百姓飽暖;一項新技術,為患者健康護航;一項新發明,讓生活更便捷……
“十三五”時期,河北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2%,數字經濟占GDP比重超過30%,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4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8.7萬家。
創新活力從未像今天這樣競相迸發,也從未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民生福祉和社會進步。
(八)凝聚磅礴力量,攻克千載難題。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燕趙大地千年夢圓。歷史性的重大成就,讓黨的偉大、制度的優越、思想的偉力完美彰顯
脫貧攻堅,是最精彩的時代故事。
千年夢想,百年奮斗,今朝夢圓。2020年2月29日,阜平縣脫貧了!
至此,8年脫貧攻堅戰,河北7746個貧困村全部出列,6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現行標準下全省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創造了減貧史上的偉大奇跡。
貧困一直是困擾人類的千年難題。不只在中國,全世界都面臨挑戰,許多國家苦苦尋找擺脫貧困之路。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共產黨人的字典里沒有“不可能”。這是中國的特色,更是中國共產黨的決心。
河北阜平,成為典型的歷史樣本。
夏商時期,阜平境內就有人居住。抗戰時期,阜平以不足9萬人口,養活了9萬多人的部隊,2萬人參軍參戰,被稱作“抗日模范根據地的模范縣”。
阜,盛也。然而,這里九山半水半分田,直到2012年仍有近一半人深陷貧困。
“阜平不富,死不瞑目。”在阜平戰斗生活過11年的聶榮臻元帥,含淚留下囑托。
河北的脫貧故事,書寫到2012年的時候,標注下深情而濃重的一筆。
這年末,黨的十八大后第一次赴農村地區視察,習近平總書記就頂風冒雪來到阜平。在這里,向全黨全國發出脫貧攻堅的動員令。
牢記囑托,盡銳出戰。
河北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堅決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帶領廣大干部群眾鼓足“黃土變金”的堅定信心,聚起百川成海的磅礴力量,沖破艱難險阻,攻克千載難題。
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和省委副書記、省長許勤擔任省扶貧開發和脫貧工作領導小組“雙組長”,分別包聯最困難的市縣。
王東峰帶頭遍訪62個貧困縣,腳下沾滿泥土,心中懷滿真情,在脫貧攻堅的每一個階段,訪貧問苦的每一次考察中,直指難點、把脈開方。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8年間,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抓扶貧,層層立下軍令狀,扎進貧困村,和鄉親們一起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力度前所未有,規模前所未有,成效前所未有。
8年里,阜平10.81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3262元,增長到2020年的10830元。
千古之難、世界之難,歷朝歷代都解決不了,為何中國共產黨卻能?這個問號令許多人沉思。
脫貧路上,老百姓的感受最直接——只有共產黨,最懂老百姓的喜與憂、期與盼;只有共產黨,能盡銳出戰戰貧斗困、不勝不還。
何以成就夢想?惟有攻堅克難。
沒有善作善成、久久為功的治污染,就不會有天藍地綠水清的河北;
沒有知難而上、壯士斷腕的調結構,就不會有高質量發展的河北;
沒有馳而不息、一以貫之的防風險,就不會有社會和諧穩定、百姓安居樂業的河北;
……
山阻石攔,大江畢竟東流去;雪壓霜打,梅花依舊向陽開。
3.9%!
2020年,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風險挑戰史所罕見。河北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全年經濟實現正增長,走出一條強勁復蘇曲線。
攻堅克難的關鍵時刻,主心骨越是堅強有力,就越能凝聚風雨無阻的力量。面對未來,我們比任何時候都堅信——
“有了共產黨,任何困難都難不倒英雄的河北人民!”
(九)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是黨堅持的根本立場,河北百年奮斗、百年發展,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
5月15日,一個細雨飄落的日子。王東峰深入到涉縣八路軍129師司令部舊址,為當地干部群眾宣講黨史。
在與石崗村老支書江鐵旦的交談中,王東峰深情地說:“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實踐證明,發揚革命精神,始終堅持人民立場、人民觀點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黨的事業就能不斷發展壯大。”
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這是百年大黨生生不息的奧秘所系,也是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
為民承諾,行動兌現——
ECMO,體外膜肺氧合,救命“神器”。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前很少聽說,一是因為貴,二是因為少。有媒體報道,開機就得六七萬元,平均一天花費一兩萬元。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河北省委、省政府舉全省之力救治患者,為挽救生命全力以赴。7個ECMO團隊24小時待命,不管多貴重的藥品、多稀缺的醫療設備,能買盡買、能調盡調,費用全部由省財政承擔。使用ECMO時間最長的患者,長達57.5天。
為民足跡,歷史記錄——
“寧可餓著肚子,也不與民爭食。”1942年,晉察冀抗日根據地遭遇旱災,部隊發出樹葉訓令,要求戰士不能在村子方圓15里內采摘樹葉,把它留給群眾吃。
“黨員先上,迅速轉移群眾!”2016年,石家莊遭遇歷史罕見特大洪澇災害,贊皇縣野草灣村黨員干部把坐著輪椅的截癱病人舉過頭頂,蹚著齊腰的洪水艱難轉移。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2019年,邯鄲市邯山區所有鄉鎮、行政村、社區都設立“民呼回應中心”,群眾遇事能呼、一呼就靈,滿意率100%。
為民情懷,時間見證——
“11月1日起全省提前供熱。”2020年10月30日,一條通知溫暖了燕趙千家萬戶。這是河北視天氣變化,連續第三年提前供暖。
最是情深歲寒時,群眾冷暖系心間。
自2017年起,每到供暖季,無論多么忙碌,王東峰、許勤都深入供熱企業和居民家中暗訪檢查,親手摸摸暖氣熱不熱,現場了解供暖運行情況。
暖氣熱了,百姓的心也熱了。
從溫飽到小康,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從更好到更公平,民生愿景進入“微觀時代”。辦好民生實事,既要有“大圖景”,也要有“小目標”。
河北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接力開展“雙創雙服”“三深化三提升”“三創四建”“三重四創五優化”活動。錨定群眾的痛點、難點、堵點,連續4年滾動實施20項民生工程,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辦好10件民生實事,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朋友圈里曬藍天的多了,小區住得更舒心了,小街小巷好走了,便民市場到家門口了,“三點半難題”解決了,文化生活更豐富了,“詩和遠方”更精彩了,公平正義可信可感了……每一個河北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完善、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個體的感受雖顯瑣碎,但碎片似的原生態卻呈現時代的脈動。
“十三五”期間,河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8118元增加到27136元,城鎮新增就業421萬人,城鄉低保標準分別增長59.9%和104.1%,學前教育增加普惠性學位25萬個,城鎮街道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提高到100%……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標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使命必達。綜觀中國歷史,沒有一個黨派,始終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中國共產黨做到了。
(十)作為“兩個務必”誕生地,“進京趕考”出發地,河北傾力書寫優異答卷,趕考腳步不停,趕考故事永續
近十年來,五湖 四海,數以千萬計的參觀者走進西柏坡,探尋紅色密碼。
那是一場春天的盛會。
1949年3月5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召開,會址就設在西柏坡中央機關食堂。
就是在簡陋的會場內,毛澤東主持會議并作了《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會議發出的聲音振聾發聵。
“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這是經歷28年奮斗的中國共產黨,對我國幾千年歷史治亂規律的深刻借鑒,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憂思。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周期率,要靠頭腦清醒,靠保持“兩個務必”。
黎明起身,身披曙色,從西柏坡一路北上。1949年3月23日,中國共產黨從革命黨到執政黨的趕考,由此出發。
作為“兩個務必”誕生地,“進京趕考”出發地,河北趕考腳步不停,趕考故事永續。
重溫,是為了銘記。
2013年7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西柏坡,在與黨員干部座談時強調:“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
河北奮力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傾力書寫優異答卷!
3月23日被確定為河北縣以上領導班子集體“警醒日”。每年在這個特殊節點,省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都會舉行專題學習,堅持自省自警自勵,帶頭堅持“兩個務必”。
“這里是立規矩的地方。”
西柏坡紀念館內,一塊“六條規定”的展板,曾讓習近平總書記久久駐足。
不做壽、不送禮、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平列,“進京趕考”前定下的鐵規矩,如警鐘長鳴,提醒黨員干部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新中國成立之初,堅決懲處劉青山、張子善的新中國“反腐第一槍”,載入反腐警示錄,震懾了無數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堅決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充分發揮巡視巡察利劍作用,積極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強化正風肅紀,開展掃黑除惡,深化政治性警示教育,推進全省重點工作大督查,河北政治生態不斷優化。
革故鼎新,守正出新。只有勇于自我革命、自我凈化,保證黨的肌體健康,才能展現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
進入新時代,從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再到“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史學習教育……一次次黨內集中學習教育,讓河北各級黨員干部思想再洗禮,初心再覺醒,使命再升華,忠誠再淬煉。
時間,見證趕考者永不停歇的腳步,也不斷給趕考者以新試卷、新考題。
正是因為始終強調和堅持“兩個務必”,黨才能團結帶領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不斷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兩個務必”,永遠務必!
(十一)河北自信是中國自信力量的縮影和碩果。河北大地上書寫的精彩傳奇,深度彰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信的河北最美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是20世紀人類史上最重大的自然災害之一。
23秒內,24萬人喪生,16萬人傷殘,一座擁有百年歷史、百萬人口的城市瞬間被夷為平地。
從毀滅到新生,需要多久?
震后10天采出第一車煤,震后14天電網并網發電,震后28天煉出第一爐鋼……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全國廣大軍民支持幫助下,唐山人民迅速從廢墟上爬起來,站起來,強起來。十年重建、十年振興、二十多年快速發展,如今一個地區生產總值連續11年居全省之首、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新唐山展現在人們面前。
走進鳳凰之城,可以真切感受這里奔騰、激蕩、升華著“四個自信”的巨大力量。
從恢復到崛起,創造奇跡的45年,唐山人民加快城市建設、經濟發展,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讓滿是傷痕的城市恢復生機活力,昭示道路自信。
從黑色到綠色,發展跨越的45年,唐山人民努力踐行習近平總書記“三個努力建成”的重要指示,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彰顯理論自信。
從救災到重建,涅槃重生的45年,在黨中央關懷下、全國軍民支援下,唐山人民眾志成城、風雨共擔,把廢墟變成美好家園,見證制度自信。
從知恩到回報,愛黨愛國的45年,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成為戰勝風險挑戰的強大力量,詮釋文化自信。
唐山奇跡,見證河北信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北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加快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步伐,讓發展更有“質量”,讓民生福祉更有“溫度”,燕趙兒女從未像今天這樣接近夢想。
聆聽河北聲音,感受河北精彩。2021年6月,中宣部舉行慶祝建黨百年河北專場新聞發布會,主題是“弘揚西柏坡精神,走好新時代趕考路”。
“我們堅信,事在人為,路在腳下。”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面對記者提問自信作答,只要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牢牢把握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攻堅克難,苦干實干,就一定能夠不斷開創河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今天,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精神更飽滿、士氣更振奮、力量更澎湃!
自信,是我們的精神脊梁。
自信,是我們的前行動力。
自信,是我們的勇氣擔當。
來吧,展示!2019年,一段熱傳網絡的短視頻《河北一分鐘》,帶你領略河北自信——
一分鐘,2149噸貨物在港口吞吐;一分鐘,光伏發電新增裝機7.8千瓦;一分鐘,3.8噸壩上蔬菜進入北京市場;一分鐘,27件清河羊絨衫帶來溫暖陪伴;一分鐘,8名游客到避暑山莊領略康乾盛景……
每一份河北自信,都是中國自信力量的縮影和碩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豪邁宣示的,“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十二)河北是一片充滿希望的沃土。燕趙兒女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接力奮斗,拼搏競進,闊步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時光的表盤上,總有一些高光時刻,標注著歷史的進程——
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
2015年7月31日,北京攜手張家口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和推動,“三件大事”齊落河北,給這里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極大振奮了燕趙兒女奮進新時代的信心和決心。
新思想的光輝指引河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8次視察河北,作出“四個加快”“六個扎實”“三個扎扎實實”和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等一系列重要指示。
河北省委、省政府牢記囑托,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堅決當好首都政治“護城河”,以河北之穩拱衛首都安全,以河北之進服務全國改革發展大局。
拼搏競進,只爭朝夕!僅僅幾年間,雄安畫卷徐徐鋪展。
一段航拍的雄安新區夜景刷爆朋友圈,夜幕下的工地燈火通明,塔吊林立,20多萬建設者鏖戰,建設場面令人震撼。
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雄安。
白紙畫美景,平地起新城,靠的正是共產黨人胸中謀略、眼底境界。
翻看王東峰、許勤的調研行程會發現,他們至少每兩周一次深入新區調研檢查,現場推動工作。
千年大計重于泰山,國家大事必作于細。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注定了這座城的“不同凡響”。每一個環節、每一道工序都全面體現“雄安質量”,容不得半點馬虎。
四年過去了,這片熱土上,新的傳奇正在書寫。
從一片一望無際的原野,到一筆一畫勾勒發展藍圖,“千年秀林”郁郁蔥蔥,白洋淀碧波萬頃,京雄城際鐵路開通運營,未來之城拔節生長。
不斷趕超的“雄安高度”,折射河北勇往直前的奮進姿態。
七年來,從交通、生態、環保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到“三區一基地”建設加快推進,教育、醫療等領域深化合作,“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向縱深推進。
五年來,塞外小城開啟“冰雪奇緣”,76個冬奧項目全部完工,冰雪運動蓬勃發展,冰雪產業加快壯大,河北努力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
2021年5月29日,河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18篇72章3大板塊,擘畫“十四五”嶄新圖景。
在國家大格局、大目標、大戰略中找準定位和謀劃發展,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河北同時間賽跑、與歷史并進,將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金色的航站樓如同振翅欲飛的鳳凰,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引擎;
太行山高速,太行天塹千里通衢一日還,成為一條扶貧路、旅游路、百年工程路;
唐山世園會園區,挖湖造山、變廢為寶,獲評世界工業城市轉型發展“中國范例”;
石家莊地鐵,3條線路穿城入地,聯通城市東西南北,承載千萬市民夢想和未來;
古城正定,古城墻上游人如織,古街巷里燈火輝煌,千年古郡重放異彩;
……
穿行燕趙,一項項大工程,一個個新地標,就像鑲嵌在大地上的耀眼珍珠,串起河北的新名片。
河北簡稱“冀”,乃“希望”之意。古篆書的“冀”字,就像一只展翅飛翔的大鵬。她充滿希望,預示騰飛。
∗ ∗ ∗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
2021年6月1日,六一國際兒童節。王東峰、許勤來到石家莊市紅星小學看望慰問師生,朝氣蓬勃的孩子們唱起《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鏗鏘的旋律響徹校園上空。
這首由19歲的平山青年曹火星創作的經典革命歌曲,從抗戰歲月唱響,傳遍了全中國,唱到了新時代,如今又在少年兒童里傳唱。
為什么能久唱不衰?
因為它唱出了歷史,唱出了真理,唱出了未來。
歷經多少艱難曲折,中國共產黨從開天辟地完成救國大業,改天換地完成興國大業,到翻天覆地改革開放成就富國大業,驚天動地繼續前行完成強國大業,帶領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走出了實現偉大復興的滄桑正道。
回望100年輝煌成就,喜悅之中飽含對未來的堅定信念。
我們更加堅信,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引領中國走向繁榮富強。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在新時代創造新的歷史輝煌。
千秋偉業,百年只是序章。
7400多萬燕趙兒女必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途上書寫更加光輝燦爛的河北篇章。
大道之行,壯闊無垠。
英雄的燕趙兒女,永遠跟黨走!
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永遠向前進!
(河北日報編輯部 執筆:河北日報記者 周潔 薛惠娟 蘇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