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景色。陳康 攝
長城網訊(記者 王林紅 通訊員 王宏亮 王賡)從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近年來,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第五環境監察專員辦公室將衡水湖自然保護區生態治理作為環境監察重點工作,在常態化督查的高壓態勢下,督促衡水市有關部門嚴格落實衡水湖生態治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通過“一攬子”舉措的持續發力,衡水湖生態環境恢復成效顯著,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大氣負氧離子含量高達4600個/立方厘米,鳥類種類達到323種,衡水湖真正成了衡水的綠肺、鳥類的天堂。
治病須找根。尋找治水之道,追根溯源成為當務之急。針對衡水湖水資源短缺的嚴峻形勢,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第五環境監察專員辦公室負責人親臨衡水湖督查指導,加大水生態修復和內源污染治理力度,促進河湖休養生息。
衡水湖生物豐富。王賡 供圖
2018年至2020年,衡水市每年開展蒲草平衡收割,減輕蒲草腐爛沉積對水體產生的影響。實施生態浮島項目,完成衡水湖姊妹東島、三生島水域生態浮島建設6萬平方米,降低了水中的COD、總氮、總磷的含量,有效改善了衡水湖部分水域的水環境。
在三生島附近區域進行沉水植物種植試驗,種植狐尾藻8萬平方米。完成王口閘區域清淤11.5萬立方米,據估算,每年可減少總磷排放0.198噸、總氮排放5.256噸。2018年至今,實施增殖放流,累計撒放鰱鳙魚苗2050余萬尾、蝦苗9000萬尾、泥鰍苗100萬尾、鯉魚20萬尾、河蟹扣蟹10萬個,保障了衡水湖生物多樣性的健康發展,提高了衡水湖濕地的生物多樣性。
設立三禁區域。2020年4月,在禁漁期的基礎上,衡水市設立了全年禁航、禁捕、禁釣區域,安裝了禁航禁捕浮標,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在劃定區域從事捕獵、捕撈、垂釣、游泳等行為,禁止個人、船只等進入劃定范圍。
衡水湖景色。 王賡 供圖
在治污的同時,衡水市加大力度實施衡水湖生態補水工程,各有關部門協調溝通、科學研判,2020年共向衡水湖補水5130萬立方米,達到歷史最高水位21米,確保了衡水湖生態水位。
與此同時,科學的治水方案也在制定。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第五環境監察專員辦公室嚴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聚焦主體責任落實、制度執行,緊盯重點部位、關鍵環節,衡水市先后頒布《河北省衡水湖濕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衡水湖水質保護條例》,讓衡水湖保護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衡水市聚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補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短板,因地制宜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截至目前,累計完成280個村莊的生活污水治理和395個村莊的生活污水管控,實現治理管控全覆蓋。衡水湖周邊1000米范圍內的村莊實現了垃圾收集、轉運、處理全覆蓋,嚴控污染物入河,并加強管控機制,在源頭上杜絕向湖內傾倒垃圾。
衡水湖豆雁。長城網記者 王林紅 攝
推進生態搬遷。衡水市計劃利用5年時間分兩期完成衡水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及實驗區中對生態有重要影響的32個村莊1.8萬人的生態搬遷。其中一期計劃搬遷8個村莊,涉及1332戶、3803人。目前已完成順民莊、北八里莊搬遷,并同步開展村莊拆遷原址的生態恢復工作,其余村莊搬遷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持續開展河湖“四亂”清理整治,一方面鞏固提升已有河湖清理整治成果,另一方面將清理整治重點由大江大河向中小河流、農村河湖延伸,實現河湖全覆蓋,推動河湖整體面貌根本好轉。截至目前,常態化排查的74個衡水湖及引水沿線“四亂”問題已整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