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特約評論員 劉遠舉
今年暑假,山西省長治市將把裸眼視力和體重考核結果納入中考總成績。作為長治市中考改革的一部分,長治市中考將從2022年開始,增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50分,其中身體素質占20分,這其中,作為結果性評價學生體重、裸眼視力各占5分。“大于等于4.9為正常視力,得5分,4.6到4.8之間為中度近視,得4分,小于等于4.5為重度近視,得3分”,最高最低差兩分。體重的考察則由體重指數(BMI)來衡量,最高最低也差兩分。也就是說,身體素質方面,不論原因,以結果為導向的,總共有4分的差異。
消息公布后,引發爭論,有網友質疑此舉“涉嫌基因與經濟雙重歧視”,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個好的導向。面對公眾質疑,長治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解釋說:“考生最后得分差距并不大,主要是想起到一個導向作用,引導青少年自覺加強體育鍛煉、保護視力,提高身體素質。”
不過,重要的不是分數的差異。合理的分數差異,差50分也是理所當然,但不合理的扣分,一分也不應該。所以,事情的本質,是整個決策過程中的科學性、必要性、效率與公平。
比如,就考試本身而言,每一分都應該是有難度的,有區分度的,但近視、體重,卻最多差兩分,相當于人人送6分。這就降低了考試的區分度,也是明顯不符合考核標準的科學性的。
除了這類技術性問題,更本質的問題在于近視、體重這些考核指標本身。首先,考核指標要正確歸因,指標與學生行為之間,要科學分析因果性。
個人用眼衛生,個人鍛煉身體,只是近視與體重的原因之一,但卻不是唯一原因,甚至也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先天性的、意外都因素,都會造成差異。
檢查視力。圖片來源:海南日報
雖然長治市表示,對于先天近視,外傷造成的近視,吃激素造成的肥胖,可以在有證明的情況下得滿分,但這并不足以補足公平性。遺傳性近視,僅僅是天先基因表現最強烈、最明顯的一種形式,人類對基因的遺傳與變異,還知之甚少,很多人父輩不近視,但自己卻天生帶有更易患近視、肥胖的敏感基因。就像生活常識,有人大吃大喝不會胖,有人喝水也會胖。
所以,在厘清行為與結果的因果性之前,不宜把近視、體重納入考核指標。否則就成為一種對天先因素的歧視。
其次,考核指標要有必要性。
中考本身是文化課考試,教育系統的這個職能,就是為社會建設選拔合格的人才。合格人才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健康,只有健康才能工作,建設國家。但是,近視與BMI超標,卻不能認為不健康,不影響“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所以,這個指標與中考本身的功能相差較遠。那么,是否有必要納入考核,是大可商榷的。
第三,要看考核指標,是否能達到其宣稱的目標,要講究效率。
短期來看,戴OK鏡可以治療近視,也能在已經發生近視的情況下,晚上戴,白天就能維持較好的視力,佩戴久了,這個時間能持續幾周。雖然有辦法檢查是否佩戴OK鏡,但作為一種治療近視的手段,沒有道理去禁止。那么,戴不戴OK鏡,就會直接影響到分數,而OK鏡本身,是需要一定費用的。這就涉及到對經濟因素的歧視。所以,有網友認為“涉及到先天與經濟的雙重歧視”,是有道理的。
更重要得是,長期來看,近視基本上是不可逆的,在初中之前,很多孩子已經近視了,所以,新的考核政策之后,即便開始重視保護視力,也很難達標。這就使得導向性的目的,無從談起。說白了,這個政策是無效的。
所以,即便要制定措施,也必須給出足夠的時間提前量,考慮到近視的發生,這個考核,只能從現尚未入學的學生開始實施。不過,從小學到初中,漫長的9年時間,這3分很難起到足夠的驅動作用,而與之矛盾的考核就是成績指標。
而這才是近視的真正問題所在。
近視雖然不算不健康,但作為一種不方便,學生和家長比教育部門更想避免,但問題在于,某種程度上,他們也是出于無奈。而這個無奈之中,才是教育部門真正該做好的地方。
家庭作業時間程度與近視率的關系,學生戶外活動時間與近視率的關系,這些都是有明確的定論。眼保健操對視力的保護作用,與這些因素比起來,其實是微不足道的,僅僅能緩解眼疲勞。所以,教育部門,不妨從學業負擔,戶外活動等角度入手,否則,就成了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比如,雖然教育部門三令五申,一二年級不能布置家庭作業,但在很多地方,隨著中小學數量的減少,班級人數增加,學科增加,老師根本無法在課堂上完成教學任務,很多教學任務不得不移到家庭中進行。從這個角度,師生比例,可能才是一個學業負擔背后,真正影響近視率的關鍵指標。但這個指標,考核的是教育部門自身,以及地方公共財政。
有趣的是,事情就是如此意料之外、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