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評論員 蘆靜
8月15日至17日,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到承德市調研檢查。他指出,要在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的基礎上,做大做強生態扶貧、旅游富民產業,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切實增加貧困群眾收入,確保貧困戶持續增收、穩定脫貧、有效防貧。
8月15日至17日,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到承德市調研檢查。這是王東峰在塞罕壩機械林場尚海紀念林考察。長城網記者 張瑞雨 攝
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是承德最動人心魄的美,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所在。近年來,隨著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態項目的相繼展開,承德市林地面積大幅增加,生態明顯好轉。數據顯示,2019年,承德森林覆蓋率達到58.1%,林地面積增加到3417萬畝,相當于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0倍,占河北省總量的45.1%,京津冀總量的38.4%。
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不斷提升的綠水青山“顏值”,自然成為了生態價值的加分項。中國林科院評估結果顯示,塞罕壩森林的生態價值,是木材價值的39.5倍。森林生態系統每年產生超百億元的生態服務價值。塞罕壩森林資源的總價值,目前已經達到約200億元。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生動范例,這個集“吃、住、行、游、購、娛”于一身的“美麗的高嶺”,已經蛻變成了青山與金山兼得、美麗與富裕同在的京津生態支撐高地,勾勒出生態旅游大美畫卷。
8月15日至17日,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到承德市調研檢查。這是王東峰在隆化縣拾莓有稻草莓產業園認真了解草莓和萬壽菊種植、農產品深加工等情況。長城網記者 張瑞雨 攝
蒼翠的森林、如茵的草原、絢爛的花海……獨特的自然風光也悄無聲息地為村民們聚集著“生態紅利”。除了發展鄉村旅游,承德市還堅持以板栗、蘋果、山楂、仁用杏、時令果為重點,同時兼顧花卉、中藥材、苗木、榛子、大果沙棘種植,進行“一帶四區”的經濟林產業布局,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脫貧。
產業是群眾增收致富的法寶,而良好生態環境就是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承德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不僅生動詮釋了生態扶貧可以一石多鳥的價值意蘊,也為人類反貧困斗爭提供了有益借鑒。
放眼燕趙大地,在美麗山水間,鋪就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的綠色發展之路的一個個致富故事正娓娓道來,生動展現了群眾奔向小康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些綠色故事的發展歷程,也讓我們清醒地意識到,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靠生態環境來體現價值、增加吸引力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以“綠”生“金”的前提是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要讓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更加協調,就必須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多謀打基礎、利長遠之事。也只有力促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改善,才能使得地方特色產業“多點開花”。產業活了,群眾的腰包自然就鼓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扶貧的河北實踐,將在脫貧攻堅的答卷中書寫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