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訊(記者 鄭夢婷 王璇)“當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已經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態勢,但也存在發展不平衡、資源整合不夠、形式單一等問題。”河北省人大代表、承德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曹宗華說。
為什么進?牽系國家和民族未來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脈,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和脊梁。我們必須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來統一認識。”曹宗華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意義重大,牽系國家和民族未來。要深入實施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工程,從學生抓起,從學校抓起,從根基抓起,把傳統文化作為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必修課,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
傳統文化“三進”不僅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更有利于中華文化持續繁榮。曹宗華表示,讓廣大青少年從小親密接觸優秀傳統文化,在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熏陶和陪伴下成長,不僅可以培育文化認同,增進文化信仰,還能在思想深處厚植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代代相承、生生不息的長期過程。”曹宗華強調,從立德樹人到文化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意義重大,只有認識到位,實現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領域全面覆蓋、全程推進,方能攀登中華文化繁榮新高峰。
進什么?進知識進技藝更要進心靈
“談‘三進’,無論是進校園、進課本、進課堂,歸根到底就是——進腦袋。”曹宗華指出,“轉變青少年的價值理念、思維方式,產生文化精神層面的深度吸引非常不容易,我們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進知識進技藝更要進心靈。“我們不能只在形式上去探索花樣,如穿古代的衣服、唱個歌兒、做個活兒,一定要真正沁人心脾、潤物無聲,落實到精神傳承。”曹宗華強調說,“不論學習什么樣的技藝,我們最終是要將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植入青少年的心里,引導他們運用傳統文化中的智慧看待今日之人和事,進而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深邃的哲學思想、質樸的道德操守和高雅的審美情趣’。如此,傳統文化才真正有生命力并受用終生。”
怎么進?加強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
“‘三進’是有序地進?有選擇地進?還是一股腦兒地都進?”會上,曹宗華這樣點題。
在以往的調研中,曹宗華指出,“三進”碰到的問題要從頂層深入研究和回答。一是面對不同的對象,怎么進?二是碰到應試教育這堵墻,怎么進?三是碰到經費難題,怎么解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傳承是個系統工程,曹宗華呼吁加強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加強剛性課程和科學評價體系。
曹宗華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積淀,外化出文字、語言、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多種形式,要結合各級各類學校和學生實際,采取喜聞樂見的形式,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內容融入到平時的課程當中,吸引學生參與其中、樂在其中。
針對目前各大高校傳統文化課程開設的現狀,她特別建議:“一方面要注重人才培訓培養,提供專業人才支撐。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各級師范教育的通識必修課、納入在崗教師繼續教育課程,探索校外師資和專業教師相互配合的‘雙師型’教學方式。另一方面,也要整合資源,引導博物館、文藝院團及社會力量大力支持學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規劃有保障,資金有來源,工作才能有抓手。曹宗華表示,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是個系統工程,無論是教材編制、師資培訓培養,還是在各級各類學校采取不同的形式推進實施,都需要有資金作為保障,各級財政應設立專項資金予以保障,以真正解決有錢辦事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