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訊(李昭)今年以來,河北省民政廳在全省民政系統范圍內部署開展了爭做全省民政系統新時代人民群眾心目中“最可愛的人”主題活動,挖掘先進事跡、講好民政故事、發揮榜樣力量,進一步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全面推動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活動開展期間,全省民政系統廣大干部職工踴躍參與、爭當先進,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使命,涌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典范人物,充分展現了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展現了新時代民政干部職工擔當擔責、奮發作為的良好形象,為更好服務全省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堅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匯聚了磅礴力量。
劉海濤,現在是邯鄲市民政局一名普通的民政工作者,別看他“白發蒼蒼”,其實,他是一名標準的80后。2005年3月,通過公務員招考到邯鄲市民政局工作,2015年任邯鄲市救助管理站站長。
初到救助管理崗位的時候,劉海濤就告誡自己,他是一名基層民政工作者,更是一名共產黨員,要時時刻刻將流浪乞討人員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要將黨和政府對困難群眾的關懷送到他們每個人的心中,要對得起黨和人民的期望和信任。今年,是他在這條戰線上奮戰的第5個年頭,在這期間,每一名受助人能夠在遇困時得到幫助、能夠與失散多年的親人團聚,都是對他工作的肯定,都是他交給黨和人民的合格答卷。
面對特殊的服務群體,就要獻出特殊的愛,讓他們感受特殊的關懷
讓離散者歸家,讓失助者受益是他工作的初心與使命。寒冬臘月,要讓流浪者心頭的春天回暖;炎炎盛夏,要為乞討者撐起遮陽的傘。堅決把“寒冬送溫暖”和“夏季送清涼”專項行動做實做細,與惡劣天氣搶奪時間,堅決保障受救助人員的生命安全。
2017年8月19日凌晨,巡警在107國道巡查時發現一位母親帶著三個孩子在街頭流浪,隨即將他們送到救助管理站。經過了解,孩子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受到刺激神志錯亂,三個孩子中大女兒剛滿18歲,小女兒和小兒子還不到10歲。得知消息后,劉海濤不顧時間已晚,第一時間聯系醫院為其母親醫治,安排孩子吃上了可口的飯餐,住進了舒適的未成年人住宿區。業務科室立即開展身份核實,四名受助人員的身份信息很快核查清楚,在接受救助的第三天就由工作人員護送回大名老家。大女兒寫來感謝信,“你們是這個世界上最善良,最美麗的人”,這是對他們工作最大肯定和認可。
一位自稱“彈簧”的流浪乞討者脾氣古怪,寧愿露宿街頭,也不愿接受救助。每次巡查,劉海濤都要帶著工作人員專門到橋洞下看望他,給他送去棉被、大衣、棉鞋等御寒衣物。2018年冬天的一場大雪,讓他對“彈簧”倍加惦念,他趕緊帶上棉衣棉被,拿上暖壺前往橋洞,剛見面的時候,“彈簧”還是那個倔脾氣,凍得渾身發抖也不愿意接受救助。下這么大的雪,氣溫很低,劉海濤擔心不肯接受救助的“彈簧”會凍壞或生病,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事,他會覺得是自己的工作沒有做到位。于是他和工作人員守在橋洞外,每隔一段時間進去看看“彈簧”的情況,就這樣在橋洞口守了一整夜。第二天早上,一夜未眠的劉海濤嘗試用拉家常、扯閑話的方式,勸說“彈簧”到救助站接受救助。終于,在臨近中午的時候,成功勸說“彈簧”進站接受救助。當“彈簧”坐上救助車的那一刻,劉海濤揪著的心終于放下了,頓時也感覺輕松了很多。極端天氣下,他更要用高度的責任心、高效的行動和大愛的服務精神讓流浪乞討人員感受到家的溫暖。
在公安部門、邯鄲市社會福利院的大力配合下,救助站分別于2018年4月25日、2020年6月5日分兩批,為50名無法查明身份信息,且滯留超過三個月的流浪乞討人員辦理了落戶手續,集中安置到邯鄲市社會福利院照料,使他們成為了邯鄲市的“新市民”。因工作突出,2019年,邯鄲市救助管理站被國家民政部授予“全國民政系統先進單位”稱號。
擔負特殊使命,就要創新特殊方式方法,把特殊的服務送到家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民生的高度重視,對救助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救助管理工作的對象、范圍、服務內涵也在不斷拓展,工作難度越來越大。劉海濤堅決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困難群眾心坎上,作為他的工作目標。根據不同受助群體的不同需求,分別量身定做人性化、標準化、多元化的救助服務,從原來單一的護送返鄉服務,擴展到醫療服務、尋親服務、心理疏導服務等,受到受助群眾的認可和好評。
在長期滯留人員中,有一名自稱小月的老人,她是一位阿爾茲海默癥患者,自從2015年接受救助后一直說不出自己的真實姓名和地址。在這期間救助站做了大量工作:登報尋人、推送信息等等,但都沒有結果。這是一件讓他一直放不下的事。劉海濤暗下決心,無論如何不能放棄,一定要幫老人找到家,與親人團聚。2019年6月,通過一次偶然的交談得知,老人可能是山東青島人,他迅速安排工作人員與青島市救助站對接,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終于查到老人戶籍地址就是青島市,沒有兒女,唯一的親人就是她的哥哥。確定身份信息后,他和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將老人護送到青島市救助管理站。
那天,老人的哥哥早早就在青島市救助站內等候,當兩位老人見面時,幾年來從沒主動說過話的老人開口喊了一聲哥哥,兩位老人潸然淚下,久久抱在一起,這場景感動著在場的每一名工作人員。
這次成功尋親的案例讓大家備受鼓舞,也收獲了許多經驗。在今后的尋親工作中,要通過單一到多元,橫向到縱深,拓寬尋親渠道,耐心細致的做好每一個環節,不放棄每一個細節,努力提高尋親服務水平。
近年來,救助站與公安部門積極溝通,建立健全了流浪乞討人員身份快速查詢機制、尋親服務機制和滯留人員身份查詢長效機制,通過采集DNA、人臉識別等技術手段提高尋親成功率。并通過和今日頭條網絡尋親平臺密切合作,提高了尋親信息推送的精準度;通過與公益尋親組織合作,拓展尋親渠道的寬度。三年來,邯鄲市救助管理站累計幫助1200余名身份信息缺失的受助人員回歸家庭。2017年,被河北省民政廳授予“互聯網尋親先進單位”稱號。
特殊時期就是對特殊崗位的考驗,必須用擔當筑牢疫情防控的特殊陣地
新冠病毒肆虐神州大地,全國人民都在經歷一場嚴峻的考驗。作為一線窗口單位,流浪乞討人員流動性大、患病率高、自身衛生條件差,防控難度較大。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劉海濤與全站干部職工共同攜手,積極落實邯鄲市民政局黨組“打贏阻擊戰、民政往前站、絕保零事故”的工作要求。在疫情防控工作最為關鍵的時期,作為救助管理站站長、一名共產黨員,他帶頭嚴格落實封閉管理的要求,連續60多天吃住在單位,堅守防控一線。在此期間,確保了邯鄲市無一起流浪乞討人員感染事件,高質量、高標準完成了疫情防控任務,沒有辜負黨和人民的囑托,被邯鄲市民政局黨組授予“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先進個人”稱號。
但面對家人,劉海濤內心充滿了愧疚。孩子剛上小學,父親常年癱瘓在床,照顧家庭的重擔都落在了他愛人身上。他的愛人特別理解他,體諒他,每次通電話時,愛人總是說:“家里沒事,你安心工作吧”;孩子也說:“爸爸,我能照顧爺爺奶奶”。這種時候,他心里總是百味雜陳。正是家庭的理解,局黨組的信任,給了他做好工作的強大信心,讓他時刻沖鋒在前,毫不猶豫!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民政工作就是為特殊群體提供保障的工作,說到底就是為群眾辦好事、做善事、解難事。流浪乞討人員這個特殊群體是弱勢群體中的弱勢群體,他們的生活更需要關心和幫助。他相信每一名救助人都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劉海濤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他將繼續迎難而上,不求回報,將黨和人民賦予我們的使命扛在肩上,記在心中,讓無數點滴的平凡,匯聚成不平凡的溫暖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