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丘縣獐獏鄉黃岔村位于凌霄山北坡的山坳里,是太行山紅色根據地之一。因這里隱蔽性強,八路軍冀西游擊隊總隊長楊秀峰和他領導的內丘縣抗日獨立營、保家民團經常駐扎在黃岔村。黃岔村最早建立了交通站,為八路軍傳遞情報、信件,運送抗日急需物資、報紙文件,并圓滿完成了抗日干部的護送等任務。
5月末,記者來到黃岔村,感受那段艱苦奮斗的紅色歷史,接受革命精神洗禮。
軍民同心抵御外敵
1938年初,日本帝國主義將戰火燒到內丘。同年11月,楊秀峰率領冀西游擊隊,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在八路軍一二九師的直接領導下,組織成立了內丘縣抗日獨立營,設三個連,280余人,90多條槍。獨立營的任務以保衛縣委、縣政府和配合催糧草及協助辦案為主。
黃岔村的內丘縣抗日獨立營舊址為四面都有屋的小院。由于黃岔村四面環山、地理位置險峻,抗日隊伍經常由此出山打擊日寇,日寇卻不敢貿然進來“掃蕩”。
抗日戰爭期間,內丘縣抗日獨立營加強敵情偵察,及時掌握敵人動態,廣泛進行政治動員,從思想、人員等方面做好反“掃蕩”準備。
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加緊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掠奪和“掃蕩”。根據地的青年紛紛要求成立武裝,抗擊日本侵略者。獨立營抓住這一有利時機,于1942年6月將這些積極分子集中到黃岔村進行培訓,并決定成立群眾自己的武裝來保衛自己,保家民團應運而生。在八年抗戰中,保家民團越戰越勇,隊伍從30人發展到600余人,成為內丘縣抗戰的一支勁旅。
1942年10月,保家民團分成兩部分,活動在內丘至柳林公路以南的稱作南保家民團,孟范連任團長。
據史料記載,孟范連是任澤區王村人,1938年7月入黨,1941年任太行一分區內丘縣抗日獨立連連長,1942年擔任南保家民團團長。他一到職,就在敵人“治安強化”最猖狂的地區除掉了作惡多端的偽警察所長智俊興和幾個敵特情報員,隨后端炮樓、襲警所,短時間內打開了敵后抗日斗爭的局面。
抗日信息從這里傳遞
抗日戰爭時期,冀西地區是聯結冀南和太行兩個根據地的紐帶。在敵人對根據地實行分割、包圍和嚴密封鎖的情況下,保持根據地相互之間的聯系,尤其是八路軍總司令部所在地太行根據地與其他各個根據地的交通聯系,是堅持長期斗爭,保證戰爭勝利的條件。
冀西內丘縣境內,當時建有3條秘密交通線,擔負著太行與冀南以及山東、冀魯豫等根據地之間的物資運輸、人員護送、文件和書報傳遞的任務。其中,南線是太行一分區到冀南二分區之間的交通主干線,它的東西起點分別設在堯山南位和內丘黃岔,中間要穿越三道日軍封鎖線,交通員的責任大、處境險。
黃岔村是在楊秀峰領導下最早建立的交通站,而且是太行一分區的總站。為了盡快傳遞情報,不少黃岔村村民主動請纓,成為交通員,張榮妮就是其中之一。
自建立交通站到抗戰勝利,張榮妮始終堅守交通員“不問、不看、不說”的保密工作原則,為黨和八路軍護送干部100余人,傳送情報文件不計其數,從來沒有發生過失誤。
1939年,太行抗日根據地的冀南銀行成立。為提高冀鈔印刷質量和產量,與敵展開金融戰爭,冀南銀行急需一臺新的電動銅版鈔票印刷機。交通站的人員在獨立營為主的軍事掩護下,通過周密部署后,將印刷機從內丘火車站取出,從日偽軍鼻子底下,裝上大車運出城后,暫埋藏在大沙河灘。深夜,他們取出掩埋的機器,組成三個車隊,向三個方向出發,以一真兩假牽制迷惑敵人。
交通員歷盡艱險,突破敵人的層層檢查、跟蹤與圍剿,一路向西急駛,直奔太行山腳下的神頭村。他們與等候的群眾,人抬肩扛到太行山太子巖二道紅嶺,使冀南銀行所需的電動銅版鈔票印刷機,安全順利運送到抗日根據地。
以紅色精神促鄉村振興
“來到紅色旅游點,不僅為了‘游’,更為了給精神‘補鈣’。”“每一處革命舊址、每一個農家窯洞里都有許多鮮活的革命故事,這是在書本中學不到的。”近年來,黃岔村紅色旅游日益受到追捧。
保護革命遺址與古村落相結合。黃岔村決定走旅游開發的生態發展之路,治山、治溝、修路一起上,著力打造山清水秀的旅游勝地,展示最美古村落風采。目前,全村已有二三十人吃上了“旅游飯”。
今年新開業的漢霖苑·半山寒舍民宿,包含生態餐廳、精品民宿、萌寵樂園、攝影基地、咖啡屋、茶院、團隊拓展基地等項目。
“依托于黃岔村的紅色旅游資源,漢霖苑串聯本地鄉俗、鄉情、鄉風、鄉物,可有效提升民宿的體驗度和參與度。”漢霖苑負責人李萌今年32歲,是黃岔村人。李萌回家鄉創業,支持紅色旅游經濟發展,是受其父親李茂林的影響。
李茂林是一名退役軍人,也是黃溪谷公司的負責人。從部隊退伍后,他自主創業成功后反哺家鄉父老,流轉村內100多畝土地,種植具有藥用和保健價值的經濟作物金花葵。“村民流轉土地每畝每年收入1000元,在基地打工一天能賺近100元。”黃岔村黨支部書記劉志國介紹說,現如今,基地已帶動村內及周邊上百名村民致富增收。
“6月至10月是金花葵的采摘期,屆時我們將推出金花葵宴。”李萌說,金花葵又名野芙蓉,富含豐富的黃酮、維生素E、維生素C、亞油酸等微量元素。除了食用鮮花,他們還建設了深加工車間,將新鮮花朵加工成金花葵茶,提升產品附加值。
在喚醒“沉睡資源”發展民宿經濟的同時,黃岔村克服種種困難,建成黃岔新村。統一規劃建設的黃岔新村,更加靠近獐獏鄉主要干道,水泥道路通到家家戶戶門口,街道上安裝了路燈和監控。目前,50多戶住在黃岔新村,13戶村民住在老村。
如今,黃岔村精致統一的院落、筆直挺拔的白楊樹與青山綠水、藍天白云交相輝映,已然成了攝影愛好者的拍攝采風基地,戶外旅游穿越的集結地。
2017年,黃岔村被評為“河北省十大最美古村鎮”;2019年4月被評為“中國傳統古村落”;2020年,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記者手記
傳承紅色基因,學習英烈事跡,弘揚英烈精神。
走在黃岔村用石板鋪砌的街道上,聆聽著軍民聯合抗擊侵略者的故事,不由思潮澎湃、感慨萬千。內丘縣抗日獨立營、南保家民團、交通站在黃岔村留下了戰斗足跡,撒下了革命火種,傳播了偉大的紅色精神。
如今,紅色基因已深深融入黃岔村人的血脈。黃岔人把保護革命遺址和古村寨相結合,治山、治溝、修路一起上,走出一條旅游開發的生態發展之路,顯現出嶄新的風采。
進入新時代,我們要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永葆初心使命,賡續艱苦奮斗精神,建好紅色古村落,讓村民過上好日子,用鄉村美、產業興、百姓富、生活好的實踐成效告慰英烈。
來源:邢臺發布
文圖: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周林
視頻:邢臺廣播電視臺記者 劉毅 姚樂姿 內丘臺
海報:田龍彪
手繪:邢臺學院 謝宇光
編輯:剛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