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物:張桂貞的鐵藝燈籠
故事:張桂貞是河北省級非遺項目豐寧鐵藝燈籠的第四代傳承人。2016年,她成立了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宇浩工藝品制作有限責任公司,帶領更多的鄉親們發“燈籠”財。2019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她又成立了二道營村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
講述者:承德豐寧滿族自治縣二道營村村民、省級非遺項目豐寧鐵藝燈籠傳承人 張桂貞
在豐寧“非遺”傳承基地,人們在欣賞展館內的豐寧鐵藝燈籠。長城網記者 商棠 攝
我是豐寧滿族自治縣的張桂貞,是鐵藝燈籠的省級非遺項目第四代傳承人,讓鐵藝燈籠這個傳統非遺項目帶動更多農戶脫貧致富,是我最大的心愿。
張桂貞(右)在指導鄉親們制作鐵藝燈籠。長城網記者 張建勛 攝
我是一個貧困家庭的孩子,家鄉二道營村位于豐寧的深山里。1997年時,我掌握了祖傳做燈籠的手藝,第一次做了10個,沒想到全賣出去了。村里的人看到我掙錢了,都愿意來跟著學。從1997年到2003年,我先后教了81位鄉親做燈籠,其中不少是殘疾人和特困戶,我回收他們做的燈籠,集中賣出去。
張桂貞和鄉親們帶著將要發貨的鐵藝燈籠產品去裝車。長城網記者 商棠 袁立朋 攝
燈籠多了,本地的銷量有限,得想法去找更大的銷路。北京、天津……十多個城市的外地市場相繼被打開。后來,從外出找客戶,到客戶來找我,豐寧鐵藝燈籠的名氣越來越大。
張桂貞和鄉親們制作的各式鐵藝燈籠成品。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張建勛 攝
2016年,我成立了豐寧縣宇浩工藝品制作有限責任公司,帶領更多的鄉親們發“燈籠”財。2019年,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建起了二道營村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工坊成立后,先后培訓了學員300多人次,其中貧困戶和殘疾人占60%。如今,周邊四五個村的近百人都加入了工坊,從事鐵藝燈籠的制作銷售。
張桂貞家保存的老式鐵藝燈籠(左三)和現在制作的新式鐵藝燈籠放在一起展示。長城網記者 袁立朋 張建勛 攝
2019年,我們工坊收入40萬元,利潤達17萬元。工坊帶領鄉親們脫了貧,越來越多的家庭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我的公司被河北省婦聯授予省級巧手脫貧示范基地,我也被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河北省民間工藝美術家稱號。下一步,我會繼續探索改進工藝,把燈籠制作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增加收藏和實用價值,讓鐵藝燈籠把鄉親們的致富道路照得更亮、更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