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記者 馮碩 趙嬌瑩 劉瀟 報道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涉縣王金莊學齡兒童王虎林隨父輩牽驢上梯田耕種時,就對大山另一邊的生活充滿好奇與向往,從那時起,他就立志走出這巍巍的太行山。
巍巍太行航拍涉縣王金莊。長城網記者 劉瀟 攝
長大后,王虎林如愿以償,讀了大學,成了海員,在遼闊的海域上乘風破浪。返城創業后,卻因意外受傷被救護車送回家鄉。后來,他選擇留在王金莊,守望著這片連綿無邊的梯田。
涉縣王金莊村文化站站長趙興善介紹梯田搭建。長城網記者 馮碩 攝
4月29日,晨光熹微之時,王虎林拎上相機,騎著電三輪沿著修葺平整的山路去趕一場熱鬧的廟會。
巍巍太行航拍涉縣王金莊。長城網記者 劉瀟 攝
在山間盤旋而上,前路愈發清晰,抬眼便是層層疊疊泛起綠意的梯田,陽光漸漸鋪灑其間。如斯美景,讓王虎林感到滿足,用他的話說就是:“曾經千方百計想離開它,現在千方百計想留住它”。
王林虎牽著自家的驢讓游客體驗騎驢。長城網記者 馮碩 攝
留住梯田,第一步是要留住它的原生態模樣,讓荒廢的梯田重新綠起來。
王金莊村層層疊疊?的房屋。長城網記者 馮碩 攝
巍巍太行航拍涉縣王金莊。長城網記者 劉瀟 攝
2015年,王虎林注冊電商公司銷售梯田里的農特產品。古老梯田產出的小米口感綿潤,搭上互聯網快車后銷量逐年上升,王虎林不僅自己賺到了錢,還解決了村里余糧滯銷的難題,村民們瞅見機會,將荒廢的梯田重新耕種起來。
2018年底,太行山高速開通,并在王金莊設了個站,這為電商平臺發展提供了極大助力。2020年,當地小米銷量突破20萬斤,銷售收入超百萬,王虎林感嘆:“這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王虎林通過電商賣家鄉小米。長城網記者 馮碩 攝
隨著電商之路走向正軌,王虎林將重點放到了梯田保護上。留住梯田,更要留住它綿延千年的文化,“不能只向錢看,還要向父老鄉親看,更要向梯田看。”
在王金莊生活了五十多年的文化站站長趙興善說,涉縣梯田是旱作梯田,山高坡陡,石厚土薄,修建十分不易。千百年來,人們依山開墾,山頂栽種松柏,山間梯田種植小米、玉米等作物,梯田邊緣栽種花椒、黑棗、柿子,作物多樣,規模宏大,2014年入選第二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巍巍太行航拍涉縣王金莊。長城網記者 劉瀟 攝
2017年,涉縣旱作梯田保護與利用協會成立,王虎林擔任協會秘書長,如何讓王金莊形成以梯田文化為基礎、以農耕文化和生態文化為產業、以電商為依托的新型農業文化遺產村落,成為他和鄉親們孜孜以求的新目標。
“沒有梯田,沒有王金莊的父老鄉親,就沒有我的今天。”王虎林回憶,當年受傷后輾轉各地接受手術,是村民們自發的捐款幫助他度過了最難熬的日子。而梯田養育了他,也給了他重新發展的機會。
王虎林向記者介紹王金莊石板街。長城網記者 馮碩 攝
“那你以后還打算走出去嗎?”
“你們能到這里來,不就是代表我走出去了嗎?”王虎林哈哈一笑,笑聲飄揚在山風中。
航拍涉縣高速公路。長城網記者 劉瀟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