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河北省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強力推進農業節水
0.6%水資源量產出全國5.6%的糧食
從近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河北省“十三五”節約用水成效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河北省統籌糧食生產與節水壓采,以發展節水農業為導向,以種植結構調整為抓手,強力推進節水種植技術,農業用水占社會總用水量由治理前的72.2%下降到2019年的62.7%,用占全國0.6%的水資源量生產了全國5.6%的糧食,養活了全國5.4%的人口,實現了農業節水與糧食穩產的統一。
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擴種耐旱作物。河北省因地制宜優化種植結構,發展適水種植,在深層地下水超采區,開展耕地季節性休耕試點;在井灌區將小麥、玉米一年兩季種植,改為只種植一季雨熱同期的谷子高粱等作物,實行一季休耕一季種植,規模達到200萬畝,畝均減少地下水開采150立方米,探索形成了自然休耕、生態休耕等四種休耕模式。以張家口壩上和黑龍港地區為重點,開展旱作雨養種植試點,適當壓減水澆地種植,改為依靠自然降水發展生產,今年旱作雨養種植發展到75萬畝。其中,在張家口壩上地區,將水澆地蔬菜、馬鈴薯等高耗水作物改為旱作雨養胡麻、燕麥等耐旱作物,規模達40萬畝,畝均減少地下水開采120立方米;在黑龍港深層地下水超采區的滄州、衡水等市,將小麥、玉米種植改為旱作油菜、谷子、花生等作物,初步形成了春季旱作油菜、黑麥草、油葵等,夏季谷子、高粱、玉米、花生等旱作雨養種植模式,規模達35萬畝,畝均減少地下水開采220立方米。
推廣節水灌溉。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在井灌區推廣噴灌、滴灌、管灌等高效節水技術4285萬畝。河北省還逐年加大投資比例,將高效節水灌溉列入重要建設內容,重點發展從機井到田間防滲管道和田間噴灌、滴灌等工程建設,在蔬菜上推廣膜下滴灌、膜下溝灌等技術,在果樹上推廣小管出流等技術,減少滲漏,提高灌溉水利用率,降低水資源使用量。各相關部門還積極與種植大戶、種植合作社、農業托管服務組織等對接,試點大田作物滴灌節水技術。今年省農業農村廳自籌資金,開始在小麥玉米一年兩熟農田試點開展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節水技術10萬畝,采用“先建后補”方式,在9個市和雄安新區的34個縣示范推廣。
突出農藝節水,推行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以冬小麥為重點,集成推廣小麥節水穩產配套技術,采取專家推介品種、免費向農戶供種、落實配套種植技術、實現節水穩產的方式推廣冬小麥節水種植,共推廣3420萬畝,河北省冬小麥節水種植基本實現全覆蓋,麥田澆水次數由3至4水減少到現在的2至3水,畝均減少1至2次澆水,畝均減少灌溉40至50立方米。
多措并舉,河北省農業用水持續遞減。2019年,河北省農業灌溉用水量102.9億立方米,較2015年減少21.3億立方米,農業生產在面積減、水量減的情況下,實現了單產增、總產增的“兩減雙增”。(河北日報記者 趙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