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訊(記者 郭慶敏 通訊員 趙志廣)“靠著這些‘致富牛’,我脫了貧、致了富。”站在自家的養殖場里,河北省平鄉縣霍流渠村村民霍貴勇說,“我要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鄉親們,讓更多的人實現致富夢。”
今年42歲的霍貴勇精瘦壯實,一雙眼睛炯炯有神,說起話來神采飛揚。高中畢業后,他不愿意像祖輩們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從事農耕生活,決定出去闖蕩一番,多掙點錢補貼家用。
幾年間,他練過攤、打過工、跑過出租……走南闖北的生活讓他增長了見識、增添了閱歷,也讓他萌生了自己創業當老板的念頭。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有一次,霍貴勇開車陪著一個養牛的好友外出參觀學習。3天的行程下來,霍貴勇真切感受到養牛的商機。“老家平鄉就是玉米種植區。做飼料的秸稈可以就地取材,節省運輸費用、降低養牛成本。”霍貴勇越想越覺得在理,“收購秸稈青貯,既可以減少秸稈焚燒產生的污染,也可以增加農民收入,一舉兩得呀!”
2015年6月,邢臺市勝東養殖有限公司成立。霍貴勇終于圓了自己的“老板夢”,成立一名管理著20頭西門塔爾牛的“牛倌”。“一路走來,真是跌跌撞撞,要不是趕上了精準扶貧的好政策,我這輩子可能也難以擺脫貧窮。”霍貴勇一邊給牛喂著飼料一邊說。
搞養殖,技術是關鍵。經朋友介紹,霍貴勇專門聘請了一位畜牧獸醫進行駐場指導,同時,他自己誠心誠意地跟著學習。養殖場每年從東北引進新品種,進行代系更新,到2017年存欄量突破了100頭。2018年,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霍貴勇不僅自己摘掉了“貧困帽”,還帶動本村及周邊10多戶村民走上了養牛致富路。
“當初俺就是看貴勇養牛富了,才跟著養的。”平鄉縣云流渠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孟祥貞對記者說,“養牛的技術也是他教給俺的。2018年養了3頭,現在養了10頭,一頭能賣2萬多元。那頂貧困‘帽子’早就扔得沒影了。”
不僅如此,每年秋季,玉米收獲后,一堆堆曾經被廢棄在地頭溝渠甚至被焚燒的玉米秸稈,也變成了當地農民手中的一張張“鈔票”。“我們按照六七分錢1斤的價格進行收購,每年收1000噸。僅此一項,就可幫助農民增收10多萬元。”霍貴勇說,在養殖場,他還安排了5名貧困群眾就業,幫助他們增收脫貧。
“下一步,我打算依托養殖場,創建平鄉縣肉牛養殖科普示范基地,帶動更多群眾發‘牛財’。”霍貴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