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確保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這一明確要求,對于我們扎實做好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一個國家只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國社會始終保持穩定,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2020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歷史性的“十七連豐”,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3390億斤,比上年增加113億斤,增長0.9%,產量連續6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總的來說,我國農業連年豐收,糧食儲備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松。在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復雜形勢下,發揮好“三農”的壓艙石作用,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飯碗,就能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為保持經濟健康發展、社會大局穩定奠定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保障糧食安全,關鍵在于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保護耕地,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實施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把黑土地保護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把黑土地用好養好。穩產增產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堅持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志打一場種業翻身仗。
保障糧食安全,就要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關鍵在于讓農民種糧有錢掙。要穩定和加強種糧農民補貼,提升收儲調控能力,堅持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擴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險范圍,創新經營方式,培育好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健全專業化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強農民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能力培訓,促進管理現代化。城鄉居民食物消費結構在不斷升級,農產品保供既要保數量,也要保多樣、保質量。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繼續抓好生豬生產恢復,促進產業穩定發展,打好農產品貿易這張牌,實施農產品進口多元化戰略,支持企業走出去,提高關鍵物流節點掌控能力,增強供應鏈韌性。
倉廩實,天下安。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不能把糧食當作一般商品,光算經濟賬、不算政治賬,光算眼前賬、不算長遠賬,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有責任保面積、保產量,飯碗要一起端,責任要一起扛。此乃國之大者!糧食安全要實行黨政同責,“米袋子”省長要負責,書記也要負責。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持續提升糧食供給保障能力,把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就一定能為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