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評論員 郭慧巖
“兩會”進行時,河北省政協委員,張家口市政協副主席、河北北方學院副校長張輝今年帶來了有關鄉村普法教育方面的提案。他說:“鄉村振興不僅僅是環境的提升,人的精神面貌和普法教育也應相應進行提升。”
2018年起實施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35年,農業結構得到根本性改善,農民就業質量顯著提高,相對貧困進一步緩解,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農村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宜居鄉村基本實現。
從中可見,“鄉風文明”“鄉村治理”與“共同富裕”“美麗宜居”等指標,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硬件”改善了之后,當然要同步提升“軟件”的水平。
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農村是鄉村振興的戰場,農民的精神面貌好不好、法律意識高不高,不僅關系到能不能鞏固脫貧致富成績,也直接決定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成色。
這也意味著,在解決了貧困問題之后,需要更加關注“人”的精神面貌問題、鄉村的風氣問題以及其他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說到底,這也是基層治理需要關注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