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在京雄高速河北段白溝河特大橋建設現場,隨處可見埋頭苦干的身影。運輸鋼筋材料、進行栓釘焊接、綁扎鋼筋網……320余名施工人員聚力攻堅,橋面混凝土鋪裝作業順利進行。
圖為工程建設現場。 河北日報記者曹智攝
白溝河特大橋是京雄高速河北段北京進出雄安新區的門戶橋梁。橋梁全長約1.76公里,主橋仿頤和園17孔橋造型,共設17孔,每孔長91米,建成后將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的上承式鋼箱連拱橋。橋梁主體工程已于去年底完成,當前進行的工程是橋面混凝土鋪裝。
在施工現場,筆者注意到,隨著一陣陣電焊亮光閃過,一顆顆“禾苗”在焊接工人身后不斷鋪陳開來。
白溝河特大橋項目副總工程師王寶輝介紹,這些“禾苗”其實是焊接完成的栓釘。因它們看著像密密麻麻的禾苗,遠遠望去,焊接工人就像在一大片水稻田里插秧,所以焊接工人這時也被稱為“插秧工”。
他進一步介紹,白溝河特大橋采用的是鋼橋梁結構。橋面混凝土鋪裝前,需要將混凝土與鋼橋梁錨固連接起來,其連接就是通過栓釘焊接這道工序來實現的。
之所以看起來像是在田地里耕作,是因為焊接的工程量較大。除了引橋以外,施工人員需要在長1547米、寬19.5米的橋面范圍內完成266萬余個栓釘的焊接工作。每個栓釘間距只有15厘米。
在橋梁上“插秧”并不容易。
焊接工人需要先縱向、橫向測量彈線,然后用磨刀砂輪將橋面焊點進行反復磨光、除銹,保證焊接處表面平整、光滑。接著他們放置好瓷環,通過焊槍將3.75厘米的栓釘與鋼橋面牢固結合,做到了快、準、穩。
焊接后,工人還要用力把栓釘彎折30度。最后,他們還會認真檢測每個栓釘的質量,防止栓釘松動。
栓釘焊接班組有40多人,他們每天焊接9萬余個栓釘,平均每人每天焊接2200多個。經過他們靈巧的手,一排排焊釘就像茁壯生長的“秧苗”,穩穩地在橋上扎下了根。
“插秧人”身后,一群“編織工”也在緊張工作。只見他們合理布置好橫、縱向鋼筋條,保證鋼筋搭接間隔不小于20厘米,再按照“隔三綁一”的方式進行綁扎。
“幾乎每天綁扎超過8個小時。我們的任務是用扎絲將兩層鋼筋拴攏在一起。為了防止混凝土澆筑后扎絲外露生銹,完成綁扎后還要把扎絲頭向下彎曲。彎曲過程必須動作麻利,不然就達不到想要的效果,這些動作每天都要重復上千次。”綁扎工人曹中舉說。
栓釘焊接、鋼筋綁扎工序完成后,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將在白溝河特大橋采用。這種混凝土擁有超高的耐久性和力學性能,能讓橋梁結構具備輕質高強、安全耐久、經濟美觀、節能環保等優點。
如今,京雄高速河北段各建設單位鎖定目標、倒排工期,統籌兼顧、全面提速,千方百計打贏保通車攻堅戰。目前,全線共計6900余名管理及施工人員以分秒必爭的姿態投入工程建設。截至3月17日,全線路基工程完成97.3%,橋涵工程完成97.6%,路面工程完成76.2%。(河北日報記者 曹智 通訊員 馬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