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作渤海秀峰的小山,是滄州唯一的山丘,它形成于2-3萬年第四紀晚期火山噴發,為高于地面7-36米的穹形火山錐(堆積山丘)。馬騮山是中國東部沿海大平原僅有的兩個第四紀晚期火山遺跡之一。其典型性、多樣性和自然性,實屬平原地區獨有、國內罕見,是極具重大科學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地質遺跡。
小山南望齊魯,東臨渤海,北倚京津距滄州大港20公里,它不僅為滄州的最高點,又是九河下梢入海處及九河文化的交匯點。小山源遠流長的歷史、積存豐厚的人文景觀、富饒多樣的自然物產與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使其成為濱海黃金旅游帶的樞紐。現已被河北省政府批準省級火山地區遺址——自然保護區,同時又被滄州市人大列為全市重點旅游項目。
小山火山遺跡地質公園總占地3170畝,在這里可以看到遍布小山山體的火山巖及巖石遺存,這些火山巖是2-3萬年由火山噴發堆積而成。它是渤海地殼斷裂活動最直接的證據,對研究古地質、古氣候等都有著重要的科研價值和社會價值;在這里可以看到小山古井,古井四大特點,一是多,其數可以千計。二是古,它的開鑿年代久遠,歷代就有“井隨山來,有山就有井”之說。三是深,古井深度在30米以上,井口與水面的深度有十幾米。四是奇,古井口小、頸長且漸深而闊,至極點驟收而小為底,形如甘露寶瓶;在這里還可以看到遍布小山腹中的古地道,崎嶇盤環,冬暖夏涼,如同迷宮。據考證,山上的古隧道與沿海地區的重要軍事設施——柳亭亭障有關。其開鑿年代為漢代以前,主峰南端地道內還有一古隧井,現保留較完好。上世紀70年代在“備戰備荒”時期開鑿的新地道,與古地道相互貫通、縱橫交錯。小山地道的長度與其多樣性堪稱中國地道之最,它可與甘肅的石門、河北武清的宋地道,清苑冉莊的抗戰地道相媲美。
在小山火山遺跡地質公園內將建設,火山遺跡科普研學、歷史文化古跡保護、特色種植實驗、親子教育娛樂等四大板塊,12個科普研學及景觀點。優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自然景觀、深厚的文化底蘊使這里成為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文化娛樂為一體的絕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