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記者 陳雨松
這次故事的主人公,來自一個特殊的行業。他們有時候像雕刻家一樣精心雕琢,有時像心理專家一樣潛心疏導,有時還要像專科醫生一樣臨床檢查,他們有一個鮮有人知的職業名稱——義肢裝具師。
80后丁寧寧在海外留學后選擇回到家鄉創業。
王馨正在穿戴義指。長城網記者 劉飛 攝
在我去采訪的路上,遇到了正前往丁寧寧公司的王馨。她說,在她4歲的時候,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事故,右手食指被部分截肢,她的新春愿望是能有一個靈活的手指。
丁寧寧告訴我說,他們將“黑科技”運用到義指上,與傳統機電假肢不同,可以用手部自身的力量來完成關節伸展等平衡運動。肢殘人士佩戴這款金屬手指,可以像多數人一樣靈活地敲擊鍵盤、系鞋帶、彈鋼琴、打臺球。中國假肢登頂珠峰第一人夏伯渝就是穿著丁寧寧做的假肢登上了珠穆朗瑪峰。
丁寧寧說,接受腔需要承擔體重,是一個假肢最重要的部分,哪怕只有一點點的不契合,也會非常影響舒適感,因此需要精確地測量殘肢的各個尺寸。
機械轟鳴聲裹著刺鼻的味道,彌漫整個操作間,丁寧寧和同事圍著各式機器、石膏和樹脂材料打轉。
丁寧寧幫助殘障人士復健。長城網記者 劉飛 攝
丁寧寧說:“這個接受腔是假肢和身體連接的部分,我們可以看到上面有很多細微的紋路,都是必須要按照對方的腿型來制作,上面有各種各樣的線條,符合我們腿部的肌肉走向。”很多殘障人士遭遇事故后不敢使用殘肢,導致殘肢機能退化,為了殘障人士積極復健,今年,丁寧寧和他的同事還自創了健身環復健法,讓游戲與康復治療相結合,使殘障人士邁出新的一步。
丁寧寧說,像他們這樣的小微企業,政府給他們非常好的政策補貼,每年只收取1%的稅收,作為高新技術企業來說,現在已經有兩個區給他們拋出了橄欖枝,每年大概有四五十萬的政策補貼。
截至2019年,中國殘疾人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為6.34%,其中下肢截肢人數超過170萬人。丁寧寧已經幫助上千個殘障人士重塑身體。
我國康復產業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也吸引了日本同行菊地雄斗來到石家莊與丁寧寧一起工作。新年給人新的希望,而他們的工作是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生活的便捷與希望。
總策劃:邵 荃 張國鋒
策 劃:曹朝陽
統 籌:田 夢 姚 杰
記 者:陳雨松
攝 像:劉 飛
后 期:陳雨松
視 覺:姚 杰 筵 怡
化 妝:岳曉燕
責任編輯:陳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