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有著豐富多彩的習俗,比如在家門口掛菖蒲、艾葉、蒿草、白芷等植物以抵御邪祟災瘟,人們賽龍舟、浴蘭湯、纏五彩線、掛靈符以避瘟驅毒、祈求健康。兩千多年的歷史,讓這個節日承載了太多的厚重,讓我們從詩詞中去看看古人是怎樣過節的吧!
賞析:這一年的端午,杜甫特別地開心,他得到了皇上御賜的香羅衣,幾乎是“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那樣的恩寵。細葛織就、柔軟潔白、長短合體、無比清涼,關鍵是承載皇上的恩情,讓本就對朝廷滿腔熱塵的杜甫,感動得無以復加,準備拋頭顱,灑熱血,終其一生誓死效忠。
賞析:時值初夏的端午節,氣候已經明顯的熱了起來,微微滲出的汗液,浸透了“碧紈”(碧色的薄紗),明天就是端午節了,按照習俗要用方蘭草好好的洗一個澡,整個江面都流淌、洋溢著芳香。溫柔、可人、嬌羞的小姑娘,將保佑平安的五彩花線,纏繞在如同紅玉一般的手臂上,如云一般的發髻上,斜插著一個小小的符篆,希望和自己心儀的人相見,長長久久不分離。
賞析:年少的時候,一到各種節日,總是會生出那么多的情感,不是感懷過去,就是思念那位。人老了之后,經歷了那么多的滄桑往事,反而在節日里沒有了當初的那么多感慨。也不想再去貼驅邪的符篆了,也不想再去掛艾草了,就想在端午節這一天,喝到菖蒲酒,祈愿天下太平。
賞析:妖艷的石榴花,碧綠的楊柳,嶄新的五彩線,真是一個祥和喜悅的端午節。那在待字閣中的女兒還是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思。
賞析:端午節到了,不知不覺間火紅的石榴花開滿村莊。陸游吃了有著兩只尖尖角的粽子,戴上屈原流放江南時高冠,還細心地在上面插了艾蒿。然后又按照舊俗,在這個惡日儲備藥材,既為了這一年能平安無病,還因為年紀大了,身體弱了,還是要好好補補的。忙完了要做的事,太陽已經要下山了,家人早把酒菜備好,他便滿足地喝起酒來。
這一年,詩人已經71歲,早已沒有了“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的萬丈豪情,也許在他心中也還念念不忘“王師北定中原日”,這卻只是一個老人平凡的一天,有的只是節日的氣氛,有的只是淳樸的民風,有的只是愜意的閑適。
賞析:蒙古族不懂得“兩國交兵,不斬來使”這一基本的戰爭規則,文天祥出使竟然被扣留了,當他千方百計從鎮江逃脫后,卻得不到當局者的信任,一度謠言四起,誣陷之聲滿天。為了表明心志,他憤然寫下了此詩。端午節時,你贈與了我一枝艾草。誰能理解我,一片丹心為國盡忠幾乎要一夜白頭。想要追隨屈原卻象三湘遠隔遼海那樣困難重重。
這首言志詩為文天祥的英勇就義埋下了伏筆,那句振聾發聵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也為這位民族英雄的氣節書寫著贊歌。
結語:
草木深處,云且留住
萱草正綠,榴花如火
不管是咸粽子還是甜粽子
都是一只只愛的粽子
希望你
葉葉層疊,好運不絕
米米緊粘,幸福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