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年的時間,完善了大石柱子鄉河長體系、構建起百人規模的監控網絡建立了風險數據庫,完成了60余個點位歷史積存固廢垃圾的清理,建立了鄉清理、村保持的長效機制,改變了“年年清理、年年傾倒”的惡性循環,因勢利導有效治理采砂,青龍河、都陰河大石柱子段面貌煥然新。他就是寬城滿族自治縣大石柱子鄉政府副鄉長、鄉級河長劉俊來。
把脈問診,對癥下藥
青龍河及其支流都陰河流經大石柱子進人桃林口水庫,是秦皇島重要水源地,四道河子有省考斷面一處。2018年3月,劉俊來任大石柱子政府副鄉長,按照黨委政府安排,分管河長制工作,任鄉級河長,負費鄉域青龍河、都陰河保護工作。為盡快進入角色和開展工作,劉俊來利用一周時間走遍所有主要河流和支流對河道和兩岸主要情況進行了詳細了解過走訪,他掌握了河水主要污染源是河道生活垃圾亂堆亂放、畜禽養殖糞便亂排等。根據摸排結果,他積極協調,與鄉環保站聯合建立了水污染風險數據庫,將沿河主要養殖場以及27個垃圾集中堆放點等點位納入長期監控范圍,重點監督巡查,確保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合理處置。
摸清了病情就要對癥下藥。在劉俊來的爭取和安排下,鄉政府首先與沿河養殖戶逐戶簽訂養殖排污協議,禁止直排、亂排,封堵排污口,并通過鄉本級資金給予政策補貼,用于修建化糞池等無害化處理設施,作為有機肥料供耕作、育林使用。隨后針對河道內多年垃圾亂堆亂放問題,結合“一河一策”等要求,籌措40多萬元對河道垃圾進行了兩輪徹底清理清理垃圾點位60余個,拆除河道內垃圾池6個、沿河廁所1個。統一清理完成后,與各村簽訂《村級河長管護責任書》,明確其教育和發動群眾、維護河道環境、制止和打擊涉水違法行為等具體職責。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青龍河、都陰河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水質全年保持在2類以上。
科學管控,協調聯動
河長工作重要而緊迫,只爭朝夕,但不是一朝一夕。劉俊來還致力于完善河長網絡,建立科學的管護機制。一年多來,由總河長2人、鄉級河長1人、村級河長12人、河湖管理員7人、保潔員68人的河長工作體系逐步完善;鄉村河長周日巡查制度逐步完善,符合本地實際的河湖管理員管理制度漸趨完備。他還推動建立了定期宜傳機制,在學校、集市等人群集中區域組織專題宣傳,營造保護青龍河水質良好氛圍,集合全社會力量保護“母親河”,對舉報河道亂堆亂放行為給予獎勵;加強與上下游省外市外、縣內鄉鎮的溝通,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在繼續做好養殖戶禁排基礎上,聯合上級部門加大對青龍河流域電魚、下地籠等違法捕魚行為的打擊力度,對河道四亂情況進行進一步清查整治,維護流域生態平衡,促進水質進一步改善;推進全鄉樹立“大河長”意識,抓好與環保、鄉村振興等項工作的結合,與鄉環保所、農林站等相關所站辦協調聯動,加強水污染治理,推動有機種植的認證和推廣,控制和減少農藥化肥使用,促進全鄉水域生態環境得到持續改善。
依法治水,以情動人
年多來,劉俊來堅持依法治水,多次配合水務、環保、漁政等部門治理違法采砂、違法排放、違法捕撈等行為,有效打擊了破壞水域環境的不良勢頭。但他也了解到,窮根不除,治水的癥結就永遠也無法徹底解開大石柱子位于兩省三市交界處,交通不便,產業基礎薄弱,是典型的農業鄉鎮,全鄉11個村有7個是貧困村,農民收入低、出路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除了土里刨食,我們也就靠這河弄點錢花!”面對群眾不解與質疑,劉俊來在不耐其煩地解釋和宣傳法律政策的同時,也在著手通過發展產業、促進增收來解決這一根本癥結。2018年,他推動完成2000畝種植產業調整,爭取資金建設絆馬河加工廠,并以此為依托,在全鄉推進有機水稻、雜糧種植和特色養殖,爭取各項產業幫扶資金100余萬元,全鄉產業發展實現了新的跨越。2018年底,全鄉6個貧困村實現脫貧出列,90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有機產品進入京津等高端市場……一年多來,采砂捕魚戶的精力逐步轉向特色種養和農家游開發,全鄉涉水違法行為直線下降,治水護河壓力不斷減小,生態可持續的良好循環逐步形成。
面對成績,劉俊來并沒有停下腳步,年初以來一直在研究推進投資275萬元涉及550戶的戶用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項目,年內建成投用后,將進一步消除水污染隱患,改善兩河水質,為水清岸綠的青龍河、都陰河以及兩岸的大石柱子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