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的那邊
長城網記者 張嘉琪
我第一次來(滄州市)海興縣是兩年前,這里雖然地處渤海之濱,眼見的卻是成片的鹽堿灘和村民緊巴巴的日子。張常豐村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當時那里的村民就告訴過我:“我們這大多靠種地為生,收入不高,一旦生病住院,一兩萬塊的救命錢都拿不出來。”
張常豐村文體中心。
而前不久,當我再次來到張常豐村,看到的卻是平坦的水泥路、整齊的房屋、和寬敞的文化廣場,要說起這翻天覆地的變化,還得從一位北京來的駐村書記說起。
2018年5月,國家信訪局的張巍婷主動請纓來到張常豐村掛職第一書記。她對我說:“雖然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看到這里的貧窮和落后,心里還是咯噔一下。”她那時候每天都到村民家跟他們嘮嗑,通過深入的了解,找到了這里貧窮的根源,那就是接觸外面的機會少,生產落后。
張巍婷(左)接受記者采訪。
求變先從思想上變,她自掏腰包,帶著村里26個人,到正定縣塔元莊村、平山縣泓潤農業生態園考察。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平生第一次走出海興,看到別人家里住小洋樓、種地實現自動化都大開眼界,感嘆說“咱這前半輩子算是白活了!”
思想有了轉變,可怎么致富呢?張巍婷對我說:“村里種的旱地小麥‘大紅王’不打農藥、不施化肥、營養成分高,這些是純天然的健康食品,在城里賣一定能賣個好價錢。”說干就干,她開始著手成立合作社,注冊“張常豐”商標,建起石磨加工坊,利用微商店將多種特色農產品推進了市場。
面花。
采訪中,老鄉們都說,那段時間張巍婷三句話不離張常豐,張口就是“純天然綠色食品”。現在“辣椒姐”的辣椒醬、面條哥的面條、“面花夫妻”的面花根本不夠賣。
兩年間,她帶著“張常豐”產品參加全國各地各種大大小小二十多場展銷會,后來還登上了央視。2019年12月底張常豐村整村實現脫貧。
我問張書記:“這樣的成績您滿意嗎?”她說:“還湊合吧,我們還能更好。”
那天采訪結束的時候,一位大娘拉著我的手高興地說:“常豐,常豐,這次真的是名副其實了。”
張常豐村村民樸實的笑臉,是一種喜人的變化,從這一張張笑臉中,我看到了中國鄉村振興的美好前景!
總策劃:邵 荃 張國鋒
策 劃:曹朝陽 李鐵兵
統 籌:田 夢 姚 杰
編 導:田 夢 王 瀟
記 者:張嘉琪
攝 像:姚 杰
后 期:卜 洋
視 覺:姚 杰 筵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