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新媒體記者 馮碩 許艷艷
在位于邢臺市區西北的泉北大街地道橋下,4米高的水位線標尺從便道臺階處一直延伸到橋頂,紅白相間的顏色十分顯眼,最下方一個向下的箭頭旁,27cm突出顯示。
在邢臺市區西北的泉北大街地道橋下,水位線標尺十分醒目,27厘米是實行斷交的標準。長城新媒體記者 許艷艷 攝
邢臺市市政維護管理處副處長鄭志華告訴記者,“汛期發生強降雨時,地道橋涵洞容易形成路面積水,27厘米是我們實行斷交的標準。為了提醒市民注意安全,也方便工作人員觀察水位,2017年,邢臺市主城區24座地道橋涵洞全部更新了水位標尺。”
7月17日,省長許勤來到邢臺市區泉北大街地道橋泵站,檢查城市內澇治理工作。他要求,每個城區都要制定專項計劃,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全面檢查排水管網,全面摸排易澇地區,提前預警、提前排水,標本兼治防治城市內澇,做好城區防汛工作。每到一處,許勤都強調,根據氣象預報,我省將有多輪降雨過程,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把群眾安危放到第一位,深入一線、靠前指揮、現場督查,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體現責任擔當。
7月17日,省長許勤來到邢臺市區泉北大街地道橋泵站,檢查城市內澇治理工作。長城新媒體記者 耿佳 攝
27cm,在地道橋現場分外醒目,在相隔數公里的邢臺城區防汛指揮部辦公室的大屏幕監控錄像里,同樣一目了然。“7月12日凌晨1:30,邢臺市氣象臺發布暴雨藍色預警信號,凌晨2:10,邢州大道京廣線地道橋的積水已經達到27厘米。”
邢臺市城防辦主任、城管局副局長劉燕平說著,調出當晚的監控錄像,借助水位線標尺,水位高度清晰可見。“通過智慧化平臺,我們迅速鎖定積水點,第一時間通知相關單位對該路段實行斷交。”
邢臺市城防辦主任、城管局副局長劉燕平向記者介紹監控中的“27cm ”。長城新媒體記者 許艷艷 攝
劉燕平提到的“城區防汛智慧化平臺”,通過共享集成氣象、公安交警、水務等共計2000余處公共視頻設備資源,可密切監控市區重要河段、渡槽、地道橋下、主次干道低洼路段等易積水地段和泄洪排洪重點部位,基本實現城區全覆蓋。這一平臺已經成為邢臺市城市防汛的指揮中樞、“智慧大腦”。
“‘智慧大腦’一個突出的作用,就是‘快’。處理汛情拖不得,有了這個平臺,我們能實時查看、掌握各點位現場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迅速處理,把城市內澇的影響降到最小。”
回到7月12日的一場驟雨積水,劉燕平繼續說道,“指揮中心通知相關單位20分鐘后,市城管支隊、市政維護處、市交警支隊共22名工作人員抵達現場。1小時后,積水排空,地道橋具備了通行條件。相關部門隨即開展淤泥清理等后續工作,早上6點前,地道橋恢復原貌。”
邢臺市城區防汛智慧化平臺,整合2000余處公共視頻設備資源,可密切監控市區重點部位,基本實現城區全覆蓋。長城新媒體記者 許艷艷 攝
“智慧平臺給防汛工作上了一個‘雙保險’。”邢臺市市政維護管理處副處長鄭志華說,“一旦下雨,地道橋泵站全員上崗,在觀察水位線、準備采取行動的同時,城防辦的電話就打了過來。他們結合平臺掌握的情況,第一時間與我們溝通,部署行動方案。”
“把鎖定積水點再往前一步,就是對各監測點降水情況的實時掌握。”劉燕平說著,在大屏幕上調出主城區“氣象地圖”。
“智慧大腦”的“氣象地圖”。長城新媒體記者 許艷艷 攝
第二十四中學,0.2mm;氣象局,0.3mm……主城區降水點位及雨量一目了然。
“各處降水量往往不均勻,通過這些數字,我們能迅速識別降水量大的區域,再調出相關點位的實時監控畫面,以便提前研判、及早采取行動。”劉燕平介紹,“每年,我們還會根據平臺監測到的情況,以及現場排水的實際,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提升防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