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在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河北省各地各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涌現出一批工作基礎扎實、創建成效突出、群眾滿意認可、在全國具有示范作用的先進典型。從今天起,本報開設“文明讓我們的城市更美好——河北省文明城市創建巡禮”專欄,通過一篇篇生動鮮活的紀實報道,展示新時代河北文明城市建設的豐碩成果,反映“三創四建”活動中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取得的亮點成效,為提升河北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提供借鑒,促進河北城市高質量發展。
廊坊市開展1057項爭創活動,精心“繡”好城市文明之花;秦皇島市對98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提升,越來越多市民感受到“幸福來敲門”的喜悅;辛集市建設42處“口袋公園”,讓市民推窗見綠、出門進園……城市點滴美好變化,讓市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感。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氣質,也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高度重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并將其列為“三創四建”活動的重要內容組織推動。全省各地各單位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便民、利民、惠民作為創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全面創建、全域創建、全民創建、常態創建,不斷提升居民文明素養和城市文明程度,城市品位和綜合競爭力持續增強。
近年來,河北省文明城市創建取得喜人成績:廊坊市和大廠回族自治縣、文安縣、遵化市今年獲評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獲評數量位列全國第六;唐山和石家莊、秦皇島、邯鄲、遷安市、正定縣先后獲評第三屆和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目前,省級文明城市(城區、縣城)達到101個。
以人為本,讓廣大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建的廊坊市民服務中心即將投用,帶動周邊土地價值攀升。中心對面的400畝土地,卻不搞商業開發,廊坊市把最好的地段、空間留給市民。如今,這里高標準建設了丹鳳公園,為廣大市民提供了高品位的休閑去處。
地處京津之間,廊坊著力建設生態優美、宜居宜業的城市環境,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典范城市,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到每一座公園、每一條街巷、每一個小區、每一塊綠地。
城市的核心是人,文明城市是人民的城市。河北省各地堅持人民至上創建理念,聚焦群眾感受,突出重點領域、關鍵環節,補短板、強弱項、增內涵,辦好群眾關心的事、方便群眾的事、讓群眾得實惠的事,為民創建、靠民創建,給群眾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和變化。
為民創建,解決群眾的煩心事!
老舊小區改造,是個民生老話題,也是個老難題。從2018年起,唐山市利用三年時間,對全市2000年以前入住的521個老舊小區進行綜合提升改造,共2453萬平方米、涉及35萬戶。
千家萬戶百棟樓,民情民意在其中。在老舊小區改造提升過程中,唐山市堅持在改造前,充分征求居民意愿,確定改造項目和內容;改造中,選取居民代表參與施工監督;改造后,組織居民參與竣工驗收,開展滿意度測評。
老舊小區改造改出了新意,廣大市民收獲了滿意。邯鄲市連續三年把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列入全市20項民心工程和10件民生實事,累計投資25.8億元,大力推進1064個老舊小區改造。
一個個老舊小區改造升級,一條條背街小巷改善修好,一個個集貿市場整潔一新,一座座公共衛生間明亮整潔……各地黨委、政府帶著感情對癥下藥、帶著溫度綜合施策,堅持疏堵結合,寓管理于服務之中,解決了一批困擾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群眾反映停車難,遷安市利用老舊小區建筑格局擴建停車位15428個,拿出最好的地段新建和改造6座停車場,新增停車位1713個,全部免費向市民開放;滄州市中心城區范圍內202家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內部停車場,向社會開放,1.25萬個公共停車泊位供群眾免費停車使用;衡水市增劃機動車位3000余個,市區沿街20家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向社會免費開放停車位。
群眾反映背街小巷路不平,邢臺市就此推進小街巷綜合整治工程,對239條背街小巷環境進行整治和硬件設施改造提升,清除“頑疾”,全面提升群眾幸福感。
靠民創建,全民動員共建美好家園!
日前,秦皇島市民趙亮看到,人行道上 被加裝了地鎖。他立即拍照,并上傳到秦皇島“指尖上的城管”手機APP上。當天下午,他就收到了反饋信息。“動動手指,就能參與城市管理。”如今,秦皇島市民通過“指尖上的城管”上報案件7961件,帶動一大批城管難題迎刃而解。
邯鄲市峰峰礦區機關單位和服務行業窗口中開展“提質提效、文明服務”競賽活動,每個窗口單位都建立學雷鋒服務站,推出10余項便民服務,針對特殊顧客高標準建設無障礙設施、母嬰室,提供“保姆式”特色志愿服務。
為營造創建文明城市氛圍,張家口、廊坊、遷安、黃驊、樂亭等地組織志愿者,開展“訪千樓萬家”活動,提升市民對創城工作的參與度和滿意率。定州市發動市內主流媒體、160多家自媒體公號齊上陣,傳播創建理念,普及創建知識。
文明城市創建推動城市治理方式創新,黃驊市在28個社區構建起“街道—社區—網格”治理體系,全力打造“15分鐘生活圈”,讓市民從市內任一小區步行15分鐘,都能找到一家超市、一座公園、一家醫療服務機構、一處文化活動中心。
以美怡人,建設和諧美麗的宜居城市
推門就見綠,四季都有景,如今走在辛集,不經意間就能遇到一方環境優美、景色宜人的公園綠地。
辛集以創建文明城市為契機,堅持規劃擴綠、見縫插綠、拆違擴綠、拆墻透綠、整治添綠并舉,建設了辛中公園、濕地公園等11個公園游園,建成了“育才園”“勵慧園”等42處“口袋公園”。
在文明城市創建中,河北省把讓群眾生活得更舒適這一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之中,聚焦城市的科學規劃、精心建設、精細管理,以“繡花”之功,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和數字化城市管理,提升公共服務的供給水平,努力提供有利于群眾遵章守規、文明有禮的硬件條件和良好環境,建設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城市的痛點在哪,創建的焦點就在哪——
保定市開展創建文明城市“三整治五提升”行動,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清理“僵尸車”、背街小巷改造提升等,強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
遷西縣重點打造民生實事惠民品牌,實施城區環衛市場化運行及景忠街等市政街道翻修工程,拆除小區違建230處,清理小廣告10000余條,開展交通秩序專項整治行動,查處交通違法行為3000余起。
城市的堵點在哪,創建的腳步就到哪——
文安縣對城區內214個生活小區內的公共設施、環境綠化、物業管理方面內容進行提升改造,組織全縣88個縣直機關單位與各小區結成幫扶對子,解決小區環境臟亂、占綠毀綠等問題。
遵化市持續推進背街小巷綜合整治工程,在改善和提高背街小巷基礎設施的同時,用一幅幅手繪畫裝扮小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文明城市創建等為主要內容的宣傳畫,占領小巷文明的陣地。
生活便利、居住舒適,許多搬離老舊小區的居民又回來了。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2020年度1369個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已經全部完工。
全省各地持續推進文明交通行動,石家莊市發出了“機動車禮讓斑馬線”活動倡議,機動車依法禮讓率達到94.4%;霸州開展交通秩序整治,加強城市文明交通宣傳教育,引導廣大市民綠色出行、低碳出行。
天藍了,水清了,道路更整潔了,小區更舒適了……通過創城,城市處處都在變美。
小“菜籃”,大民生。張家口市橋西區推進農貿市場改超市工作,完成了新華苑、皖若生鮮等3個農貿市場的改造升級,新增便民蔬菜超市7個;黃驊市海園市場、貿易城、海鮮城等老牌綜合市場都成立管理處,建立消防站、學雷鋒志愿服務站、母嬰室、食品快檢室、消費者維權站等,服務功能更完備。
公廁關乎市民“方便”問題。新樂市深入實施“廁所革命”,對城區公廁進行排查整改,加大對公廁的管理力度,為市民提供干凈整潔的如廁環境。目前,城區新建改造星級公廁34座,拆除旱廁920余座。
以文化人,塑造文化厚重的城市氣質
“登得上城樓、望得見古塔、記得住鄉愁”,幾年前還只是個念想。如今,駐足四顧,正定城處處風景,無限自在。
鄉愁留得住,古韻更濃厚。在創建文明城市中,正定縣注重發揮古城歷史文化厚重的優勢,用建筑風格提升城市品位。
為了讓古城墻恢復生機,正定投資修復南城門城樓及兩側城墻。在國家文物局直接指導下,2015年開始修復月城、甕城和南城墻及東城墻5.8公里,并實施亮化。2018年2月竣工開放。
人文精神是城市文化的集中體現。在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各地既注重塑造風貌,提升城市整體形象,又注重歷史傳承,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堅持“內外兼修”,培育城市的“精氣神”。
衡量一個城市的文明水平,看“顏值”,更看“氣質”。
河北省扎實推進文化惠民工程,讓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近年來,已建起各類博物館151個、公共圖書館173個、文化館180個、鄉鎮(街道)文化站2255個、村(社區)文化服務中心50852個,基本形成功能完善、分布合理、適度超前全覆蓋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
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衡水市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文化惠民工程,2018年以來,累計開展文化惠民演出557場,“七進”文藝演出4927場。
立足建設生態宜居城市和國際一流旅游城市,秦皇島市不斷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城鄉文化品質,發展更具競爭力的文化旅游產業。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涵養著居住在此的人們。
張家口市開展“迎冬奧盛會 創文明城市”活動,大力實施冬奧惠民工程,以主城區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為主,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體系建設,著力建設“四園兩帶”,打造冬奧惠民工程示范小區,實施社區健身工程,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
廊坊市文化公園北側,用56幅主體剪紙浮雕連綴起文化景墻,融入第什里風箏、固安焦式臉譜、勝芳挎鼓等本地非遺文化。一批精品亮點工程為廊坊城區增綠添彩,潛移默化感染著群眾。
以“圖說我們的價值觀”“講文明 樹新風”“中國夢”等為主要內容的公益廣告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有機融入城市景觀和居民生活,承接城市歷史文化,傳播文明理念,凝聚社會共識。
燈桿道旗飄揚“文明”,一排排以創城為內涵的燈桿道旗公益廣告,成為溫馨的文明提示;電子大屏映射“文明”,眾多LED屏成為涵養文明的新平臺……行走在大廠回族自治縣的街頭,公益廣告抬頭可見、舉目即觀,成為道道靚麗風景。
春節、元宵節九州同慶、國泰民安,端午節彰顯國家意識、培育民族精神,七夕節突出忠貞愛情、家庭和睦,中秋節闔家團圓、喜慶豐收,“我們的節日”品牌活動愈加響亮;“美麗河北·書香燕趙”主題讀書活動深入開展,全民閱讀漸成風尚;文化場館建設如火如荼……如今,人們正收獲著滿滿的文化幸福感和歸屬感。
以德潤心,培育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
一座城市,因為好人而充滿溫情,因為“好人之城”建設而生機勃勃。
好人傳遞文明、文明塑造好人的良性互動,正在變成滄州強大的內生動力。今年以來,全市累計評選月度“滄州好人”100人,其中36人獲評“時代新人·河北好人”,4人榮登“中國好人榜”,上榜人數總計183人,持續領跑全國地級市。
文明城市創建,既見事見物,更見思想見精神。
近年來,河北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深化文明城市創建的核心主題,培育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匯聚起建設新時代、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目標的精神力量。
一個榜樣,帶動一群好人;一群好人,展現城市形象。
凝聚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河北省多渠道推薦好人、多形式宣傳好人、多方式禮遇好人。截至目前,全省涌現出16名全國道德模范、174名河北省道德模范,225人入選“中國好人榜”,選樹“身邊好人”6萬余人,在全社會形成了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
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所系。河北省聚焦立德樹人,選樹“新時代好少年”,開展童謠征集、中華經典誦讀、“勞動美”、“傳承紅色基因”等教育實踐活動,推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深入開展。
承德市把關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重要內容,建立“未成年人心理輔導志愿服務隊”,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專職教師320名,兼職教師1310名,全市556所中小學校心理健康專兼職教師實現全覆蓋。
“志愿紅”遍布大街小巷,讓群眾感受到陣陣暖意。
河北省制定首部規范志愿服務的地方性法規《河北省志愿服務條例》,出臺《河北省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石家莊公共文明行為條例》有效實施,唐山、廊坊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制定施行,以法治方式為建設文明家園樹立新標尺,推進志愿服務紅火開展。截至目前,全省注冊志愿者超過1000萬人,發布志愿服務項目超20萬個。
疫情襲來,“志愿紅”溫暖燕趙大地。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省200余萬名志愿者積極響應號召,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指揮下,投身到疫情防控中,用志愿力量彰顯愛心,用擔當作為展現新時代志愿者風采。
創建一線,“志愿紅”走近百姓身邊。
遵化市持續打響“志愿遵化 仁愛永駐”品牌,4000余名樓門長主動參與小區創建,1萬余人次黨員干部積極參與文明交通執勤和環境衛生整治。任丘市村街成立志愿服務大隊、中隊、小隊,打造“十五米志愿服務圈”,構建文明矩陣,激發向善活力。
如今,公交站臺上,人們上車少了“你擁我擠”;人行道上,也少見突然闖出來的“燈盲”;超市、醫院里,排隊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習慣;“你好”“謝謝”“不客氣”,服務窗口內外,戾氣少了,和氣多了;禮讓斑馬線、遛狗要拴繩、垃圾不落地正變成更多人的行為自覺……
在燕趙大地上,一幅幅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環境優美、人民幸福的文明城市畫卷徐徐展開。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省各地必將持續深化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讓城市因文明更美麗,讓群眾的生活因創城更美好。(河北日報記者 劉冰洋、薛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