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綠會研究室收到石家莊野生動植物保護聯盟張英輝會長提交的建立滹沱河濕地保護地的申請書,張英輝本人在鐵路部門工作,為了心中的“環保夢”,將自己的業余時間都奉獻了出來,帶著志愿者團隊,巡河護河,保護湖庫、河流水資源及野生動植物。綠會將按照成立中華保護地相關程序認真審核,同時也感謝張英輝帶領的志愿們對滹沱河流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做出的貢獻。
滹沱河,被稱為石家莊的母親河,為海河流域子牙河系上游兩大支流之一,發源于山西省繁峙縣五臺山北麓,穿越太行山進入河北省平山縣境,東流至獻縣,與滏陽河匯合后入子牙河。滹沱河全長587公里,流域面積2.73萬平方公里。
滹沱河干流以泥沙多、善沖、善淤、善徙而聞名,是河北平原的締造者之一;其支流較多,呈羽狀分布于中上游山區。流域植被以五臺山區、深山迎風區覆蓋率較高,淺山迎風區次之,背風區黃土坡地植被率最低。該區天然植被種類主要有榆、柳、槐等落葉樹以及少量針葉樹,本區土壤類型是褐土。流域內最大支流為冶河,冶河流域多淺山丘陵,植被差,巖石裸露,石灰巖分布較廣,有豐富的巖溶裂隙水。黃壁莊水庫主要承接冶河來水。
據建國前的舊縣志載:“昔日滹沱河是"春天苦旱河底干,秋季發水浪滾翻,糧倉沖走房屋塌,無吃無住無人管"。一般年份的多雨季節,卻是水勢茫茫,沿河村莊設有渡口以輕舟橫渡,上下游之間以風帆相濟。河內有魚蝦,沿河還有天鵝魚鷹等水鳥棲息,秋天的夜晚有大大雁途宿。河濱之地綠草繁茂,間雜以牛羊。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河水斷流,河濱之地逐漸被開發利用。有的綠樹成蔭,有的辟為果園,有的墾殖為稻田沃土,種植糧棉諸作物,豐收季節,碩果累累。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城市化、工業化速度越來越快,人們生活質量、水準的提高,大量的生活污水、工業污水排入了河道中,河道污染也成了迫在眉睫急待解決的問題。由于近年來大力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河砂需求量非常大,河道內無計劃開采造成原有濕地破壞嚴重,出現了沙化現象,幾十米深的大沙坑隨處可見。非法捕撈現象也隨處可見。據張英輝會長統計,2019年出現多次非法電魚、毒魚的惡劣事件,生物多樣性遭到嚴重破壞,河道內的魚蝦幾乎絕跡,給棲息的水鳥構成了嚴重的威脅,河道保護刻不容緩。
(一)黑鸛
石家莊平山和鹿泉滹沱河生活的黑鸛是一種留鳥,數量大約在50只左右,喜歡棲息于沼澤地區、池塘、湖泊、河流沿岸及河口。黑鸛覓食處水深5—40厘米,以魚類和螺類為食,冬季有時結小群活動。滹沱河、冶河濕地是其的一個停歇休息地。黑鸛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在水邊淺水處或沼澤地上,有時也成小群活動和飛翔。白天活動,晚上多成群棲息在水邊沙灘或水中沙洲上。不善鳴叫,活動時悄然無聲。性機警而膽小,聽覺、視覺均很發達,善飛行。黑鸛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據統計2019全球數量不到3000只,由于近年數量急劇減少,已被《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列為一級保護,珍稀程度不亞于大熊貓,專家多認為其數量還在下降。
(二)鴛鴦
鴛指雄鳥,鴦指雌鳥,故鴛鴦屬合成詞。屬雁形目,鴨科。英文名為Mandarin Duck(即“中國官鴨”)。滹沱河、冶河濕地是其的一個主要停歇休息地,數量大約在十只左右。春季經過山東、河北、甘肅等地到內蒙古東北部及東北北部和中部繁殖;越冬在長江中、下游及東南沿海一帶。部分鴛鴦也在貴州及云南等處繁殖。該鳥為中國著名的觀賞鳥類。是經常出現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和神話傳說中的鳥類。
(三)中華秋沙鴨
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嘴形側扁,前端尖出,與鴨科其它種類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腳紅色。分布于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吉林、河北、長江以南等地,主要棲息于闊葉林或針闊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經志愿者統計,在石家莊滹沱河一帶共發現約十幾只,被IUCN界定為瀕危物種。
(圖片來源:志愿者張英輝供圖)
近幾年,石家莊地區采取一系列的有效舉措,使的生態保護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但從一定的程度來看,當前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很多問題仍然亟待解決。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是生態環境破壞(違法捕撈、河道采砂、河道違章建筑)、自然資源浪費問題;二是以城市為中心并不斷向周邊蔓延的環境污染問題(垃圾傾倒、工業和生活污水直排等),兩類環境問題相互滲透,相互影響,問題非常突出。
保護河流人人有責。公眾參與是河湖保護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民動員才能形成合力治水的強力合作。綠會在2016年提出“中華保護地”體系,目的正是發揮志愿者和社區參與保護特點,快速、有效、動態地跟進我國生物多樣性和環境保護現狀,強化鞏固國家保護區體系建設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