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訊(記者 趙曉慧)初夏時節,雄安新區K1快速路(一期)項目工地,塔吊林立、機器轟鳴,萬眾矚目的雄安,正實現從以規劃為中心向以建設為中心的重大轉變,“未來之城”的輪廓日益清晰。
如何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如何把一張藍圖轉變成路線圖、項目表和施工圖……“未來之城”的發展也成為出席2020年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奧潤順達集團總裁倪海瓊。本人供圖
綠色新區 打好生態底色
2020年4月1日,迎來又一個春天的雄安新區,給人最深的印象是濃濃的綠意。
漫步“千年秀林”,一列列油松蓬勃舒展,青翠挺拔;一棵棵紅楓隨風搖曳,倩影婆娑……透過層層疊疊的枝椏,不僅能感受春的氣息,更能看到雄安更加錦繡的未來。
先植綠、后建城,是雄安新區建設的新理念。2017年11月13日,雄安新區在“千年秀林”9號地塊栽下第一棵樹。2019年底,新區總造林面積已達31萬畝,樹種達200多種,植樹約1500萬株。根據部署,今年新區計劃植樹造林10萬畝。未來,新區森林覆蓋率將由2017年的11%提高到40%。
和自然之綠交相輝映的,是雄安的生產生活之綠。從智能井蓋到智慧路燈,從人臉識別支付到超低能耗建筑……未來之城的綠色畫卷正在徐徐鋪開。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對《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的批復中,明確提出將推廣超低能耗建筑作為營造優質綠色生態環境的重要抓手。”全國人大代表、河北奧潤順達集團總裁倪海瓊稱,超低能耗建筑能夠實現恒溫、恒濕、恒氧、恒靜、恒潔的健康環境,有效提升生活品質、健康指數和幸福指數,對支持雄安新區綠色發展路徑,實現雄安新區綠色發展目標有著積極意義。
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記者 劉瀟 攝
雄安新區設立后的首個大型建設工程——雄安市民服務中心,被譽為新區首座“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其中蘊含被動式門窗系統、外墻保溫系統等許多創新的綠色元素。從這里可以管窺未來雄安新區的綠色建筑和低碳運行。
數據顯示,超低能耗建筑節能率達90%以上,是目前世界上最節能的建筑。深入推廣超低能耗建筑,對提升建筑節能水平、推動行業轉型升級、保護生態環境等作用明顯。
對此,倪海瓊建議,要在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鼓勵在公共建筑和新農村建設中率先推廣超低能耗建筑的基礎上,制定鼓勵與支持超低能耗建筑門窗、保溫、環境一體機等關鍵部品和設備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培育壯大一批核心企業和產業基地,構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質量可靠、有效供給的產業鏈,更好地服務于雄安新區等重點城市和重大工程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石家莊鐵道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彥良。本人供圖
未來之城 筑牢人才之基
近日,雄安新區發布了智能城市建設標準體系框架(1.0版本)和第一批標準成果。此次標準成果的發布,是雄安新區探索“新型智能城市基礎設施+傳統城市基礎設施”“雙基建”模式的重要階段性成果。初步估算,在新區已開工和即將開工的項目中,“新基建”投資額占總投資的比重近五分之一,規模達到近千億元。
同一時間,智聯招聘發布了《2020年新基建產業人才發展報告》,提出“新基建”核心技術人才缺口長期存在,預期年底將達417萬人。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全國人大代表、石家莊鐵道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杜彥良表示,“新基建”是一個新領域、新技術、新方向,必須有專門的相關領域人才做支撐。“借助這個契機,吸收一大批專業人才或者是專門從事相關專業的科研院所、高端企業和高等院校入駐,不僅讓‘新基建’在雄安扎根,還要建設成為引領我國其它城市‘新基建’的一個樣本和示范。”
杜彥良稱,雄安新區與京津地緣相近、人緣相親、產業互補,在高素質人才吸納和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方面有著天然優勢。雄安新區要利用這一優勢,首先定位于科學中心,以科學發展和科技進步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杜彥良提出的科學中心涵蓋多個方面,不僅包括國際研發、國際交流、國際合作、國際貿易,還包括高新技術成果的孵化。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國家實驗室,重組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雄安新區要搶抓這一機遇,加快科學中心建設,同時建立一批國家發展所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突破國際技術制約的大科學裝置以及國家實驗室和國家級的研發平臺,以此突破一些關鍵科學問題,引領全國乃至世界科技的發展。”杜彥良說。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委、河北省工商聯主席劉勁松。本人供圖
千年大計 夯實民生福祉
5月21日,2020“甘霖行動”——雄安退役軍人暨征遷群眾勞務懇談專場接洽會在安新縣舉辦。中鐵一局、中建三局、北京中建、北京城建、北京金都園林、誠通凱勝、中鐵一局等10家用人單位與新區三縣近百名退役軍人及征遷群眾面對面溝通,以幫助達成就業意向。
“就業是民生之本。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綜合當前疫情形勢,調低了新增就業預期目標,提高了預期的失業率水平,并將‘保居民就業’列為‘六保’之首,反映出疫情沖擊下我國就業方面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常委、河北省工商聯主席劉勁松稱,面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新區應開展更多的職業技能培訓與專場招聘活動,為退役軍人、農民工、征遷群眾等重點群體就業提供幫助。
一組數據印證著劉勁松的觀點。為擴大就業,雄安新區在堅持傳統產業治理與升級的同時,出臺提升就業創業“十大行動計劃”,通過創建10家就業創業培訓基地、培育百家勞務企業、對接千家招工企業、組織萬人參加崗位培訓,既可以讓10萬人上崗就業,又可以保障新區全面轉入大規模建設階段的人力資源需求。
企業是就業的保障,企業穩則就業穩。劉勁松建議,要利用雄安新區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全面開工建設的有利契機,深入挖掘項目的用工潛力,引導當地的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的同時,在援企穩崗上加大工作力度,進一步扶持企業發展,支持企業擴崗位、擴就業,幫助困難企業穩崗位、保生活。
“民營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保民營企業就是保就業、就是保民生。”劉勁松稱,雄安新區應不斷深化改革,在改善營商環境方面持續發力,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繼續加強對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進一步降低企業經營、用工及融資成本,減輕企業負擔,解決發展難題,進而穩定企業勞動關系。另一方面,加強與省內外知名民營企業的對接合作,吸引一批技術先進、實力雄厚的龍頭民營企業落戶新區,幫助新區擴大就業規模。”劉勁松稱。