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河北省共有98人接受表彰,其中全國勞動模范65人、全國先進工作者33人。“抗疫先鋒”袁雅冬、“衛星通信巾幗英雄”孫晨華、“技能大師”李征、“病蟲害專家”康愛國、“知識型產業工人”李伏玉……這些勤勉工作的“金牌勞動者”奮斗在河北各行各業,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勇于奮斗、開拓創新的精神,唱響了新時代勞動者之歌。即日起,長城新媒體推出“身邊的勞模•學習的榜樣”系列報道,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有夢想、肯實干的勞動者!
長城網記者 張藝萌 劉瀾瀾
【人物檔案】
李征,男,漢族,1978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本科,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唐山供電公司二次檢修中心副主任,全國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李征勞模創新工作室”領軍人,曾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電力行業技術能手、國網工匠、國網青年五四獎章等諸多榮譽,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18年當選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202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人物故事】
一人擁有國家專利105項,創造經濟效益8700多萬元!今天,讓我們走進“全國勞動模范”李征。
李征正在“李征勞模創新工作室”研究新應用。(資料圖)
李征今年42歲,擁有多重身份。他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高級技師、高級工程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技術能手、河北省金牌工人、美麗河北最美工匠、國家電網工匠、唐山市最美工匠、國家電網優秀專家人才,同時還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20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李征正在接受記者采訪。長城網記者 劉瀾瀾 攝
李征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術傳授給大家。(資料圖)
自大學畢業至今,李征扎根供電生產一線,從事變電運維工作,一干就是20年。
變電運維是一項極其枯燥的工作,既要日復一日地在變電站巡查,又得時刻準備,及時排查解決出現的異常。李征能否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考驗?一組數據給出了答案:他共發現變電站設備缺陷1200多件,處理事故450多起。
在日常工作中,李征帶著眼鏡、說話時總帶著微笑。他說:“大學畢業至今,自己幾乎一直在一線,變電站實行三班倒,沒有節假日之分。這十幾年來,所有的春節和大多數節假日,都是在變電站里度過的。”
有付出就有收獲。截至目前,李征共獲得全國電力職工技術成果獎3項,全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系統職工創新成果獎3項,河北省優秀科技質量成果獎27項,全國優秀質量管理小組1項,全國電力行業優秀QC成果8項。
在李征看來,創新存在于每個人的腦海中,關鍵在于用實踐去檢驗。
鳥類在電力設備架構上筑巢——這是威脅電網運行安全的一項老大難問題,市面上有以聲波、風力等為原理的各類驅鳥器,但鳥類容易產生適應性。為了解決這一頑疾,李征借鑒飛機場激光驅鳥的思路,著手研發變電站專用的激光自動驅鳥裝置。
李征正在“李征勞模創新工作室”研究新應用。(資料圖)
經過反復試驗,僅軟件編程就有3500多行,單片機用壞了30多片。經過幾個月努力,李征研制出了一種變電站專用的激光自動驅鳥裝置,實現了激光驅鳥技術首次在變電站的實際應用。他研發的這一鳥類習性匹配系統是這一領域的首創。
李征主持研發的變電站激光自動驅鳥裝置,極大提高了供電可靠性和運維效率,并一舉摘得全國電力職工技術成果一等獎、河北省優秀科技質量成果獎和國家電網有限公司青創賽銅獎。
李征深知,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他說:“新技術在分享中才能應用和提高。”2013年,由李征領銜的“李征勞模創新工作室”應運而生。從創新個體到“人才鏈條”,從小發明到“大特色”,李征將自己的經驗和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
“李征勞模創新工作室”成立以來,累計完成科技創新成果158項,獲得國家專利163項,發表科技論文182篇,累計創造經濟效益和避免經濟損失達8700多萬元?!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