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記者 代晴 段永亮 董肖飛
實物:脫貧戶劉龍光的游標卡尺
劉龍光的游標卡尺。長城網記者 段永亮 攝
故事:每天上午,滄州鹽山縣鹽山鎮張相莊村村民劉龍光,都會站在車床前開始一天的工作。他左手拿著工件,右手握著一把游標卡尺,根據尺子上的讀數對工件進行加工。這把游標卡尺看似普通,但它不僅能精確測量讀數,更能丈量出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幸福指數。劉龍光是一名聾啞人,幾年前在村里的幫助下,在附近企業學會了沖床、車床和電焊技術,現在每月能掙4000多元。他的妻子張鳳云也是一名殘疾人,靠著村里安排的公益性崗位,同樣有了固定收入。這對身殘志堅的夫妻,憑借勤勞的雙手走上致富路,兩人用攢下的20多萬元蓋了四間新房,日子越過越敞亮。
近年來,鹽山縣緊緊抓住精準扶貧這把“尺子”,脫貧攻堅全面發力,圍繞“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護航脫貧“最后一公里”,堅持用足繡花功夫,一招不讓、一扣不滑,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提升脫貧攻堅質量。截至目前,全縣剩余未脫貧40戶104人已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劉龍光手握一把游標卡尺,根據尺子上的讀數對工件進行加工。長城網記者 段永亮 攝
講述人:鹽山縣鹽山鎮張相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楊國強
我手里的這把尺子,是我們村精準扶貧的一把尺子,因為它幫扶了我們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劉龍光一家。劉龍光今年45歲,是一名聾啞人,他的妻子張鳳云今年41歲,也是一名殘疾人。兩個人組成了一個特殊的家庭,上要照顧老人,下要撫育孩子,生活非常困難。
劉龍光夫婦在老房子里的合影。長城網記者 段永亮 攝
劉龍光夫婦從結婚那天,就跟父母住在三間“磚包皮”的老房子里,家里只有一畝半地。以前,劉龍光在建筑工地當小工,每月只有幾百元收入。張鳳云一邊照顧家里,一邊種地,但因為地太少,糧食打得不夠吃,一直要靠張鳳云的娘家救濟。
我們村干部看到這種情況,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主動幫劉龍光聯系了當地的一家企業,想著讓他去學點技術。沒想到,劉龍光心靈手巧,也聰明,很容易就上手。如今,他學會了沖床、車床和電焊技術,有了固定的工作,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幾倍,每月都能收入4000多元。現在,劉龍光已經當上了師傅,都能獨立帶學徒了。
劉龍光夫婦在新房子里的合影。長城網記者 段永亮 攝
我們還在村里給劉龍光的妻子安排了一個公益性崗位,每天早上到村上打掃打掃衛生,一個月給她開300元錢。加上一家四口人的低保金,這個家庭一個月能收入5000多元,日子是越過越富裕。這兩口子人品好,也要強,他們不光等著政策幫扶,平時也是省吃儉用,除了工作還到處撿廢品。兩個人前年蓋了五間寬敞明亮的大房子,今年裝修得漂漂亮亮,前后花了20多萬元,沒有欠外債。
劉龍光夫婦身殘志堅,靠雙手勤勞致富的精神,激勵了我們村的每一名村民。我們把他們的這種精神寫進了《村志》,我相信有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我們村會越來越好,村民們也會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