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記者 李代姣
在魏縣現代農業園區東代固鎮后閆莊村,有一家現代化食用菌生產企業——河北綠珍食用菌有限公司,在堅持自主創新、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該公司走出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食用菌產業扶貧之路。
技術人員培養優質銀耳。
公司+基地+農戶 實現精準扶貧
“食用菌產業具有周期短、成本低、見效快、好管理等特點,原料就是農產品的下腳料,如玉米芯、果木枝條等,在廣大農村地區,這類資源非常豐富。通過種植食用菌,可以變廢為寶,直接增加農民收入。”據綠珍食用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免費為種植戶提供技術服務,幫助產品銷售,按市場價格保底回收產品,確保種植戶的利益。推行“統一建棚、統一供種、統一制棒、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和分戶管理”生產模式,計劃在每一個鄉鎮建一個食用菌示范培訓基地,為各鄉鎮培養一批食用菌種植能手,帶動全縣農村、農戶發展食用菌產業,加快全縣脫貧增收的步伐。
通過“公司+基地+農戶”運營模式及“六統一分”管理方式,企業與農民形成了風險共擔、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經濟利益共同體,使農民直接參與企業經營,較好實現了龍頭企業與農戶的有效對接。
據了解,從2016年起,魏縣以“量資入股”的方式,陸續安排該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到綠珍食用菌入股、就業。截至目前,已通過吸納“入股分紅”的方式,結對幫扶全縣243個村,1641戶6243人,幫扶金額370.97萬元。
魏縣東代固鎮的貧困戶拿到股金證。
目前,綠珍食用菌已經在魏縣東代固鎮、沙口集鄉、仕望集鄉和雙井鎮建設了種植基地,東代固鎮農業園區的165畝及仕望集鄉的50畝種植基地已經建成投產,雙井鎮的50畝種植基地正在建設中。該公司依托先進的食用菌種植技術,逐步推動全縣食用菌產業大發展,打造華北銀耳種植強縣,為鞏固脫貧成果、實現“一鄉一品、一村一業”的目標做出努力。
股金+薪金+租金 由“輸血”向“造血”轉變
魏縣沙口集鄉劉屯村的王張鳳,就是靠著這小小的食用菌實現了脫貧。2017年11月,王張鳳家建起一個溫室大棚,綠珍食用菌免費提供杏鮑菇舊菌包,并安排技術人員定期指導,實行產品包銷。經過四個月的精心管理,一個杏鮑菇二次出菇溫室大棚就為王張鳳帶來收入19300元。
廢菌包二次、三次出菇技術,是幫助農民脫貧的又一秘籍。企業指導農民利用蔬菜大棚或“庭院大棚”發展食用菌種植,免費向貧困戶提供舊菌包。目前已累計發放舊菌包400余萬棒,帶動350余戶農戶進行庭院種植,實現了戶均年增收2萬余元。
扶貧先扶智。2016年至2019年,綠珍食用菌面向沙口集鄉、東代固鎮等鄉村的貧困群眾,組織食用菌技能培訓26次,985名貧困群眾參加,投入資金61.33萬元,受益群眾5000多人。通過技術培訓,不斷提升鄉村產業工人技術水平,為食用菌產業高質量、高效率、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資源。
魏縣仕望集鄉食用菌園區,工人正在擺放菌棒。
目前,該公司流轉土地360畝用于發展食用菌種植。通過層架栽培,土地利用率達到傳統種植的15倍。僅土地流轉一項,就惠及320戶農戶,戶均增收2000元。通過土地流轉建設的大型銀耳園重點發展股份合作,引導貧困戶以土地生產要素入股,簽訂土地租賃、勞務合作等協議,年底實現股金、薪金、租金“三金”收益。同時,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網售”模式,建立銀耳直供直銷基地,優化農業結構,實現幫扶模式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
打造22個種植基地 形成銀耳產業新格局
走進魏縣東代固鎮后閆莊村,一條條硬化、綠化的街道、一座座嶄新的民居、一排排整齊的蔬菜大棚,都在生動述說著當地群眾如今的美好生活。
這里是綠珍食用菌的幫扶村之一,通過流轉租用土地103畝,聘用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普通群眾200多人,后閆莊村年增收“三金”75萬余元。而今,村里所有貧困戶全部脫貧,食用菌、蔬菜、果樹等產業發展迅速,全村農民年純收入達1.8萬元。該村還依托緊鄰高速口的便利交通條件及生態水系和生態梨園的自然資源優勢,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打造譽滿燕趙的美麗鄉村,每年接待全國各地游客60多萬人次。
魏縣東代固鎮的食用菌園區。
據綠珍食用菌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精準脫貧目標的全面實現,助力鄉村振興成為企業的首要目標。該公司立足魏縣銀耳產業發展實際,將進一步完善銀耳種植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穩步推進銀耳產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預計到2023年底,將在魏縣22個鄉鎮高標準打造22個種植基地,每一個鄉鎮建設一個占地100畝以上的標準化食用菌基地,每一個鄉鎮培育一批食用菌專業種植村和技術能手,帶動全縣形成功能多樣、聚集發展、業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的銀耳產業新格局。
“我們計劃打造銀耳產業集群,實現銀耳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提升,推動高效現代化銀耳種植業、產品加工業、流通業的發展,培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等新業態,完善產業鏈、打通供應鏈、提升價值鏈、共享增值鏈。預計項目建成后,全縣銀耳產業總產值將達到25億元,帶動就業10萬人。”該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